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
譯者:龔志成
出版社:高寶國際出版
出版年份:2011年
評書日期:2018年8月26日
翻譯質素:
讀起來很流暢,貼合現時讀者的閱讀習慣,但似乎有和諧之嫌,不能達到準確的翻譯水準。建議挑選一個翻譯版本或看英文原版。
整體評價:
現實主義風格的寓言小說,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立體又貼近現實。作者把小孩的天真、殘酷和無知描述得淋漓盡致,靈活生動。
故事講述一群小學生流落荒島,起初嘗試模仿大人建立文明社會的秩序,但基於不安定的情境而逐漸泯滅人性。故事發展簡單合理又順理成章,鋪陳過於明顯,容易猜測後續發展,結尾戛然而止卻意味深遠。
人物心得:
拉爾夫
由民主投票選出的首領。天生具有領袖風範,「身材結實,面容姣好」。最重要的是,他找到海螺,最先吹響海螺召集落難者。海螺象徵文明、秩序和民主制度下權利。每個人手持海螺才能發言,聽到海螺聲必須參與大會。海螺是聯繫召集而來的人的工具。
他們落難的小島提供足夠的食物,有淡水源,沒有猛獸傷人,儼如一塊樂土。小孩子有食物可吃,盡情玩樂。雖然孩子們尊重拉爾夫的意見,但沒有賞罰制度規管人,不做事沒有懲罰。因此,他想訂立規矩卻無人跟從,嘗試過著體面的生活卻無能為力,不能管束任性的小孩。
他是個不完美的首領,為了維護首領的地位而作出退讓、妥協和大膽的行為。他利用嘲笑小豬來團結眾人,輕易把小豬的綽號告訴大家。儘管他努力維持文明社會的規範,卻敗給與生俱來的恐懼感,共同參與虐殺西蒙的舞蹈,把慘死的西蒙和失踪的有胎記男孩的事視若無睹。
拉爾夫是文明的象徵,有基本的道德良知,因而常受到野蠻的誘惑。他總是想升火、得救,那是維繫他跟文明社會的一根稻草。每當島上越發蠻橫,他快被風氣牽著鼻子走,跟從眾人墮落野蠻生活時,對文明生活的憧憬和幻想把他拉回來。升火是給外界發現他們的信號,是維持和外界聯繫的唯一途徑,失去了煙火也就意味著和文明社會分道揚鑣。
文明敗壞的導火線是無意中殺害了西蒙,逾越道德底線,更要命的是,島上每個人都參上一腳。拉爾夫承認了這個事實,對此存有罪惡感,也是唯一一個對殺人感到莫大責任的人。他那邊的人都以意外或看錯了等藉口否定自己的罪行,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好讓良心好過,繼續若無其事生活。不去想,不表示事情沒有發生。他無法阻止野蠻的力量在島上蔓延,最終侵蝕全島的人,他一度陷入孤獨無助的險境,落得被野蠻追殺落荒而逃的下場。
小豬
被排擠的弱者:胖子、體弱有氣喘、深度近視、食量大。光出一張嘴,不工作,因而很不得人心,初時在島上就是一個負累,被孩子群當作笑柄。他僅有的作用是他身邊的眼鏡,用來升火,還有他務實的想法,有時為拉爾夫思考應對方法。
海螺就是保衛弱者的利器,他經常爭取表達意見的機會,時刻提醒大家拿著海螺才能說話。弱者能依靠的是文明社會下的秩序和規範,所以他比起拉爾夫更著緊維繫文明社會,強調海螺的至上權威。他需要文明社會的力量來得到保護,所以打從一開始,他便親近具有領導魅力的拉爾夫,想方設法跟他要好,成為推心置腹的好友。只要在拉爾夫的領導下,他才有發言權,拿著海螺才被大家當成人看待。因此,當小豬失去海螺——文明的保護後,他也一同逝去了,被野蠻摧殘得體無完膚。在傑克力量至上的享樂主義下,容不得不事生產的弱者。
小豬崇尚科學,所有想法都根據文明社會,來到未經開發的天然環境,他的想法大多落空了,無從實現。他有很務實的想法,在分析人物個性時很準確,很能洞悉人的心理和想法,所以他一直很害怕傑克。他的個性,他的思想,在傑克的原始社會裡,他根本不能生存。當文明社會隕落後,他也一同殞落。他不盡然是知識分子的代表,他沒有求知精神,只盼望大人告訴他一切真相。他也是被恐懼蠶食的一份子,對西蒙的事不予承認,為了自我保護而變得麻木,他把道德拋棄了。
傑克
初登場便引人注目,性格鮮明。他表現權力慾,渴望成為首領,本是唱詩班的首領,愛指揮他人,不甘於屈居人之下。他受到文明的束縛,第一次不敢下手刺殺野豬見血。不過,他很愛面子,他做不到的事必定想做到,所以他老是想狩獵,獵殺大野豬,輕視升火得救。升火得救始終太理想太遙遠了,解決目前生存困境,如何快樂生活才是最重要。他有勇無謀、短視近利,奉行及時行樂,狩獵母野豬,殺雞取卵,從不想往後的日子怎樣過。
他崇尚力量,把首領定義為最大貢獻和付出最多勞力的人。狩獵野豬,偷取眼鏡,分享食物,他的行為實現自己對首領的定義,給予他作為首領的實際權力。他本來是有良知的人,但在面具下,激發他潛在的野蠻和獸性,惡在他的面具下滋長。他就像土皇帝,在處理不見得光的事,從不弄髒自己的雙手,而是由人代替。後來他迷失在力量中不能自拔,終日戴著面具,做出虐待雙子和捕殺拉爾夫的惡性,徹底泯滅人性。正如拉爾夫控訴傑克的所作所為,用的全是文明社會的說詞:小偷、野獸、豬。總之,不是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拉爾夫的關係,這最能顯現他良知的一面。起初從三人到島上探險,快快樂樂,男孩子建立友誼,他瞧不起老是昏倒的西蒙,卻對拉爾夫有好感,一個跟他擁有同樣地位和資格的人。有力量,有海螺,又是眾人選出的首領,所以他尊敬拉爾夫,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卻因此而憎恨拉爾夫。他和拉爾夫的思想截然不同,一個短視近利,一個目光長遠,一個及時行樂,一個先苦後甜,一個專制蠻橫,一個遵從秩序。一山不能藏二虎,他們出現很大的分歧,屢次發生衝突。起初傑克還尊重拉爾夫,服從他的決定,後來愈發不受拘束,聽不下命令。當「怪物」真的出現後,傑克再也不相信拉爾夫的一套,實現渴望已久的野心:自成一國,另組一個新的團體,跟拉爾夫分道揚鑣。然而,他為這次決裂痛心,淚流滿臉,因為這次是他們的友誼走到盡頭了。縱使出現分歧,但他依然理會另一邊的死活。例如,傑克狩獵野豬後仍想分享給另一國的人。在拉爾夫逞威風時,傑克還是跟拉爾夫去探索城堡岩。他們的友誼並不能化解之間的相異的理念和衝突。傑克的權力慾望主宰了他的理性,為了消滅威脅,對付有名無實的首領,他不惜放火燒山,不留半點後路——對拉爾夫如是,對服從他的人如是。
拉爾夫和傑克分別是文明和野蠻力量的象徵。第一次煙火的熄滅和捕獵的勝利,埋下了他們日後分裂的種子。此時,文明的力量勝過野蠻原始。在虛無縹緲的怪物的威脅下,文明的秩序漸漸崩解。傑克盜取火種的來源——小豬的眼睛,逼迫兩人不得不當面對質。此時,文明的力量快被野蠻吞噬了,拉爾夫不能再升火了。諷刺地,傑克放火燒山反而變相替拉爾夫升火發出訊號。動機不純,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局。這一場大火同時呼應了他們第一次在島上升起的大火。差點燒山,開始了他們的荒島生活;而這場大火,他們獲救了,結束他們的荒島生活。只不過,前來營救和發現他們的是軍艦,準備進行大人的戰爭,可見,這是一場沒有希望的救贖。在最後,當軍官問誰是首領,拉爾夫直截了當承認,不給傑克一個機會。拉爾夫很希望他們的荒島生活是文明體面的,現實並非如此,僅僅開頭是,所以他盡情地哭了。傑克起初想爭奪首領的位置,告訴他們誰才是這裡的老大,但他裹足不前。在文明和權威來臨,他小小的權力在大人的權威下完全粉碎,所以他沒有上前爭論。這同時也反映了他的良知,最後一絲絲良知在文明和權威面前回來了。他內心也渴望他們是文明和體面的。
西蒙
一個說話一針見血,體弱多病又靦腆的男孩。他有先見之明,經常點破真相,認為怪物是來自他們身上,是發現山上的怪物的真面目的第一人。正如歷史上的先知者沒有好下場,他告知世人真相卻被恐懼困住的眾人活活虐殺。他是最貼近真相的人,卻沒有一個人尊重他的意見,取笑他為瘋子。先知是寂寞和不被人理解的,他們的想法不被世人接受,常被世人誤解並加害。西蒙也是如此,他善良內斂,勤奮,把野豬肉分給小豬,常常幫拉爾夫的忙,卻因先見之明而遭殃,成為島上眾人無意或有意觸及道德底線的犧牲品。所有人,包括文明秩序的拉爾夫也參與其中,不論是怎樣理性的人,在被恐懼支配後,也淪為野獸,作出本能的反應,一齊取暖遵從命令,尋求庇護,為了消滅恐懼而做出荒唐事。怪物根本不存在,是以訛傳訛,無中生有。世上很多傳說故事,不可知論的事物說不定就是這樣一代傳一代,如鬼怪的故事。本來沒有怪物,但一說出口,捕風捉影,也從無變成有。怪物是人性中的惡,剝開文明的表皮,他們是一隻隻野獸,什麼把他們變成這樣?就是他們自己。
羅傑
一個鬼鬼祟祟、沉默寡言的人。不懷好意,誰人也不懂他正在想什麼。他剛來島上,本能上想作惡,捉弄人,虐待人,不為什麼,純粹覺得好玩,但無形的束縛令他下不了手,文明和規範鎖住他的本能。後來,傑克成為真正的首領,建立政權,他的殘酷天性便顯露出來。他意圖宰殺小豬,虐待雙子,刺殺拉爾夫。傑克發號施令,他直接動手。羅傑是專門執行骯髒事的行刑者、劊子手。他是天生缺乏同理心,人性本惡的人,只有道德教化和社會規範,才有可能管治得了他們。
山姆、艾瑞克
雙子兄弟,總是一起行動,是少數後來跟隨拉爾夫的大孩子。他們就像一般的好人,會恐懼,會逃跑,但他們存有良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他們也是是冷漠的旁人,因自保而忍讓,對惡視而不見。他們屈服於羅傑的酷刑之下,加入傑克一方,同時對拉爾夫心存感激和羞恥,告訴拉爾夫傑克一方的計畫。他們有軟弱的一面,在嚴刑逼供下出賣拉爾夫,供出了拉爾夫的位置,導致拉爾夫走投無路。
摘錄:
兩個男孩面對面;一邊代表了狩獵、謀略、狂歡和力量至上的美妙世界;另一邊則是渴望常規卻遭受挫折的世界。(第92頁)
「我怕他,」小豬說,「所以我了解他。要是你怕一個人,你會恨他,卻又忍不住想著他。你會騙自己,說他其實還不錯,但每當你見到他,就會像氣喘病發作似的喘不過氣來。」(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