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不迷失的路}

9公開內容

"黑夜的森林裡,你我都渴望找到來路。

翻開珍愛之書,前人們手持的火炬就在下個瞬間引燃了書的扉頁,

我們在記載裡想像、揣測、探詢,彷彿早已經歷萬千際遇,

而終於不迷失。"

希望在閱讀筆者所撰寫的這些書籍薦文時,都能理出生活萬事裡的頭緒。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Thumbnail
"星羅棋布的集市裡,優雅的、獨特的文人藝者相互交談,就像是十七世紀法國沙龍文化的延伸,由小小的房間遷至咖啡廳最終來到來到戶外展演..."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境內颳起了一股市集風潮,搭配層出不窮的「文青」、「文創」字樣一波波的被推上岸,瞬時間大街小巷裡都是掛滿彩燈的獨立小攤位...
Thumbnail
在家具史的部分,可大致將發展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萌芽時期(1946-1955),多家庭手工業製造,較為粗糙拙劣,風格亦較傳統(閩粵風格);內銷旺期(1956-1965),逐漸演變至木工機械製作...... "木造產業的發展觸角遠不只於此,那些被砍伐的林木即使離開了土壤也還在生長。"
Thumbnail
似乎就是從《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開始的,它出版後沒多久,僅只是在書店裡的一瞬巧遇,我就因為略微膚淺和不夠充分的理由選擇了它。我第一本正式的翻譯小說。 紅色的單人沙發和草綠色的壁花牆面相互映襯,一球溫熱的尖刺就這樣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在開始時甚至沒有注意到。
Thumbnail
如果公民素養在全球的各地域將是或已然為現代的普世價值之一,那麼筆者認為其就該撇除區域、宗教、種族等差異,亦與學歷、階級、社經地位無關,而回歸到「人」的本質來論述....
Thumbnail
有鑒於上篇所述,區分語言和方言的方式多有爭議與疏漏,較多數的語言學者傾向停止在語言本身上進行劃分,轉而在語言之外尋求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的差異,得出了「標準化」一詞的結果。 一種方言被標準化的有無、被標準化的程度都關係著它是否能從方言蛻變成語言。
Thumbnail
語言學可算得上是一門「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學科,人類透過自身族群的語言工具與他人較為準確地傳遞訊息、進行交際互動與認知世界.....
Thumbnail
書裡最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作者小川糸描繪的細節,好比主角準備要寫謝絕信時的這麼一段:「根據我對男爵的印象,我覺得比起毛筆,粗尖鋼筆更適合,於是這次選用了萬寶龍的鋼筆;墨色,使用漆黑色;信紙,則選用不久前才從壁櫥中出土的『滿壽屋』稿紙。」「我沒有打草稿,直接在稿紙上寫了起來。」
Thumbnail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