不論是台灣小鯢,亦或是默默為這片土地付出的生態保育與研究人員,他們都是我們彌足珍貴的「台灣特有種」。
大大的腦袋配上圓滾滾的黝黑眼睛、帶有微笑弧度的嘴巴、細不可見的牙齒、彰顯不同族群分類形色各異的可愛斑紋與呼呼的心跳聲,這是不到半個手掌大的冰河時期孑遺生物,也是我們的台灣特有種──山椒魚,台灣小鯢。
藉著影片鏡頭,我們不用跋山涉水來到海拔2、3000公尺的崇山峻嶺,也不用跪地翻遍林間每一片可能的石塊,就能觀賞到台灣高山的壯闊美景,以及微笑精靈在山巔水湄中自在生活的身姿。
而對於經常往戶外跑的人而言,觀看這次的紀錄片或許能得到更深的感觸。在大螢幕上看著曾經走訪過的熟悉山林,我們曾路過的不起眼的石頭下或溪澗中,居然就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小小台灣國寶。不論從以往電視上的MIT台灣誌,亦或到現在電影院大屏幕上的台灣小鯢,透過麥覺明導演的鏡頭與每一位學者的細心講解,總能帶領我們發現這片山林不同的一面。
然而畫面一轉,隱藏在高山美景下的另一面,也赤裸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隨地傾倒的廚餘、人類的排遺與亂扔的果皮及衛生紙,對於本就脆弱的高山環境更是一記重擊。除此之外,兩棲爬蟲界權威呂光洋老師更提到路徑上細小流水的阻斷、翻石頭未歸位等人類不經意間的微小舉動,都有可能對山椒魚的棲地造成莫大的影響,讓本就受氣候變遷棲地縮減的牠們雪上加霜。希冀透過本次電影媒介的傳達,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及台灣小鯢的生存危機。
缺乏的微生物分解條件的高山環境,人類丟棄垃圾的速度遠超自然界分解的速度。(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戲劇--預告片)
除了本片主人公小鯢,片中還穿插了台灣各個節氣各種特有種植物影像,不管是分佈霧林帶的台灣一葉蘭,還是位於高山向陽處的阿里山龍膽,看著他們在縮時攝影下的含苞到綻放,除了感受到生命的更迭與四季的輪轉,更能感受到製作團隊用心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一點一滴。
台灣一葉蘭(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戲劇--預告片)
本次特映會,麥導親臨現場,在映後親切的回應觀眾的提問,也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17年來,有恰見小鯢破卵而出的驚喜、有面對山中莫測天氣的驚險、有遭遇研究夥伴賴俊祥老師魂斷奇萊北的淚水、更有親見朱有田老師與學生堅持完成賴老師未竟研究的傳承,終得拼上山椒魚在台灣族群分佈之謎的最後一塊拼圖。
2月9日戶外安全推廣協會電影包場特映會 映後座談(圖片來源:自攝)
沒有華麗的特效,也沒有絢爛的濾鏡,僅僅是呈現鏡頭下真實的影像就已令人無比動容。製作團隊將近二十年來的紀錄與歷時更久、至今仍然持續耕耘的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絕對值得我們到電影院走一遭,親自感受台灣特有種的微笑曲線與台灣山林的美。
最後再次感謝製作團隊,以及所有研究人員的心血與努力,讓我們得以透過大螢幕,看見這台灣限定的小小鮮活生命。也要感謝台灣高山帶來的豐富生態環境,得以護住小鯢生存至今,引用麥導特映會時曾提到的一句話,「生在這片坐擁群山的土地,我們值得感到驕傲」。
在追求快速與功利的現代社會,別忘了仍有一群數十年如一日堅持這份對生態的熱情、不畏風雨奔波於山巔持續紀錄的研究人員,而他們也都是我們的「台灣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