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顧名思義就是要幫地方創造生機、要讓地方“活”下來,地方的單位是區鄉鎮,讓住在那裡的人有工作就能活得下來~這是地方創生的最原始構想,當然背後林林總總的因素及偉大抱負戰略目標...在這裡不贅述,因為坊間所有討論地方創生的文章都說過了,對市井小民來說,哪裡能活得下來我就停留在那裡,當然若能夠留在家鄉是最好。
常想,要在自己生長的家鄉活下來,有這麼難嗎?在過去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甚至於商業時代或許都很難,但是現在已經進化到智慧化的時代,世界不就是在咫尺之間嗎?雙手甚至於一指就可以掌控你的未來,重點要問,你想打造什麼樣的未來?智慧化的關鍵在於腦袋,在於你想要什麼?
場域是“地方”的話,那就更具象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沒有山沒有海就看看週邊的空景空房空人甚至於空氣都是可以變化的元素,靠腦袋創造無限可能。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平台、就是串連,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包山包海、從地面到外太空都能全包,而是做你最擅長的一件事就好,靠平台的串聯完成各自想要的目標。
日本第一期地方創生的關鍵字鄉鎮、人、工作,但是讓這幾個關鍵字能夠活化能夠緊緊結合的是跨部會合作,基層的執行單位是市町村役所就是台灣的區鄉鎮公所,把基礎環境整備好,把資源串接好,在地青年就能奮力一搏,台灣的地方創生並沒有做到橫向串連、區鄉鎮公所也沒有整備地方創生的必要環境,只能靠民間自己的力量。
1.成立學者專家輔導團
2.成立專業人士服務團
3.協助區鄉鎮的地方創生執行者
4.迎向未來,國際分享IP授權
總之必須先活得下來,才能生生不息,地方上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就是地方創生。在少子化、高齡化、產業空洞化的現在,地方創生是救國方針,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半導體AI人工智慧,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面向參與地方創生。日本第二階段的地方創生已經在挖掘人的價值(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強項積極從事)、人與環境的關係(SDGs17項指標永續發展)、以及大量運用智慧化工具(數位化田園都市),台灣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