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密蘇威特的黝黑女孩

2019/03/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對於經典名著的印象是如何的呢?
若是以我自己讀過的些許著作來論,大概可以歸納出幾個總結。此類文學作品通常節奏較為緩慢,它也許會花上不少的篇幅在描繪某人身上的絲質流蘇斗篷,也可能流連於同一幅光景在數頁內,才使得閱讀時候的你我都能感受到舊時的時光慢。同時,故事主軸多半明確直接,不太出現節外生枝的場景,且當中想傳遞的信念通常也較為純粹與單一,但必要時刻會穿插有舞台劇式的張力情節,在一瞬間把開始恍神的你捉回故事中。而﹝祕密花園 The secret garden﹞一書也不出意外地算不上是個例外。
【祕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一書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好比﹝小公主 A Little Princess﹞裡莎拉的堅韌勇敢、﹝小公子 Little Lord Fauntleroy﹞賽卓克的純真魅力,乃至於本書中瑪莉的堅定與成長,更別提那些魔幻般的瞬間,一系列古老優美只屬於傳說的神韻,都隨著紙頁在世代間被流傳歌頌。
不過和前兩個故事不太相同的是,瑪莉在最初並未擁有多數主角具備的討喜性格、動人外表等,並且與之相反,她暴躁易怒、黝黑瘦弱,不懂關懷他人也迫切的需要愛,因而看起來更加貼近普遍孩子的成長過程: 需要一劑藥引、一個契機來烘托出愛的本質,去抓住自己的心神。對瑪莉而言,這帖處方即是密蘇威特內的一切。瑪莉在這首度的打破了「慣例」,包含彆扭、任性、自我防衛的壞脾氣以及像個乾癟的洋娃娃般等待印度女佣伺候的那些,全都被女僕瑪莎一一糾正著。她學習自己穿鞋、扣衣服的釦子、吃光燕麥粥,也學習與人溝通、結交了朋友狄肯或是出外呼吸新鮮空氣,一如我們不再向所愛之人賭氣,開始拒絕冷戰的那天。
故事的視角圍繞在女主人公莎拉的所見所聞,就像是一本記錄孩子成長的日記般,但如果故事僅只於此,想必也即將隨著逐漸褪去倔強色彩、大步奔向荒原的瑪莉而戞然而止。於是充滿舞台張力的兩個部分隨即被先後呈上,瑪莉發現了偌大的房子裡還有未知的存在,那是每晚強力放送的哭泣聲,猶如風在長廊內受困的呼嘯,卻又模糊的像是千百萬里遠的鬼魅迴盪亂竄。於此同時,瑪莉也在知更鳥的引路下,意外的發現了通往祕密花園大門的鑰匙,開啟了新的篇章。而這場維持了數章的遊魂歷險記則一直持續到又一個原版瑪莉瞪著灰色的大眼睛,孱弱地躺在床上才終於揭開了真相。嗯,我是說,貴族少年柯林,和最開始的瑪莉有著相同的脾氣,封閉、易怒,也許還更多了些恐懼膽怯與纖細敏感。他彷彿未曾真正從母體中被分離出,而是在母親生產死亡的那剎也消沉殞落。
十數年來,祕密花園裡不再有花朵綻放,克雷文先生奔逃少歸,僅留下荒蕪空城。但隨著瑪莉 悉心栽培後花園的重獲生機,黝黑的女孩不再瘦弱的板著臉孔,孱弱的男孩也不再開口閉口提到死亡。甚至在書中的末幾張,這樣描寫了長年旅外的克雷文先生:「他溫柔地想著,那片勿忘草是多麼的可愛,上百朵盛開的藍色花朵是多麼的美好,他不知道這些單純的想法正慢慢填滿他的心房—慢慢、慢慢填滿,輕柔地將其他想法都排除在外。」
這是一個澄澈簡單的故事,當我們將它視作孩童的讀物時,這使得我們自身能與故事產生無礙的完美接合。
總有些什麼會照料著渴愛的我們,某個人出現教你改掉大小姐脾氣,某些事出現讓你學著體悟自然生命,這些來自時間的治癒都是我們在各個階段裡等待的重生。故事的最後,克雷文先生驚訝地望向復甦的花園,喃喃地說道:「我以為花園已經死了。」可這終究僅僅會是自以為,當他看見瑪莉與柯林雙頰上的紅暈,所有人都會明白成長的痕跡早已溫潤地融入肌膚的每一寸。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下方讚賞鍵!}

俍實 Goodfood
俍實 Goodfood
我是俍實,現在方格子撰有《不迷失的路》與《延續夢的啞謎》兩類專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