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外的國度」就有「意外的國父」嗎?──讀《意外的國父》的疑問與商榷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中國往往宣稱臺灣為其一省,因此在國際上對於臺灣充滿打壓,從強力買下邦交國、阻擋進入國際組織,乃至於海外各式細微的打壓和宣傳,往往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特別是此次武漢肺炎的爆發,中國更控制WHO和ICAO等國際組織阻礙臺灣進入,甚至汙名化臺灣。然而,這些事件背後的關鍵,實是臺灣/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問題」,正是因為定位不清,才有機會予中國吃豆腐。究竟「中華民國」是什麼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怎麼定位?「臺澎金馬」與上述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怎麼判斷、衡量呢?
過往學者林孝庭《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形塑的歷史轉折過程」,與此問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遙相對談。而若林正丈《戰後台灣政治史》則分析了「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汪浩這本《意外的國父》則延續了相關的討論。他認為「有『意外的國度』就有『意外的國父』」,這個「國度」是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國父們」則是戰後臺灣的三個領導者:蔣介石、蔣經國與李登輝。

這三人何以成為國父?

本書寫道,為了保護中華民國,蔣介石在一九五零年代,成功利用當時韓戰、臺海危機等一系列局勢,以務實外交手腕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使中華民國受到美國的保護。然而,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關係改善,在聯合國代表權之爭勝負即將分曉之際,為確保未來存活於世界,蔣介石私下對美國表示,願意放棄「中國代表權」,並可由自己以「中華臺灣共和國」為國名推動台獨建國,但不能接受美國援助其他臺獨,摧毀蔣家王朝,然為時已晚。汪浩感慨,「若如果能早幾年與美國充分協商,推動這一方案就好了。」
作者認為,蔣介石此後推動務實外交,保住中華民國獨立自主的國際空間,更在日記對中華民國清楚定位為「獨立自保而已」、「邁向獨立自強之心理」,明確放棄「反共復國」,這是對中華民國「國家定位」的根本轉變。書中更指出,從反共基地轉為獨立自保,「才有了臺灣主體性」,是蔣介石為了保護「臺灣的事實獨立」,「被迫啟動『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史進程」,「意外」促成「現代臺灣(即領有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誕生。因此他嘆道:「蔣介石晚年處理外交和國防戰略是非常靈活和實用的,臺灣歷史學家們卻未給他這一表現應有的評價。」作者認為,蔣介石實是「現代臺灣」「意外的國父」之一。
蔣介石死後,中華民國面臨著尼克森與季辛吉為求聯「中」制蘇而「出賣」了「中華民國」、「中」美關係正常化與「上海公報體制」建立、「中國」三段論「一個中國」原則向外的宣示、奠基於《上海公報》和《臺灣關係法》的美國「一中政策」出現、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中國宣示永不放棄武力收復臺灣等嚴峻局勢,蔣經國持續推動「中華民國臺灣化」,宣示「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以面對這些挑戰。[1]
對美國方面,「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作者指出,蔣經國除了堅持「中華民國」是「有效控制臺澎金馬」、在國際法理上不容否認存在的主權獨立國家外,蔣經國更領導朝野如辜濂松、宋美齡、「陳唐山」等人,運用對美國會的影響力,推動《臺灣關係法》立法。並更進一步「臺灣化」:放棄「唯一中國」正統,提出「中華民國」在《臺灣關係法》中以「台灣政府」稱呼的建議,但不為美國所採納。
同時,蔣經國推行「反共、親美、保臺」的「經國路線」,力抗鄧小平「一國兩制」統一攻勢,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將兩岸定調為「地位對等」,並將外交政策中心定為「確保美國忠實執行《臺灣關係法》」,對內則推動「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合而為一。作者認為,蔣經國說「我來了臺灣四十年,我也是臺灣人」這句話具有「深遠政治意義」,在於促進「中華民國=臺灣」的認同。
汪浩更指出,蔣經國此舉不僅應對1972年中美簽署上海公報後,箝制「中華民國」的國際現實(若林正丈稱為「七二年體制」,汪浩則命名為「上海公報體制」),更想當「現代臺灣」的國父,因此積極推動「法理臺獨」,卻又因為平生謹慎,最終沒有走出最後一步。蔣經國最後「有意圖地」挑選李登輝為繼承人,因為他認為李登輝理念一致,相信李登輝會加速「中華民國臺灣化」,完成其未竟事業。因此蔣經國也是「意外的國父」。
作者也認為李登輝延續著兩蔣「臺灣化」、「中華民國=臺灣」的路線,面對中美兩國建交後的蜜月期,為保國際生存空間,除了持續推動非官方關係的實質外交,也透過各種曝光機會,製造兩岸是不同政治體的形象。
雖然逐步與中華人民共國建立交流管道,但李登輝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只願意堅持自己的三段論「一個中國」原則,絲毫不理會「中華民國」的意願。因此他在「一個中國」原則上並不讓步,堅持著蔣經國「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主張,在中國名稱未定下,抗拒中國矮化雙方為「中央—地方關係」和「臺灣是中國叛亂一省」的宣稱,繼續推動對等的兩岸定位論述作為抗衡,亦即俗稱「兩國論」的「特殊國與國關係」。
然而在中美關係蜜月期,「兩國論」受到壓制。作者認為李登輝「有意識地去衝撞『上海公報體制』對臺灣國際關係和國際法地位的框限,希望為未來的總統開路,擔當起現代臺灣國父的角色,可惜,由於中國和美國聯手激烈反對『兩國論』,李登輝最終功虧一簣,沒能將『兩國論』入憲。」
總結上述,作者認為因應著國際/兩岸關係的劇烈變動,為了確保「中華民國」在國際的生存空間,以蔣介石為開端,做出了劇烈的「政策」調整:「臺灣化」。這個政策調整以蔣介石遇到的「中」美關係改善、聯合國代表權之爭為開端,從蔣介石願意接受改名、雙重代表權等舉動,已經是「臺灣化」的開端,「中華民國」開始向現實控制領域「臺澎金馬」收縮。
尼克森訪華代表「中」美關係變化。
而蔣經國面對著外部挑戰,除外交上更加務實外,更進一步完成「中華民國」收縮至「臺澎金馬」的政治態度,在「認同層面」將「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混雜,並堅拒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攻勢,堅持「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態度,並親自挑選會繼承他們臺灣化事業的李登輝作為後繼者。李登輝亦不負所託,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美國與之親善的中國,他採取務實、製造曝光度的外交路線,並延續「臺灣化」,製造與之抗衡的兩岸/國際論述:「兩國論」,儘管受到美中的打壓而無法成功入憲,但也為未來鋪墊基礎。
作者在結論認為,後來的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事實上仍然延續著蔣介石開啟的這條「臺灣化」路線,而馬習會事實上代表了兩岸彼此承認是「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主張。
作者更堅持現今蔡英文必須持續加深這條路線,說服外邦「中華民國=臺灣」是事實獨立,並給予臺灣人民未來的決定權後,看臺灣人是否有勇氣在歷史關頭上勇敢取得「中華民國」在法理上的獨立。

質疑與商榷

讀完本書,我感到好奇,作者推導出「『意外的國度』就有『意外的國父』」的邏輯連結,令我感到相當不解。難道有國家就一定要有國父嗎?國父的定義又是什麼?而且,需要「國父」嗎?又真的是「意外」嗎?
一、他們是「意外的國父」嗎?
林孝庭「意外的國度」指的是「中華民國在臺灣」,在一九五零年代因《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形成。而若林正丈所指的「中華民國臺灣化」,則於「七二年體制」的內外困境下啟動。這些都是起因於國際關係變動的「外部壓力」,作者精確地抓到了這個緊要的切入角度。然而應當商榷的是,做出走向決定者是「具有多樣的選擇性空間」、「在非強迫的壓力下」做出決定,還是框架已經架好,只能做「無奈的選擇」?
汪浩先生以「意外」有「accidental(偶然的)」和「unintended(非故意,不自覺的)」兩種意思為自己下的判斷辯駁,因此儘管兩蔣不情願,為了保住權力才做,也仍然意外地成為了國父。那麼我們更應該回到切入角度「國際關係變動」來看,或許製造兩個中國的毛澤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構出「上海公報體制」的尼克森與季辛吉等人,甚至是自1949年以後,在東亞採取行動,鞏固住兩個中國現狀的行動者們,才應該是「意外的國父」,因為他們的舉動已經決定了臺灣當時能走的路,兩蔣與李登輝只是按著規畫好的模糊路徑走,在統治基礎來源的外部正當性瓦解時,強化內部正當性來穩固統治權力而已。
比起戰後詭譎多變的情勢而言,中美兩方的行動已經是確定的,所以並不「意外」,兩蔣只是「有意圖」的採取「權宜之計」。因此,這算是意外嗎?若以事後回溯,認為歷史「不可逆」,產生帶有「必然性」的決定論思考,硬要為這三位送上「意外的國父」頭銜,或許過於牽強。
二、「臺灣化」定義為何?
本書「臺灣化」定義究竟為何?筆者先列出若林正丈「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定義:
即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化,或許可以被定義如下,即1949以後出現的所謂「正統中國國家之政治結構(國家體制、政治體制、國民統合意識形態)只統治著臺灣」的事實發生變化的過程。換言之,就是構成正統中國國家之實體的各項制度、意識形態、以及維持這些制度與意識形態存續的各項政策,也就是那些被「量身訂做」的政策與戰後國家在現實上所統治的領域、人民和歷史逐漸相符的一種政治變動過程。………扼要說明其概念,則有如下四種內容:(a)政權菁英的臺灣化;(b)政治權力正統性的臺灣化;(c)國民統合意識形態的臺灣化;(d)國家體制的臺灣化。[2]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臺灣化」具有多重意涵。然而汪浩先生的意涵是什麼呢?是否僅限於政策面上的「疆域收縮」與「名號變動」?
作者亦以蔣經國「我也是臺灣人」言論說明「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合而為一,就是一種臺灣化,進行一種補充。但是學者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一書,對「臺灣人」的定義提出了四種看法:
「台灣人」一辭至少有「福佬人」、「本省人」、「台灣島上的住民」、「台灣民族」四種意義。首先,將福佬人視為台灣人的同義辭,這是最狹義的用法;次之,政治菁英往往將台灣人與「本省人」交互使用,指的是一般所謂的「本地人」或「土生土長的台灣人」(native Taiwanese),用來與外省人(或大陸人)對照用;另外,近來對台灣人有了更寬鬆的定義:「凡認同台灣,自認為是台灣人的人,都是台灣人。」這種主觀的自我定義,帶著鄉土的認同(territorial identity)之涵義,也就是「台灣的人」(people of Taiwan)或「台灣的住民」(resident Taiwanese)的意思;最後,由於台獨之發展與演變,台獨者試圖以現代國家觀,進一步嚴謹且具體地將台灣人想像為「凡是認同台灣為自己的祖國,願意為她來打拼的人,就是台灣人」。也就是政治學上所謂的「台灣民族」(Taiwanese Nation),用來與中國人相區隔。其中第四種意義的台灣人認同,便是最直接的台獨認同。[3]
他又在書中指出:
蔣經國總統晚年於某次談話中嘗自謂「我也是台灣人」,被許多人解讀是蔣經國對台灣的一種認同。當時蔣經國已經來台近四十年,對長年相伴的土地心生認同感,這是極為自然的道理,但蔣對台灣的認同到底是何種層次,則有待推敲。依據蔣經國之子蔣孝勇的看法,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除了認同台灣之外,更希望在台灣的人民,了解自己也是中國人。」蔣孝勇認為,後來的人沒有強調蔣經國對中國的認同,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解讀。
蔣經國時期堅持「中國統一」的政策,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不可能將「台灣認同」至於其認同的最高層次,頂多是其中國認同框架裡的「次認同」,與中國認同下的「江浙認同」或「廣東認同」相類。所以,蔣經國所謂「台灣人」之語,並無法掩蓋其最終認同 — — 「中國人」。此台灣人云云,頂多屬於前述所析的第三種意義即是「台灣的人」(people of Taiwan)或「台灣的住民」(resident Taiwanese)。[4]
陳佳宏的說法,或許可以給予本書作者「中華民國臺灣化」的說法一點補充,但同時也指出了是在「中國認同」框架下的次認同而已,這樣的「臺灣化」與若林正丈教授所指的臺灣化,或許仍有不小的差距。
本書強調的「臺灣化」,只能是「政策」上的變動,事實上並沒有「理念」乃至於「建制」、「法理」的改變,他們並沒有轉而認同「臺灣」作為一個法理、事實上都不屬於中國,與中國斷絕關係的現代獨立國家觀,這些措舉頂多只能是「有意圖」的「權宜之計」,這從他們仍然不願意變動中華民國法理仍是「領土治權轄於全中國的合法政府」框架一舉可見,蔣經國仍然堅持「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而李登輝的修憲雖然有向前一步,但仍然並沒有動搖這個憲法法理上的歸屬,後面的三位總統,也同樣沒有改變「法理一中,事實上獨立於台灣」此一路線。如此又怎麼能說那三位是建國的「國父」?以相較於美國建國之父的尊崇性比較,筆者認為,對於上述三位顯然過譽。
三、本書的「國家定位」?
正如我一開始指出的,這本書也在談論著「國家定位問題」。這個非臺灣本土誕生的國度「中華民國」,偶然與臺灣緊密結合(而臺灣則是被迫緊密結合)後,必然面臨著「國家定位問題」,因為「中華民國」與被迫結合的土地,兩者的定位本來即是不同的。因此,當我們商談這個國度,必須理解這國度所具有的數種國家定位傾向,可粗略將其呈現為以下光譜:
兩岸統一 — 獨立的中華民國(臺灣,仍代表中國)—中華民國獨立建國(僅限台澎金馬)— 臺灣獨立
光譜中最兩端,為與中國統一(不論是否被迫),和毀棄中華民國憲法與國號、以臺灣為國號獨立建國並取得國際法上的法理獨立資格,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光譜中間的「獨臺」與「華獨」,前者的意思為中華民國是獨立國家,法理上仍代表全中國,但目前是為在臺澎金馬上的獨立國家;後者則意指中華民國是獨立國家,但國土僅限於臺澎金馬,法理上僅代表臺澎金馬,不代表中國。[5]
本書主旨,簡言之為中華民國如何從「正統中國」走向「獨臺」,以及預測其後的變化。兩蔣時代或許可以歸類於「獨臺」,李登輝有滑向「華獨」的傾向,其後三任總統,又滑回「獨臺」的立場上。可以說,汪浩先生想要描述的那一條發展脈絡,事實上已經是許多人所認識到的「獨臺」路,這也是汪浩先生所欲描寫、定義與支持的「現狀」。
結論:臺灣的未來由臺灣人自己決定
筆者心中仍有許多罣礙,例如作者對毛澤東的評價事實上適用於他溫情敬意筆下的蔣介石;退出聯合國的幕後實是兩蔣意圖不明,而使美國友邦無法採取動作,更別提美國早已提供兩蔣替代方案;〈序言〉中說「臺灣人民」形塑現代臺灣,但書中卻毫無提及;海外台獨在《臺灣關係法》成立上的影響力絲毫未提,卻對蔣經國過度美化。上述種種否則難免仍讓人覺得是否有過度推論,甚至是為其建立歷史上統治正當性和合法性的可能。
試圖重新詮釋歷史是大膽的嘗試,但是否有需要因此為前人安上意義未明、具有尊榮且造神的「國父」稱號?我認為並不需要。因為歷史情境中每個因素都互相牽扯著,又怎麼能決定性地下這樣的判斷,說他們是「國父」呢?過度吹捧實為不宜。而一個國家其實未必需要國父、國母,需要的毋寧說是能夠反映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的領導者。
妾身未明、名不符實的「國家定位」實是最核心的議題,亦即「統獨議題」。從「正統中國唯一代表」、「中華民國在臺灣」到「中華民國臺灣」,是這個模糊定位的演變史,也是戰後臺灣的發展史,在面臨當前局勢風雲變幻的情形下,我們不再需要冠上「國父」之名的威權時代獨裁者,恣意妄為地決定臺灣和人民的未來,民主化後的臺灣,需要由臺灣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界定清楚自身究竟選擇成為「中國」還是「臺灣」,如此才能明確「國家」和「國家利益」為何?
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再迎來美台關係熱潮。
在「中華民國」和「一中憲法」的架構下,終究仍然是爭奪「誰是真正的中國」,儘管現在已經從「代表唯一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灣」到「中華民國臺灣」,逐步產生了演變,但這遠非終點,我們最終還要做出抉擇:是要當「臺灣」,還是要堅守我們仍是真正的「中國」,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奪誰才是統治中國的「合法政府」?這樣才能界定出這個國家的核心利益,藉此做出行動。
我認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真正的中國,並藉由改國號、改憲法,立足於「臺灣」這個國家的基礎事實,直接告訴國際我們明確與「中國」做出區隔,才能進一步行動,廓清他國的利益為何,明白應該站在哪一方,應對外交局勢的瞬息萬變,藉此進一步思考即使是國民也能做些什麼,以確保在一個極權主義鄰居虎視眈眈下,「臺灣」這個國家和「臺灣人」的存在、安全與未來道路。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段論一中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一中原則下,沒有「一中各表」的模糊空間。

[2]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頁15。

[3] 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縣:玉山社,2006),頁481。

[4] 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頁482。

[5] 本文此方面受益於傅雲欽先生投書民報的此篇文章。〈「華獨」有三派,有好有壞〉,民報,2015081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58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一部美國中餐文化史,其實就是華人及其移民文化如何跨越種族歧視的高牆,逐漸融入美國的歷史。華裔美國人和旅美華人在美國的政治地位或許會因為政治因素而搖擺,但他們所帶來的文化,在這一百多年間滲透並改變了美國。這本《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描繪這樣的一個過程
東亞史、全球史是當今台灣與世界流行的史學潮流之一,隨著台灣轉換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野,東亞史的讀物變得急迫,台灣出版社引入了一系列書籍,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書有許多的優點,也有許多缺點,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將剖析此書寫方式並指出缺陷,避免臺灣讀者閱讀時,不慎落入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
現今的德國卻成為世界經濟與區域強權,在文化、政治、經濟、人權等諸多面向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人們趨之若鶩的學習對象。然而,回想自己以前聽聞的德國,卻只想到他們輝煌卻滄桑、陰暗且血腥的歷史。德國究竟是如何轉變至此,成為具有過往不同的吸引力的新星?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本書提供了一個方向與答案。
回顧香港歷史,或許有人認為天安門事件是第一次中港關係疏遠的分水嶺,而反廿三條立法、反國教運動乃至雨傘運動是則是不斷加強。然而,真正造成中國與香港之間關係疏遠、塑造香港身分認同的第一場運動,其實是中國、港府乃至左派諱莫如深的「六七暴動」。
本書分析了現今壓迫中國女性權益的父權社會結構,作者指出,這個結構的形塑主要來自於中國政府,政府形塑結構則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沒有人權的政府,自然也不會讓婦權有成長的空間。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一部美國中餐文化史,其實就是華人及其移民文化如何跨越種族歧視的高牆,逐漸融入美國的歷史。華裔美國人和旅美華人在美國的政治地位或許會因為政治因素而搖擺,但他們所帶來的文化,在這一百多年間滲透並改變了美國。這本《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描繪這樣的一個過程
東亞史、全球史是當今台灣與世界流行的史學潮流之一,隨著台灣轉換看待世界與歷史的視野,東亞史的讀物變得急迫,台灣出版社引入了一系列書籍,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書有許多的優點,也有許多缺點,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書寫方式,本文將剖析此書寫方式並指出缺陷,避免臺灣讀者閱讀時,不慎落入中國民族主義的思維。
現今的德國卻成為世界經濟與區域強權,在文化、政治、經濟、人權等諸多面向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人們趨之若鶩的學習對象。然而,回想自己以前聽聞的德國,卻只想到他們輝煌卻滄桑、陰暗且血腥的歷史。德國究竟是如何轉變至此,成為具有過往不同的吸引力的新星?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本書提供了一個方向與答案。
回顧香港歷史,或許有人認為天安門事件是第一次中港關係疏遠的分水嶺,而反廿三條立法、反國教運動乃至雨傘運動是則是不斷加強。然而,真正造成中國與香港之間關係疏遠、塑造香港身分認同的第一場運動,其實是中國、港府乃至左派諱莫如深的「六七暴動」。
本書分析了現今壓迫中國女性權益的父權社會結構,作者指出,這個結構的形塑主要來自於中國政府,政府形塑結構則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沒有人權的政府,自然也不會讓婦權有成長的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從前有個巨星」為Netflix泰國原創電影,於10月11日上線,描述1970年有個電影放映團巡迴泰國各地村落,透過戶外放映電影吸引顧客買藥品,他們以現場配音方式播放人氣舊片,為偏鄉的觀眾帶來歡樂,也遇到不少難關與危險,是一部充滿夢想、熱情、友情和愛情的溫馨電影...推薦分數:★★★☆★4.5/5
Thumbnail
  有好一陣子沒有在這邊跟大家見面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感覺自己的療癒之旅到了一個階段;另外一部分是不曉得還能帶給大家什麼,又不想為了發文而發文,索性就只好好過好當下的生活;但不得不說在經過了這麼多事情之後,這依舊是個特別的旅程,也在這過程中,更了解了我自己。   有許多事想說,卻又是個短篇小文
Thumbnail
2017年的尾聲,結束經營六年的餐廳,心空空的腦袋也是,因為朋友的一句話 嘿 我在暹粒頂了一間民宿,要不要來去吳哥窟看一看 然後,我手上就拿著往柬埔寨的機票了,如果是放在2023年的今日,應該會被機場舉牌的警察,攔下,苦口婆心的勸我,不要去,想想你的家人,去了就會被割腰子,關在園區從事詐騙唷。 還
Thumbnail
我不喜歡腦袋空空的、什麼都沒有,所以就算沒有在動腦,看到什麼字也會在心裡唸出來,聽到什麼旋律也會自動轉成唱音。
Thumbnail
事前會有一定程度反映在市場價格波動,如果預期是負面的,可能股市已經先修正,真正公布時若沒有意外的變化,就不易再對股價造成負面衝擊,反而可能變成利空出盡,所以若沒有新的意外的消息就是好消息。
Thumbnail
那些沒有意外正在發生的事,不論那些肢體暴力沒有沒有朝我的身體揮出一記記的重拳,或是帶著戲謔說是沒有惡意的言語攻擊,一直是我成年以後的惡夢,我常常在夢裡回到了那個校園,不停地想要從那個校園逃跑,卻怎麼也越不過那不比我身高高多少的圍牆,直到我從夢中驚醒。
Thumbnail
《魷魚遊戲》若從「真的會發生」的真實角度看去,是富人的戲謔,若以「遊戲」看待,那便是一部「沉迷遊戲」的玩家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在放下手中的操控鍵時,也許才能發現「人性」並不那麼單薄地對金錢趨之若鶩,或是真的對求生都那麼強烈的追求,更有可能的是即便大把鈔票放在那些為錢辛勞一世的人眼前,依然沒有求生意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從前有個巨星」為Netflix泰國原創電影,於10月11日上線,描述1970年有個電影放映團巡迴泰國各地村落,透過戶外放映電影吸引顧客買藥品,他們以現場配音方式播放人氣舊片,為偏鄉的觀眾帶來歡樂,也遇到不少難關與危險,是一部充滿夢想、熱情、友情和愛情的溫馨電影...推薦分數:★★★☆★4.5/5
Thumbnail
  有好一陣子沒有在這邊跟大家見面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感覺自己的療癒之旅到了一個階段;另外一部分是不曉得還能帶給大家什麼,又不想為了發文而發文,索性就只好好過好當下的生活;但不得不說在經過了這麼多事情之後,這依舊是個特別的旅程,也在這過程中,更了解了我自己。   有許多事想說,卻又是個短篇小文
Thumbnail
2017年的尾聲,結束經營六年的餐廳,心空空的腦袋也是,因為朋友的一句話 嘿 我在暹粒頂了一間民宿,要不要來去吳哥窟看一看 然後,我手上就拿著往柬埔寨的機票了,如果是放在2023年的今日,應該會被機場舉牌的警察,攔下,苦口婆心的勸我,不要去,想想你的家人,去了就會被割腰子,關在園區從事詐騙唷。 還
Thumbnail
我不喜歡腦袋空空的、什麼都沒有,所以就算沒有在動腦,看到什麼字也會在心裡唸出來,聽到什麼旋律也會自動轉成唱音。
Thumbnail
事前會有一定程度反映在市場價格波動,如果預期是負面的,可能股市已經先修正,真正公布時若沒有意外的變化,就不易再對股價造成負面衝擊,反而可能變成利空出盡,所以若沒有新的意外的消息就是好消息。
Thumbnail
那些沒有意外正在發生的事,不論那些肢體暴力沒有沒有朝我的身體揮出一記記的重拳,或是帶著戲謔說是沒有惡意的言語攻擊,一直是我成年以後的惡夢,我常常在夢裡回到了那個校園,不停地想要從那個校園逃跑,卻怎麼也越不過那不比我身高高多少的圍牆,直到我從夢中驚醒。
Thumbnail
《魷魚遊戲》若從「真的會發生」的真實角度看去,是富人的戲謔,若以「遊戲」看待,那便是一部「沉迷遊戲」的玩家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在放下手中的操控鍵時,也許才能發現「人性」並不那麼單薄地對金錢趨之若鶩,或是真的對求生都那麼強烈的追求,更有可能的是即便大把鈔票放在那些為錢辛勞一世的人眼前,依然沒有求生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