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常看到生活週遭常出現「卡好」、「卡慢」等一些卡來卡去的語詞,心中總覺得卡卡的,明明沒有「卡」的意思,卻一直出現,真正的台語字又是哪個字?
查了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較」音為khah。
因此「卡慢」、「卡好」等,其實是「較慢」和「較好」。
因為「卡好」、「卡慢」都有「比較」的意思,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對「比較」的解釋如下:
比較:取兩樣以上的事物,評比較量其優劣、高下。
「比」的意思有較量(比較)、兩數相除(三比二)、作譬喻(比方)、摹擬(比畫)和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比分)等五種。
「較」的意思有互相比評(較量)、略、稍(較高)等二種。
認真思考一下,「較」才有分高下的意思,而「比」只是集合取樣,並沒有分高下的意思,唯一一個有分高下的意思,也是和「較」合用--要先集合取樣,才能分高下。
在《易經•序卦》中寫道:「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大意應是「軍隊,就是一群人。一群人要按標準分好,所以下一卦是比。分類,就是按標準集合在一起。」這時的「比」有按標準分門別類的意思,所以和「較」合用,就顯得很正常了。另外在「比」的字形也是兩人同方向站一起的樣子,也可佐證。
而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註明「飆車」就是「較車」(kà-tshia),現在的人也誤寫成「尬車」,又是錯誤的寫法。
因此就「比」和「較」二字來解釋「比較」的意思,可寫成「根據事先預定的標準,取兩樣/個以上依該標準篩選的物品或人,評斷其優劣高下。」
另「較」字在所謂文讀音中唸kàu ,,如「較量」、「比較」等。也可能是受到「教」字的影響,因為注音都唸ㄐㄧㄠˋ。但「教」在名詞「教育」、「宗教」時唸kàu,但在動詞「教冊」、「教示」則唸kà了。
補充說明:以「交」為形聲字的台語唸法,末音分別為a和au兩種,與上述的「較」有異曲同工之妙,僅以下面幾個字供作參考。
「絞」kà:絞肉
「鉸」ka:鉸刀(剪刀)
「筊」kha/ka:筊白筍
「餃」kiáu:水餃
「郊」kau:郊外
「狡」káu:狡怪(狡猾)
「校」hau: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