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像迷宮,不只環形快速道常讓人下錯交流道,精神面也像迷宮,錯過了甚麼,日後才體會得到。
開車經過瑪歌堡多次,卻一再錯過附近的豪莊賽格拉堡(Château Rauzan-Segla),確實是潛意識裡,壓根沒把豪莊賽格拉堡放心上。
瑪歌堡附近,葡萄種植面積50公頃的豪莊賽格拉堡,1855年分級制度大會上,被評為第二級酒莊第一名。
「1855年第二級酒莊第一名」,白話是說:除五大堡、不在評等範圍的佩德綠(Petrus)外,甚麼白馬堡、彼雄拉蘭、里歐維拉斯卡斯堡(Chateau Leoville-Las-Cases),通通不是對手。
如真那麼強,怎會媒體曝光率那麼低呢?
原來,1855年後,豪莊賽格拉堡每況愈下,歷任擁有者都不擅經營,在種植、釀酒技術研發上,缺乏改革與有效投資,前後超過一百年,長期處於「能用比照第五級酒莊的便宜價格買到、而且很少被人討論」的低迷狀態。
直到1994年,香奈兒集團維德摩爾家族(Wertheimer)接手改革,豪莊賽格拉堡才出現轉機。
等等,聽來好耳熟,這不就是名牌香奈兒,因香奈兒夫人納粹爭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蕭條,失去時尚領導地位,後來又由維德摩爾家族請來「老佛爺」重振聲威的翻版嗎?
沒錯,豪莊賽格拉堡重生,就像復興香奈兒番外篇。
1994年,在長達廿年最後一次重整失敗後,維德摩爾家族接手,從拉圖堡挖來釀酒大師歐爾(David Orr)與柯拉薩(John Kolasa)團隊,他們一面找回豪莊賽格拉堡釀酒傳統,一面尋回這片本來就是瑰寶的葡萄本味。
酒皇帕克喝到新改革年代的豪莊賽格拉堡,給予「黑醋栗與香草味在舌間跳躍,重回僅次於瑪歌堡的瑪歌村葡萄酒地位」好評,其他葡萄酒媒體,對這次改革的看法,更大多給予像iPhone「重新發明電話」般的好評。
2009年,豪莊賽格拉堡350歲生日年,由香奈兒集團創意總監,卡爾拉格婓親自設計酒標。
不同於過去白底黑字清淡圖樣傳統,有濃濃的法國印象派浪漫色彩,放在任何紊亂大賣場貨架上,都能被一眼認出。
2009豪莊賽格拉堡宛如名畫般絢麗的外表,伴隨品質累積的好評,讓每年採用藝術家設計酒標的木桐堡(Château Mouton),都倍感壓力。
卡爾拉格婓這位「永遠無法達到高潮的時尚癡狂者」,振興了香奈兒,然後為同集團奇蹟般重生的酒莊,設計突破傳統的酒標,大剌剌宣告:豪莊賽格拉堡已復興。
重生傳奇,百看不膩。沉淪超過一百五十年,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Box:關於維德摩爾家族(Wertheimer)
維德摩爾家族超低調,參加香奈兒發表秀時,他們坐最保守的法製掀背休旅車,悄悄走進去、坐到第三排或第四排位置。幾乎不讓任何成員出現在香奈兒相關曝光上。
傑拉爾•維德摩爾曾說:「我們低調,(對香奈兒)我們從來不說什麼。香奈兒跟可可香奈兒有關,跟卡爾拉格婓有關,跟每個在香奈兒工作、創作的人有關,不是關於我們家。」。
阿蘭維德摩爾(Alain Wertheimer)多年前罕見地接受過一次《Wine Spectator》採訪,他說:「我們不是為了日後炒高價格賣掉而買的。我們買來是為了讓它更好。」。
除豪莊賽格拉堡(Château Rauzan-Segla),維德摩爾家族同時擁有加農堡(Château Canon),也同樣把品質改進到舉世聞名水準,不過,其間落差,不像豪莊賽格拉堡曾先從二級酒莊第一名,掉到五級酒莊,再重振聲威,那樣戲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