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世代,像福嬸這樣每天煮餐給丈夫孩子的人雖然多,親自上菜市場採買挑選的女性,也都是六十歲數,再年輕一點的女性或是主婦大部分沒有那種老道的經驗。
福嬸挑東西:百香果要重、柳丁皮超薄、香瓜臍要香、筍子尖面積要小、芋頭要輕、肉是溫體肉、魚要看眼珠......如果是福嬸的丈夫挑菜,那沒有什麼水果或是蔬菜入得了福嬸的眼;當然如果孩子採買也不知道米價,有時候還是要特別去訂,這就是經驗跟人生,而鄰居嬸婆自然又高了一個等級。
福嬸到家之後開始切筍子,片成方形之前,她的老伴走過廚房,還特地跟風來聞一聞那泡過青春泉藥水的牛角筍是什麼味道?
真的沒甚麼特殊的味道,唯有仔仔細細聞,才能察覺一點點不同,一般人根本不能分辨,就比如說有臭味的油吧!用了特殊的方法也能將那些味道都除去八九分,讓人辨不出來,而那些反覆使用的油,廉價的油,自然是坊間的零食跟小點的主原料。
有些真正從動物那裏取來的油也是有味道的,畢竟四方天地,草有草氣、人有人味、那些牛羊鴨鵝雞也個個有烹煮後的口感,如果把海鮮比為另一種文化,那自然有另外一番爭鮮妙味。
將肉豬的白色脂肪層切成小方,入鍋油炸就煉成了豬油,這是常見的。二零二三年──福嬸這一代六十歲數以上人都喜歡,而他們的下一代似乎就沒有那麼鍾情於此味,但他們不知道,這豬油耐高溫,適合煎跟炸,可能還比炸薯條所用的植物油好些。
福嬸在之前收過一些雞油,是賣雞的姻親家送的,那時候聽說架上的油都有食安的疑慮,許多特殊廠牌的價高鵝油破天荒銷售一空,堪比奇景。有時候供需失衡,或是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就彷彿一個過濾器,突然盤點一下那些烏心的企業,但這比比皆是的眾生相,好像也沒什麼好謾罵……到後頭因為雞油本身的味道十份厚重,炒出來的青菜跟料理都沒人敢吃,帶著滿屋的萬隻雞毛味與另一種雞深層的皮下之味──就像蛋成為皮蛋時所成的黑色晶凍,散發出了另外的刺激氣息。
難怪雞油在市場沒有見著,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濃烈,還是其他替代品比較被人所接受。
不過使用久了也會成為專家,之後福嬸在料理上也領悟除了訣竅,像是炒蘆筍、做湯麵就出奇地適合,湯還會泛著金色的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