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近代史上,有兩大引人入勝故事,都被好萊塢片廠買下改編電影權利,但劇本命運,最後卻大不相同: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美國獨立宣言作者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曾擁有過一瓶1787年拉菲堡,突然現世,被拍賣出美金156000天價,後來卻被質疑是騙局。
這故事原名《世界最貴葡萄酒秘辛》(The Mystery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Bottle of Wine),被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製片團隊買下,希望找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拍成《億萬富豪的假酒》(The Billionaire’s Vinegar),有「暴發戶天價買到醋」的雙關諷刺意涵。
不過,小布近年卡在《末日之戰2》(World War Z 2)等計畫裡。
傳聞這部電影已找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代打,但《億萬富豪的假酒》的IMDB欄目,依舊停滯在「發展中」,下場未知。
第二個故事,是來頭更大的《1976年巴黎品酒會》(the Judgment of Paris),也傳過要找小布跟裘德洛(Jude Law)演。
最後找了《星際爭霸戰》(StarTrek)新艦長克里斯潘(Chris Pine)、比爾普曼(Bill Pullman)、亞倫瑞克曼(Alan Rickman)三大男星,2008年拍成《戀戀酒鄉》(BottleShock)。
《戀戀酒鄉》?沒聽過?在葡萄酒盲飲競賽裡,美國酒爆冷擊敗法國酒的不世傳奇,浩浩蕩蕩搬上銀幕,然後就…無聲無息出DVD?
個人意見:三大男星演技不壞,導演跟編劇太弱!
這故事如交到《星際爭霸戰》導演J.J.亞伯拉罕(J.J. Abrams)手裡,卡司可能大不相同:
把比爾普曼換成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跟克里斯潘演釀酒父子檔。
最後再找《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班乃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演高傲的法國酒代表,用「荒谷惡龍」的狠勁批評美國酒
最後,結局大逆轉,這樣拍,鐵定賣。
重點來了,「1976年巴黎品酒會」(the Judgment of Paris)是怎麼一回事?
簡單講:還沒網路的1976年,有個天才酒商史蒂芬(Steven Spurrier),研究過深具潛力的美國葡萄酒後,想出一個計謀:
邀請有口碑傳播能力的酒界重量級人士,在法國酒佔主場優勢的巴黎,用盲飲評比方式(遮住酒瓶試喝),選出十大白酒、紅酒。
史蒂芬打的如意算盤是:跟這些頂級法國名酒比賽,他想推的美國酒就算輸,也能拉抬聲勢。
但,萬萬沒想到:被評第一的白酒、紅酒,都是美國酒!
「1976年巴黎品酒會」第一名白酒,是加州蒙特雷納酒莊(註)。
擊敗一向被酒迷視為「白酒之王」的普里尼蒙哈榭(Puligny-Montrachet),賽前瞧不起美國酒的評審,在盲飲後,甚至只給普里尼蒙哈榭第八名。
第一名紅酒,也由美國鹿躍酒莊(Stag’s Leap)拿下。
陪榜名單,竟有名列五大酒莊的木桐堡跟歐布里昂堡,而近年深受台港明星名人熱愛的里歐維拉斯卡斯堡(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也落到第六。
這場「法國酒夢幻隊翻船」的戰役,宛如2004年奧運,美國的夢幻籃球隊被阿根廷在準決賽擊倒一樣匪夷所思。
在歐美酒界,造成巨大的後續蝴蝶效應,更讓美國葡萄酒在全球化行銷初期,就成功製造了不小的話題跟名望基礎。
行銷兩字,不管科技如何更迭,
關鍵始終在「話題」與「口碑」兩個詞上,
葡萄酒也不例外。
話說回來,如要自己在家跟朋友搞「盲飲品酒會」,過過乾癮,記得每種酒只能聞、在杯裡晃晃、嚐、在嘴裡晃晃就吐出,喝下一種酒前還得用礦泉水漱口,把規矩做足,才能意會當年戰況。
註:首敗法國白酒奪冠的蒙特雷納酒莊(Chateau Montelena)
位於加州納帕,由《戀戀酒鄉》片中比爾普曼、克里斯潘飾演的吉姆與波父子檔(Jim and Bo Barrett)創造了「1976年巴黎品酒會」,美國夏多娜白酒擊敗法國奪冠的奇蹟。
2008年,波爾多著名酒莊高斯酒堡(Cosd’Estournel)堡主雷畢耶(Michel Reybier)宣布投資蒙特雷納,被酒皇帕克(Robert Parker)譽為酒界卅年最大驚奇,不過,這樁交易後來沒完成,蒙特雷納至今仍以美國首敗法國白酒的品質聞名於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