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夏《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為了追求生命的獨特,人是否可以追求死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就如同虛構的渴望所想激起的東西一樣,有著緊密的共鳴。

主體的獨特性可以從死亡的絕對性中體現出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代替你經歷死亡,死亡是一種任何人無法以身代替的體現自身獨異性的經驗。……在這之中,可以說,我的無可替代性是死亡所賦予、贈予的,而我的獨特性正是以死亡為基礎。——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贈予死亡》

關於死亡和人的獨特性之間所產生的關聯,法國的哲學家德希達曾在他的著作中有非常細膩的談論,他在裡面認為,生命的獨一無二,和生命是有限的事實,是緊密相關的。死亡之所以如此沈重,正是因為在死亡中,我們感受到一個人獨特性的消逝。因為知道人人有一天都會面臨死亡,人強烈地意識到生命的珍貴。

但讓我們反過來想,如果死亡是獨特性的來源,那麼一個人會不會為了追求自己的獨特性,而去追求死亡呢?相信在逼近死亡的過程中,他越能感受、發現到自己身上獨一無二的部分?

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發表於1995年,獲得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算是他非常早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早享譽國際的成名作。標題中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講的是人有自殺的權利。但這種「自殺」,並不是像安樂死那樣,因為太過痛苦而想殺死自己的那種自殺。而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如果死亡能夠展現自己生命的獨特性、獨特感受、獨特思想,那麼在不危及他人生命的情況下,人是否可以追求自己的死亡?

完整詳文請至本月關鍵專欄文章——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23
相信大家以前在上公民課,尤其只要是講到法律篇章時,幾乎都會在課本上看到正義女神塑像的照片。這正義女神名為朱斯提提亞(Justitia),是古羅馬代表正義與司法的擬人神祇,形象
Thumbnail
2022/02/23
相信大家以前在上公民課,尤其只要是講到法律篇章時,幾乎都會在課本上看到正義女神塑像的照片。這正義女神名為朱斯提提亞(Justitia),是古羅馬代表正義與司法的擬人神祇,形象
Thumbnail
2022/01/26
影子,對於人來說究竟是什麼?寫於1813年的《失去影子的人》,在長長一列的作品裡,如果不是最獨特的,大概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影子經典。它是18-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詩歌晚期的作家:馮.夏米索寫下的一則奇幻故事。他的篇幅並不長,情節亦不繁複,但相信看完後大家都會留下令人震懾的印象。
Thumbnail
2022/01/26
影子,對於人來說究竟是什麼?寫於1813年的《失去影子的人》,在長長一列的作品裡,如果不是最獨特的,大概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影子經典。它是18-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詩歌晚期的作家:馮.夏米索寫下的一則奇幻故事。他的篇幅並不長,情節亦不繁複,但相信看完後大家都會留下令人震懾的印象。
Thumbnail
2021/12/27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2021/12/27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存在主義中,自由、無意義、孤獨以及死亡是核心理念。本篇文章探討了這四大主題,並提供了對於存在主義的理解。同時,也推薦了相關的存在主義相關書籍。如果你對存在主義感興趣,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哲學思想。
Thumbnail
在存在主義中,自由、無意義、孤獨以及死亡是核心理念。本篇文章探討了這四大主題,並提供了對於存在主義的理解。同時,也推薦了相關的存在主義相關書籍。如果你對存在主義感興趣,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哲學思想。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寫作是個雙面刃,尤其是在創作一些比較晦暗主題的時候。療癒同時,也會存在被反傷的疑慮。創作這個作品讓我滿容易感受到不舒服且氣場低沉。主角一直在直面自己的課題,我彷彿是故事中的旁觀者一角,只能適時地推動故事前進。她的終極任務是以己之力完成死亡這件事,這可不像英雄電影或王道漫畫那般熱血,過程殘酷又虐心。
Thumbnail
寫作是個雙面刃,尤其是在創作一些比較晦暗主題的時候。療癒同時,也會存在被反傷的疑慮。創作這個作品讓我滿容易感受到不舒服且氣場低沉。主角一直在直面自己的課題,我彷彿是故事中的旁觀者一角,只能適時地推動故事前進。她的終極任務是以己之力完成死亡這件事,這可不像英雄電影或王道漫畫那般熱血,過程殘酷又虐心。
Thumbnail
★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我逐漸了解美國尊嚴死亡法律時(英國之類的國家時不時會考慮立這種法案),發現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們似乎不再那般激進。畢竟,這些法律只適用於垂死的病人。這些人必死無疑,法案只是加快了過程,但幅度並不大。他們不會改變事情發展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遇到不同類型的患者:有些人
Thumbnail
★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死亡? ●我逐漸了解美國尊嚴死亡法律時(英國之類的國家時不時會考慮立這種法案),發現從哲學角度來看,它們似乎不再那般激進。畢竟,這些法律只適用於垂死的病人。這些人必死無疑,法案只是加快了過程,但幅度並不大。他們不會改變事情發展的路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遇到不同類型的患者:有些人
Thumbnail
生的時候人們總是渴望著愛,若沒有了愛或被愛的對象,或者失去了對愛的渴望,是否就只剩死路一條?如果還能夠重生,能不能給自己打開窗看見光的機會?
Thumbnail
生的時候人們總是渴望著愛,若沒有了愛或被愛的對象,或者失去了對愛的渴望,是否就只剩死路一條?如果還能夠重生,能不能給自己打開窗看見光的機會?
Thumbnail
莊子曰:「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古意為:最悲哀的事,莫過於一個沒有自我的思想,這比死更為可悲。現代多用於對事物死心,失去了感情,比死更難受。 無論是思想上的死,還是情感上的死,都令人感到惋惜。人生在世,活着不只是軀殼上的活動,要是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就算身軀每天都在活動着,那跟死人...
Thumbnail
莊子曰:「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古意為:最悲哀的事,莫過於一個沒有自我的思想,這比死更為可悲。現代多用於對事物死心,失去了感情,比死更難受。 無論是思想上的死,還是情感上的死,都令人感到惋惜。人生在世,活着不只是軀殼上的活動,要是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就算身軀每天都在活動着,那跟死人...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Thumbnail
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
Thumbnail
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
Thumbnail
老文重放,此文寫於2018年。無劇情雷! 本文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平台立場,只代表我本人我自己想法。
Thumbnail
老文重放,此文寫於2018年。無劇情雷! 本文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平台立場,只代表我本人我自己想法。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Thumbnail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