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讀書的時候,總是很佩服作者能找到適合在每一個章節前面的經典句子,也許是一段文字、一首詩,或甚至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不論是哪種形式,多半能為這一章節帶來畫龍點睛的功效,讓我們對這一個段落有一些些的想像。今天在讀《深夜裡的圖書館》的序文時,作者曼古埃爾引用的一小段落著實讓小編心有戚戚焉!
「我這人心思好漫遊(雖然不怎麼成功),就像隻正在搜索行動中的獵犬,丢下該追的獵物,卻對著見到的每隻鳥吠叫,我什麼都追,就是沒追該追的,所以有理由抱怨自己,而且也是真的(因為周身刀,無把利)。我讀了太多的書,卻因為不得其法,結果沒達到什麼目的;由於缺乏妙方、次序、記憶、判斷,結果在圖書館裡糊裡糊塗被形形色色的作者絆倒。」
這是引自《憂鬱的一些剖析》(Some Anatomies of Melancholy),作者是羅伯.伯頓(Robert Burton)。伯頓是十六世紀的英國作家,《憂鬱的一些剖析》是他的代表性作品。據說他本人長年受憂鬱症所苦,所以由他來論述憂鬱症患者的心思應該很適合。
那為什麼這一段會引起小編共鳴呢?
因為小編也常常在書架裡面「被絆倒」呢!以前小編都會說是在「書庫裡面迷路」,伯頓這個「絆倒」的用法也是相當貼切。為了找一本書,卻又被另一本書吸引,進了書庫以後原本想找的書都找不到,卻依然會抱著一大疊不相干的書走出來。嗯,只有在圖書館工作才能這麼任性吧!
換了工作的小編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享受這樣「迷路」的愉悅,雖然還是會逛一下圖書館,卻不能像過去一般肆無忌憚、貪得無厭的瘋狂拉下書架的書,除了借書額度沒那麼多之外,另一方面則是無法一次帶走那麼多書,那種綁手綁腳的感覺真是討厭。
《憂鬱的一些剖析》中文版在今年八月由唐山出版社出版,各位讀友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一本來拜讀一下這風靡西方世界數百年的世界巨著。
—
今天搭的圖片是日本九州的福岡縣立圖書館書庫一景,看起來就是一個相當具有歷史,中規中矩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