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文章數
265
追蹤數
878
已付費
147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時事評論
政治哲學
母語復興
轉型正義
藝文、音樂及隨筆
漫談管制藥物
議題文案便車指南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時事評論
政治哲學
母語復興
轉型正義
藝文、音樂及隨筆
漫談管制藥物
議題文案便車指南
母語復興
謝謝你建議我別說台語
此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都用華語,他從來沒有要求邱國正聽得懂台語,更不用說要求他講。今天是立院安排了口譯他才講台語,但邱國正不使用口譯,卻反覆「建議」陳柏惟使用華語。這樣,到底誰是鴨霸?
林艾德
2021-09-27
58
台語憑什麼叫台語?原住民族語才是真正的台語?
試想,當客家人或原住民在使用母語交談時,你過去稱讚他們「台語說得好好」,這是一種尊重嗎?
林艾德
2021-02-17
21
從台僑身上看見族群平等的模樣
在美國長大的莊吉生,幸運地躲掉了中華民國的文化滅絕政策,雖然家庭在美國,卻得以在他的母語(台語)環境下成長,而面對明顯台語比華語流利的莊吉生,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記者卻只能以華語提問甚至需要台語翻譯,殖民的傷疤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卻沒多少人察覺。
林艾德
2020-08-26
9
留住語言跟文化,香港總會是香港人的香港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林艾德
2020-07-12
7
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那為什麼地球人不用同一種語言就好?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林艾德
2020-04-22
6
也許,享受社會優勢的你,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受傷。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卻因為種種因素,有著不平等的際遇,雖然真正的公平還遙不可及,但如果我們能多一點點的同理與包容,至少,我們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紛擾,也減少一些,原本就已傷痕累累,卻還要繼續承受我們責難的艱苦人們。
林艾德
2020-03-30
5
如何面對語言衝突?
台灣本土語言的處境都非常危險,許許多多的文化都正隨著長輩們的離開而消失,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在這幾年中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保護各族群文化,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彼此無謂的爭辯之上。
林艾德
2020-03-28
6
「講國語大家才聽得懂」是好理由嗎?為何你的好意反而成為壓力?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林艾德
2020-03-28
14
一封百年前台灣人的家書:台語並非沒有文字
這是一百多年前,一封從嘉義寄到日本的信,寄件人與收件人均已過往,而此信一直夾在陳博誠牧師家中的《台英辭典》中直到被發現,信上那些當年台灣人用來書信往來的文字不是英文,而是台語的白話字。
林艾德
2020-03-06
53
國會殿堂不適合說母語嗎?
在立委陳柏惟第一次質詢過後,似乎也不意外,網路上開始出現「使用台語是否不夠尊重國會」的聲音,理由竟也跟30年前一模一樣,就是「聽不懂」,但「聽不懂」真的是我們可以拒絕本土語言出現在國會的理由嗎?
林艾德
2020-03-04
6
世界母語日的由來,你知道台語要死掉了嗎?
曾有個圖博作家評論中國人時說,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一句話,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多元的台灣、海洋的台灣不同,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始終無法理解多民族共生的理念,所以中國人每到一個地方,必定先從語言文字開始,逐步地把當地人洗成中國人才會心安,就像現在他們在西藏、新疆、香港,就像過去他們在台灣。
林艾德
2020-02-21
10
當我們提到族群「消失」時,指的是什麼呢?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林艾德
2020-01-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