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在回校上暑期輔導課程時,我利用中間下課休息時間,閱讀簡易版英美文學的暑假指定課外讀物。本來想利用零碎時間,逐字逐句讀完暑假規定的英文課外讀物。
沒想到,當我開始閱讀學校規定的幾本簡易版英美文學作品,我發現能神遊在英美文學文字實在太療癒了。當身旁同儕被武俠小說或皇冠出版新小說吸引,我是只要有空,我一定會閱讀英文經典文學小說。
在高一升高二暑假,我當時就自行購買及閱讀完Ivanhoe《撒克遜英雄傳》或譯為《艾凡赫》(Sir Walter Scott華特·司各特爵士,1819年出版的小說)、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Jane Austen珍奧斯汀,1813年出版的小說)、Oliver Twist《孤雛淚》(Charles Dickens,1838年出版的小說)、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Charles Dickens,1859年出版的小說)等歐美文學名著簡易版。
當時我喜歡自行閱讀這些平常人都不愛看的英美經典小說,就如同同儕著迷於武俠小說,現代年輕人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或追劇。當時我發現英文學習,不需僅限於課內生字、文法的傳統教學法。我可以大量閱讀簡易版英文經典文學作品,靈活地用英文文字串起來,編織成有喜怒哀樂劇情(plot)的有趣學習網。這種非常棒的進階自學自娛方法,讓非常喜歡英文的我,找到一個非常紓壓的休閒活動。
高二時,我非常喜歡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兩本鄉土文學知名小說。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在青少年時期,閱讀《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及《頑童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berry Finn)讓沉重的課業學習,多了些閱讀樂趣。每次讀到湯姆鬼靈精的個性,及見招拆招的調皮搗蛋,讓書呆子的我,驚訝且驚奇連連😱。
在年輕時,當我讀到湯姆被嬸嬸懲罰得粉刷圍籬時,面對同儕的揶揄,湯姆不以為意,甚至將他不得作的苦差事,比喻成神聖的藝術創作過程(見附圖)。當時閱讀到湯姆這段新的闡述方法(一個事件各自表述),覺得非常好笑,心裡也非常驚訝,此新闡述法竟讓鎮上孩童們,爭先其後籠絡湯姆,排隊粉刷這片神奇的圍籬。
年長後,重新閱讀馬克吐溫(Mark Twain)原文經典片段時,發現作者以下文字:
Work consists of whatever a body is obliged to do, and that Play consists of a body is not obliged to do.(所謂「工作」指的是一個必須做的事,而「玩樂」則是指一個人不一定要做的事。)
馬克吐溫(Mark Twain)在此章節結尾,總結「工作」及「玩樂」差異處在於「心態」,如果我們為了「薪資」不得不做某件事,我們心裏就將其歸類於「苦差事」。我們如果「自願」做「難得的趣事」,我們就「玩得不亦樂乎」。
我試著將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精彩結尾,稍微修改成我金兔年的工作信念:「上課寫書不累,我在Play」。
我們在漫長的職涯過程中,如能找到讓自己發揮專業能力,且玩得不亦樂乎的工作環境,我們就不再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固定心態上班族,而是能替自己創造工作樂趣的快樂上班族。
請大家也分享你在開春後的工作信念,讓我們大家在讓我們大家在新春開始鴻「兔」大展,揚眉「兔」氣,領錢鈔票「兔」不完。
圖片出處:Twain, Mark.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