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深深有感,也不知道到底是世代隔閡還是個人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於社群軟體,一直都很習慣是定位在紀念特殊想法與日子的工具,日常生活上,並不會想昭告天下個人的一舉一動,也沒有固定看他人限動的習慣。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使用交友軟體,陸陸續續認識一些新朋友後,發現有些人會很在乎我有沒有看他們的限時動態,甚至是在對方住院我傳訊息關心的時候,第一時間也是回我,我有發動態阿!為什麼你都不看動態?...然後我就黑人問號了???
所以現在的交流模式應該是先去看限時動態,關注你的一舉一動,然後根據你的動態再進行聊天這樣的流程嗎?
雖然說有的人會以這樣來判斷異性對自己有沒有興趣,但難道私底下的訊息問候與聊天,不能代表關心,一定要先看限動或貼文,才會覺得有被在意嗎?甚至友情層面有沒有表達關注也可以被檢討被鞭屍被情勒。
限時動態,對我來講是一個屬於謎樣的區域。
首先,合理分析這應該屬於個人生活習慣不同,因為同年的很多朋友也是會常常發限動,跟世代隔閡應該無關(是有多想撇清XD),但就算知道摯友會發限動,我依舊是不看不發樓,於是即便朋友昨天今天明天做了些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我都不會知道,可能要久久聊一次天的時候,聊到相關的環節才會提及。
但理應我可以提前知道,甚至在當下就可以當成話題詢問朋友,為什麼我不想呢?
換句話思考,那我又為什麼要每天看大家的動態呢?
我寧願每天走在上班的路上都要聽歌兼看韓團小鮮肉的MV(?),獲得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心靈撫慰,也不會點開大家的限時動態來看。
因為,一直接收各方人馬高密度的資訊我覺得很疲累。
更別說那些訊息有很多只是他人日常的瑣事,大部分沒什麼特殊且值得嚴肅關心的。對我來說,朋友間累積夠多的故事後,久久相聚一次的互相機掰與嘲笑...歐不是,是暢談與歡笑才是最有溫度與情緒價值的。
話又說回來,我可以理解發動態就是一種分享慾,希望大家都能夠知道甚至是認同。
我也是有分享慾,不是沒想過發發看限動,但限時動態的分享要譬喻的話,就好像是我的日常瑣事變成一則訊息群發的感覺,發給不特定人士很暴露,你不知道誰會看到,誰會在意,又何時會收到誰的關心回饋得回應。
那則動態訊息一旦發出去,就會開始在乎很多事,得呈現隨時待機的狀態,一樣很累,不如選擇特定人士縮小範圍聊完就結束。
雖然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社恐,但居然在社群軟體上有社恐XDD
隨著新世代幾乎是從小就跟社群軟體接軌養成的狀態來看,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應該也是屬於世代隔閡的一環,畢竟要是我從小不是習慣跟閨蜜天南地北的聊天,而是每天跟手機社群軟體那頭的大眾分享的話,我應該也會視限動為生活的一部分吧...嗚嗚嗚我真的是沒有與時俱進的老人惹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