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歷史角度來看,有趣的是與今有同有異的食物、藥物、器物、服儀,與作息、風俗。
《紅樓夢》是世情小說巔峰之作。其中世情世態,就炎涼冷暖的人際往來而言,自是文學家的當行本色。但就歷史角度來看,有趣的是與今有同有異的食物、藥物、器物、服儀,與作息、風俗。年節起重讀《紅樓夢》,速度不快,倒也讀至第五十四回了,便舉最近注意到的幾個例子。
一個是第五十三回賈母夜宴觀戲,使用到了眼鏡。眼鏡古時又稱作「靉靆」,原本指雲多昏暗之貌。我猜,之所以用來指代「眼鏡」,或許是表示用了之後眼前便如撥雲見日般明朗。不過須注意的是,古人用語無論是「眼鏡」、「靉靆」,與如今所指的同名或異名物事必然有一定的落差。藝術史學者邱建一就認為賈母於本回所用之物「以使用的方式來說它是望遠鏡,而我們知道歐洲有專門設計給劇院看戲時使用的手持式小望遠鏡……應該就是它了」。
同一回還細緻描寫了一種荷葉形燈具:「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幹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燈具造型、用料還在其次,最精巧的地方在於設計成活動式的,可以將光線反射向戲台,看戲看得更分明。這種燈具也頗有來歷。據說河北宣化下八里四號遼墓有幅壁畫就繪有造型相當、且同樣為活動式設計的照明器具。
第五十四回,賈寶玉於園內小解(讓我想起據傳法國貴族在凡爾賽宮也隨地「解放」),服侍的小ㄚ頭便趕忙準備好盥洗用水和「漚子」。從前後文來看,不難推敲這「漚子」是洗手乳之類。至於具體是什麼東西,《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一輯刊有周紹良一篇短文,說得很清楚:「其實那就是過去上層婦女們使用的一種香蜜,半流質,主要由冰糖、蜂蜜、粉、油脂、香料合成,主要作用是使皮膚潔白細潤。所謂『漚子』者,就是『膏』的意思……。」
該文結尾時又說:「『漚子』一般男子少用,只有一些紈袴子弟、公子哥兒才拿它來『漚』手,為的是正如《桂林軒、香雪堂各色貨物簿》所謂『開紋舒縐』,要使手上皮膚白嫩的原故。」賈寶玉這種「花美男」若是生活在今日,應該是那種睡覺前也會敷面膜的人吧。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