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如何量化與分析實驗中的不確定性?

116|如何量化與分析實驗中的不確定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對ANOVA很有疑惑,


在此分享一下我對ANOVA的個人經驗。


ANOVA 的思想非常重要,


他奠定我們數理統計學領域「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的基礎。


ANOVA 的全名是 Analysis of Variance,即變異數分析,


其中的核心概念是「變異數 Variance」。


當初我想通ANOVA,是在普渡大學統計系的研究所課程。


普渡大學統計系提供了普渡裡面各種科技做實驗的統計諮詢,


所以對實驗設計的課程特別重視,


我也是透過這樣的機會,了解ANOVA的特殊地位。


那麼,


為什麼「變異數 Variance」在「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這麼重要呢?


這要回到我們做實驗的目的,


往往是想要量化「確定的不確定性 Certain Uncertainty」。


什麼是「不確定性 Uncertainty」?


其實就是無法透過控制各種變因來控制下來的現象。


在做實驗的時候,


就算你已經把實驗條件盡量控制一樣了,


其實實驗的結果每次還是會有一些差異。


而這個差異本身的大小,就是「變異數 Variance」在描述的事情。


如果一個實驗設定做出來的結果「變異數 Variance」很大,


就代表「一定還有些關鍵因子我們沒考慮到,我們沒控制到」,


才會造成明明都控制好了,怎麼結果還是這麼不穩定,


「不確定性 Uncertainty」好大。


下一步,你就會開始提出一些「假說 Hypothesis」,


來看哪些條件可能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子。


而ANOVA就能幫你檢定關鍵因子是不是真的關鍵。


學懂ANOVA,其實才真的開啟統計學的大門,


你也會更加理解各種實驗的結論,


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其背後的統計學基礎。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有了「啟發日曆 」,我就能清楚知道這個禮拜, 我哪些研究方向的攝取還不夠,那在週四週五的時候, 就能夠有意識的補一下進度,確保每個方向每週都有繼續下去。 繼續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而繼續的能力也是最難培養的。 當你有能夠繼續的能力,其實各種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心想事成。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目前可以大量閱讀學術論文與一般非虛構書籍, 每天也能夠寫作5000-6000字紀錄一天的精神活動, 更能夠每天更新社群媒體,分享我在各領域的所思所學所想。 而我就很能體會 Matt 所說的,「健康的挑戰」是什麼意思。 自己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最熟,而真正精通一項技能最快的方式,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有了「啟發日曆 」,我就能清楚知道這個禮拜, 我哪些研究方向的攝取還不夠,那在週四週五的時候, 就能夠有意識的補一下進度,確保每個方向每週都有繼續下去。 繼續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而繼續的能力也是最難培養的。 當你有能夠繼續的能力,其實各種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心想事成。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目前可以大量閱讀學術論文與一般非虛構書籍, 每天也能夠寫作5000-6000字紀錄一天的精神活動, 更能夠每天更新社群媒體,分享我在各領域的所思所學所想。 而我就很能體會 Matt 所說的,「健康的挑戰」是什麼意思。 自己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最熟,而真正精通一項技能最快的方式,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