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極樂。關於「五惡」相對於「五善」的分類,歷來有佛教「五戒」或儒家「五常」兩種解釋其性質有同有異;在中國佛教界,淨影.慧遠說五惡乃「違五戒」的行為,歷代僧俗皆承續此說,幾乎成了共識。到了近代有日本學人從文義上觀察,把五惡解釋為背離「五常」,並認為:「解為五戒則有背文、違理」之嫌[1];這不失為另一種詮釋角度,但也只是一家之言,須考量此說是否偏離了佛法通義,而局限於世間倫常[2]

釋尊說《大經》時,中國還沒有「五常」之說。漢代獨尊儒術,又套用流行的「五行」學說,而刻意選取孔/孟的「仁義禮智信」編列為五常,確未必如實而當理[3]

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為了讓民眾方便接受,便以儒家的「五常」與佛說的「五戒」配對,而有了本土化的獨特闡釋。然而,五戒與五常在基礎、目標、形式、重點上有很大的不同:五戒是佛教信者的規範,限於部分人;五常是一般民眾的規矩,範圍廣泛。且能守五戒者,亦能守五常;守五常者,未必守五戒。

五戒配五常,是數目的一致性,是三教在倫理的交涉與融合;可參考,但不須認真。元.蒙潤大師《四教儀.集注》卷四:「常者不易,戒乃防非。」覺如《改邪鈔》:

在出世法上稱為五戒,在世法上名為五常。

性質上,似乎「五常」偏於行善,「五戒」重在止惡;功能上,「五常」乃進德修善,為世良民;「五戒」是生定發慧,趨向涅槃;五惡五善雖是世間俗諦,屬於「王(國)法」所管、「五常」所攝;然究極而言,世法不離出世法,俗諦相資於真諦,如小栗憲一《真宗教旨》云:

出世間法為真諦,念佛成佛是也;世間法為俗諦,國法為本、仁義為先是也。二諦相資,闕一不可。

而其實,五戒、五常,只是法數上的方便,若就每一段的重點內容,應以某一惡「為主」而「兼攝」其餘諸惡,也就是說,五惡的內容散落在每一段之中,只能論其主從、輕重,若云「作○○惡為主,亦以餘惡而助成之」,或較確切;且現實上,五惡乃牽連而生,相纏相成,作一惡,而餘惡或伴隨而起。且《大經》說五惡,乃為了抑止眾生,勿隨其煩惱業習而誤犯諸惡,受五痛、五燒之報,因此,可直就經文內容去體會、省察,並警惕不故意作惡;至於「五戒」或「五常」知名數,則不須在意也。小栗憲一《真宗教旨》云:

曰五常、曰五戒、曰五善,名異而意同。但佛語痛切,使聞者悚然誡慎。念佛行者,自然有進善之實,為是也。

良榮《論註記見聞》云:

凡他力門,大小權實自力化度所漏「淺機」本故但離五惡,「念佛」則足矣;微細起惑,非必所遮故,例如佛初成道,提謂(波利)等且說五戒十善,人天教門也。

對念佛人,「五戒」難持難守,亦非正行正業;而世間「五常」,乃做人本分,隨緣盡力為之即可;因為,我輩既自知為愚癡、惡劣、怯弱之人,雖受了三皈五戒,卻無力持守,而屢犯屢懺;至於五常,涵括了世俗生活的一切自律及修養,這與眾生內建的種種「業習煩惱」是相反而相抗,很難做到儒者自覺自律的「存天理、去人欲」。

或者說,淨土宗就一以貫之的以「信佛」為善、「念佛」為戒,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仰憑彌陀本願,具足一切功德。若過去已造之惡,則於一心稱名之中,「翻五惡,令作五善,佛威神力也」。   

《無量壽經.甄解》16云,「五惡」段是釋尊「別勸」惡機眾生,令生厭穢欣淨之心。《觀經四帖疏》:

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願入彌陀界,歸依合掌禮。

亦如徹悟大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菩提心與厭欣心,合為「總」安心;別而為至誠、深、迴願三心;也不外乎「機、法」二信,而歸結於「願生」心,由此而「起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即得現生遠「五惡」,離「五痛」,命終往生極樂而免「五燒」也。

因此,《無量壽經》末,詳說「娑婆」之得失、生死,一切「皆苦」,顛倒、虛偽而不可貪愛;並由此而廣開淨土法門,勸令眾生厭穢出苦;善導大師云:「唯發一念厭苦,樂生諸佛境界,速滿菩薩大悲願行,還入生死,普度眾生,故名發菩提心也。」眾生心不離「貪瞋邪偽」,而無自力可斷惑;但由於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弘願,我們若能信受而稱名,必得往生極樂,就是所謂的「金剛志」。《甄解》卷17云:

  非佛世尊者,不能知我等罪根深重微細,故佛自問自答也。

   《大經》「三毒五惡」段,屬於「勸誡流通」分[4],在講述了淨土的莊嚴、往生的方法之後,誡止我們勿因淨土「易往」而誤犯「毒惡」之過失,而應勤於念佛,多行世善。就在於淨念相繼的稱名中,逐漸的遠離三毒、五惡,直到命終而正念往生;這與中國古德「持戒念佛」之旨相合;眾生既得聞信彌陀大悲之誓願,就應及時的厭捨世間、離棄諸惡,而至心念佛,欣向極樂也。



[1]道隱法師《無量壽經.甄解》卷第17小栗憲一《真宗教旨》第九章、柏原佑義《淨土三部經講話》,其理由是:1.本經未曾說戒律的作法得受;2.這部經是為了末世今日常沒眾生說的,若把這一段解為勸說五戒,等於叫人守不能守的戒,而勸往生。

[2]且妨礙了由戒生定發慧的向上之道,「泥洹之道」相去更遠。末法眾生,雖難於守戒,卻不能因此否認或廢弛釋尊所制之戒行,讓人誤以為「淨土宗不講戒律」。

[3] 詳見 淨慶<《大經》「五惡」段—–五戒、五常之異同>:五常是漢人配合「五行」(五德終始)說而湊數、另創,並無義理上的必然。內涵上,五常也不是五種異質的平行並列,而是以「仁」為本,衍生「義、禮、智、信」。孔子主論「仁」與「孝」,並及「禮、智」;孟子溯及四端之心,延伸為「仁義禮智」四德;漢朝又增「信」擴充為五常;其實,基本的人格德目,「四德」已夠,其餘是衍生的次要細項,不出孔、孟所言、所掌握。因此,「五常」在中國的確立,是漸進的擴充或湊合,而不是自然必然而一體成型的。

[4]慧淨法師《無量壽經》概要,略分十段:一,如來出世本懷經;二,彌陀因地之發願;三,彌陀因地之修行;四,彌陀果地之莊嚴;五,眾生往生之因果;六,釋尊勸誡惡行善;七,釋尊誡信疑得失;八,釋尊勸往生極樂;九,釋尊囑流通念佛;十,釋尊使此經獨留。

raw-image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力與他力-3.(象山慶’23.9.5)         曇鸞大師的「自力、他力」說,源於龍樹菩薩的「難行道、易行道而發揮。奠定了淨土宗的(絕對)他力之迴向--彌陀五劫思惟,兆劫積行,成就了依正/主伴、一體涅槃之往生因果,全部迴向十方眾生。念佛是因(單純的行為),他力為緣(絕對、完全)。往生之極樂
    自力與他力-2.(象山慶’23.8.28)       柏原祐義《淨土三部經講話·序講》之一/淨土教史概觀:無論任何時代,人類思想的究極,都會自覺力量的薄弱,而依賴一種偉大的靈格。從印度、中國與日本的佛教人物,為了安心立命,而依賴阿彌陀佛的他力(佛力)。     嬰幼兒之依賴父母,乃天生自然而無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不退轉:現生或往生(象山慶’23.8.14)     眾所皆知,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這件事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承諾,也是釋尊與諸佛所開示、證實的,「稱名必生」就如世間的因果定律,又有出世的真實利益,單純直接,「念」就是了,何須多談 !            然而,「事」簡易而「心」複雜,念佛
    慈憫之愛、悲濟之情(象山慶’23.8.9)     一般人談「愛」,有兩個層次,世間(人文)的、出世(宗教)的,相對而言,前者較私己(親疏)、摻雜而無常;後者較利人(平等)、純淨而常恆。                然而,當今的宗教之愛,大致可分兩種:佛教的「慈愛」、神教的「博愛」,這其中有廣
    自力與他力-1.(象山慶’23.8.5) 自力他力,有「世間」與「世出」二種詮釋: 1.世間(業報)二力:如「出門搭車」靠他力,這是人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成全……,是「互相」、是「共業」,彼此的心思與事相,皆相對的有自、有他,且互為自他。此中的自力與他力,各有「善或惡」、「成全或傷害」,不全然
    自力與他力-3.(象山慶’23.9.5)         曇鸞大師的「自力、他力」說,源於龍樹菩薩的「難行道、易行道而發揮。奠定了淨土宗的(絕對)他力之迴向--彌陀五劫思惟,兆劫積行,成就了依正/主伴、一體涅槃之往生因果,全部迴向十方眾生。念佛是因(單純的行為),他力為緣(絕對、完全)。往生之極樂
    自力與他力-2.(象山慶’23.8.28)       柏原祐義《淨土三部經講話·序講》之一/淨土教史概觀:無論任何時代,人類思想的究極,都會自覺力量的薄弱,而依賴一種偉大的靈格。從印度、中國與日本的佛教人物,為了安心立命,而依賴阿彌陀佛的他力(佛力)。     嬰幼兒之依賴父母,乃天生自然而無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不退轉:現生或往生(象山慶’23.8.14)     眾所皆知,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這件事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承諾,也是釋尊與諸佛所開示、證實的,「稱名必生」就如世間的因果定律,又有出世的真實利益,單純直接,「念」就是了,何須多談 !            然而,「事」簡易而「心」複雜,念佛
    慈憫之愛、悲濟之情(象山慶’23.8.9)     一般人談「愛」,有兩個層次,世間(人文)的、出世(宗教)的,相對而言,前者較私己(親疏)、摻雜而無常;後者較利人(平等)、純淨而常恆。                然而,當今的宗教之愛,大致可分兩種:佛教的「慈愛」、神教的「博愛」,這其中有廣
    自力與他力-1.(象山慶’23.8.5) 自力他力,有「世間」與「世出」二種詮釋: 1.世間(業報)二力:如「出門搭車」靠他力,這是人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成全……,是「互相」、是「共業」,彼此的心思與事相,皆相對的有自、有他,且互為自他。此中的自力與他力,各有「善或惡」、「成全或傷害」,不全然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
    Thumbnail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清淨惡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主動地做功德、懺悔業障,另一種則是被動地等待因緣成熟、果報顯現,等待苦報受盡。」 小君的父親從事蚵仔中盤買賣的行業,來學佛之後,聽到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貝類、蛤仔、蚵仔,下一世是要投胎當人的。」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感到憂心害怕。 小君知道殺業的
    Thumbnail
    近年來智能科技與家電結合,只要「遠端聲控」就能讓我們的指令確切執行,而只動口不動手的高科技發展確實帶給人類更加便利的生活,隨著這幾年全球COVID-19疫情的爆發,「居家辦公」更是徹底改變了全人類的工作模式,不僅可以節省企業的租金成本,也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但我們可曾想過在這些好處的背後,也使我們
    Thumbnail
    拼命做事情的人證道比較快。我們的門規就講「自立活命,奉獻公益,群己和協,無我為人。」你看!搶著做事的就是那幾個人,很少有變動!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
    Thumbnail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
    Thumbnail
    念佛人的浴佛節(象山慶24.4.29) 傳統的浴佛節,是象徵性的(效法諸天與龍王)以淨水灌沐「悉達多太子像」,感恩祂大悲方便,「八相示現」而降生娑婆,為眾生示範、開演如何藉假(五蘊身心)修真(清淨法身);時至今日,雖值末法五濁,仍有佛法可聞、三寶可依,在慶幸歡喜之餘,藉此世人共許的節日,以浴佛誦經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清淨惡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主動地做功德、懺悔業障,另一種則是被動地等待因緣成熟、果報顯現,等待苦報受盡。」 小君的父親從事蚵仔中盤買賣的行業,來學佛之後,聽到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貝類、蛤仔、蚵仔,下一世是要投胎當人的。」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感到憂心害怕。 小君知道殺業的
    Thumbnail
    近年來智能科技與家電結合,只要「遠端聲控」就能讓我們的指令確切執行,而只動口不動手的高科技發展確實帶給人類更加便利的生活,隨著這幾年全球COVID-19疫情的爆發,「居家辦公」更是徹底改變了全人類的工作模式,不僅可以節省企業的租金成本,也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但我們可曾想過在這些好處的背後,也使我們
    Thumbnail
    拼命做事情的人證道比較快。我們的門規就講「自立活命,奉獻公益,群己和協,無我為人。」你看!搶著做事的就是那幾個人,很少有變動!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
    Thumbnail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