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胖
文章數
42
追蹤數
21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正反書評
時評影評
本國研究
全球視野
史普文章
中國研究
社科研究
烏克蘭專題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正反書評
時評影評
本國研究
全球視野
史普文章
中國研究
社科研究
烏克蘭專題
中國研究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四)
戰後有利於己的國際局勢,卻遇上邊疆民族獨立運動,造就了國府挾美國支持,進行鎮壓與懷柔多管並下的邊疆政策,針對有無武力等難易度,務實地調整政策。然而外蒙獨立、對同化政策的反彈、內戰失利、黨政當局內鬥、美國支持轉趨消極等因素,導致國府邊疆政策潰敗。這也是國府代管臺灣後,武力鎮壓台灣人的歷史背景。
黎胖
2020-04-19
2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三)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黎胖
2020-04-12
4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二)
「邊界」與「邊疆」有何不同?認同「漢族=中華民族」的中國人又怎麼看待「邊疆」?國民黨政府在二戰前,對於這些區塊的統合是否成功?而他們希望對此做出怎樣的規劃?背後又是怎麼樣的思維運作?本篇將接續前篇,繼續對此進行解析。
黎胖
2020-04-11
4
戰後臺灣「民族思想改造工程」的歷史背景:中國民族主義與「邊疆」視野(一)
在中國轉型過程中,邊疆各族意欲脫離中國,而漢族企圖繼承大清帝國疆域、界定其領土邊界與取得邊疆戰略領土的野心,反對邊疆民族獨立與自治運動。依循此歷史脈絡,並結合戰後美中合作的國際框架背景,即能理解國府為何以血腥手段對待「邊疆」臺灣,及臺灣人反殖民、受民族自決浪潮形成的民族主義、其尋求民主自治的行動。
黎胖
2020-04-10
3
反叛蔣家「世襲專制」與「警察國家」的異議者吳國楨——讀《誰怕吳國楨》
「鈞座之病,則在自私。在大陸則只顧個人之政權,在臺灣則於苟安之後,又只圖傳權於子,愛權勝於愛國,愛子勝於愛民。因此遂走上一人控黨,一黨控政,以政治部控制軍隊,以特務控制人民之重大途徑」---吳國楨 蔣家在台灣創造了警察國家、世襲王朝,吳國楨因此反彈並離開台灣,沒想到隨後的事件,引發了巨大的波瀾...
黎胖
2020-02-29
0
美國政壇喧囂一時的「中國遊說團」
過往在美國政壇,曾有個橫跨各界,專門替中華民國政權爭取援助的「中國遊說團」。他們曾經引發過「誰丟失了中國」的巨大論爭,甚至是影響了美國的外交走向和美國國內的政治格局。究竟他們是誰?為何如此?他們採取過哪些行動?後來又怎麼了呢? 本文即探索這段塵封已久的中美關係史。
黎胖
2020-02-28
4
有「意外的國度」就有「意外的國父」嗎?──讀《意外的國父》的疑問與商榷
中國往往宣稱臺灣為其一省,因此在國際上對於臺灣充滿打壓,從強力買下邦交國、阻擋進入國際組織,乃至於海外各式細微的打壓和宣傳,往往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然而,這些事背後的關鍵,實是臺灣/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問題」,亦有論者指出此一「國家」有「國父」存在,本文將討論上述議題,並指出民主國家公民應有的看法。
黎胖
2020-02-28
4
「美中體制」秩序與戰後臺灣命運:讀《意外的國度》與《重構二二八》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黎胖
2020-02-28
6
具有「中國特色」的東亞史──讀《火槍與帳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
東亞史、全球史是當今台灣與世界流行的史學潮流之一,隨著台灣轉換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野,東亞史的讀物變得急迫,台灣出版社引入了一系列書籍,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書有許多的優點,也有許多缺點,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將剖析此書寫方式並指出缺陷,避免臺灣讀者閱讀時,不慎落入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
黎胖
2019-11-12
7
香港身分認同的開端──讀《六七暴動》
回顧香港歷史,或許有人認為天安門事件是第一次中港關係疏遠的分水嶺,而反廿三條立法、反國教運動乃至雨傘運動是則是不斷加強。然而,真正造成中國與香港之間關係疏遠、塑造香港身分認同的第一場運動,其實是中國、港府乃至左派諱莫如深的「六七暴動」。
黎胖
2019-11-10
8
被壓迫與歧視的中國女性——讀《中國剩女》
本書分析了現今壓迫中國女性權益的父權社會結構,作者指出,這個結構的形塑主要來自於中國政府,政府形塑結構則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沒有人權的政府,自然也不會讓婦權有成長的空間。
黎胖
2019-11-09
2
統戰:一個正在臺灣進行的狀態,還是被汙名化的名詞?
什麼是統戰?統戰是被汙名化,還是有人在拆卸人們對中國統戰的心防?統戰不只是資訊戰,而是全方位的滲透戰爭。面對中國無所不在的統戰,我們該如何辨別?該怎麼判斷哪些人已被中國統戰呢?我們聽其言、觀其行,本文提供一個可以檢驗標準與深入分析,並針對去年九合一選舉至今,中國政府對台統戰的策略。
黎胖
2019-11-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