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語言衝突?

更新於 2020/03/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歐洲,語言衝突是常態,因此他們也歸納了一些基本的論點。
  1. 解決語言衝突仰賴政治的去中心化,賦予各語言文化自治的權利,強力推動單語的同化政策,永遠都是語言衝突的元兇。
  2. 語言的衝突只是表面,更深刻的原因是語言使用者背後社會、經濟、政治上的不平等,單獨處理語言問題也許容易,但只是治標不治本。
  3. 衝突是改變的開始,不應該把衝突視為負面影響,因為對弱勢族群而言,衝突常常帶來更平等的新結構。
而減緩語言衝突的政策,可歸類成個人原則(尊重每個人在公共領域使用母語的權利)及領土原則兩種(劃分特地區域給特地語言),一般認為領土原則較為有利於化解語言衝突,原因可參考這篇文章:
語言學者Peter Hans Nelde則參考加拿大、比利時、瑞士等地化解語言衝突的方式,歸納出以下幾點有助於化解語言衝突的通則:
  1. 領土原則只限定在少數關鍵領域,如行政及教育;
  2. 制度化的多語主義,但要創造獨立的單語社群,能提供不同語言使用者平等溝通的機會,並排除強勢語言帶來的歧視;
  3. 語言政策的制定不能只靠相關單位的語言普查,也要把語言族群的情境脈絡納入考量;
  4. 不能單憑人口資料作決定,反而應給予少數族群更多發展的權利及機會,積極扶助受到歧視的群體;
  5. 面對衝突必須減少情緒反應,賦予弱勢族群更多權利也能減少他們對語言採取意識形態的立場,減少衝突引爆的可能性。
比利時語區現況,圖片來自此連結
這些觀點,對台灣的現況都有所幫助,例如,
  1. 無論是哪個族群,我們應當先有基本的共識,現今的語言衝突,起因都是過去政府的國語政策,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恢復所有族群被剝奪的權利,而不是爭奪哪個本土語言才具有正當性;
  2. 衝突是因為語言背後的不平等,我們不該壓抑這些衝突,因為衝突有助於建立更新更平等的體制;
  3. 當語言衝突發生時,應該盡量減少情緒反應,尤其是對少數或是被壓迫得更深的族群,應給予更多的寬容;
  4. 如果無法建立單語的社群,那在雙語競爭的社會中,強勢語言(在台灣就是華語)終究將消滅其他弱勢語言;
  5. 除了政府之外,建立單語的社群或是語區也需要企業的支持,唯有能跟強勢語言得到幾近平等的機會,這個語言才可能存活;
  6. 不應該僅僅以現今的語言使用人口狀況作為政策依據,因為現況是不正義的結果。
常常見到幾個令人痛心的狀況,例如台語與客語族群吵得不可開交,卻忽視了華語才是壓迫的來源;例如明明是該語言的使用者,卻在政策洗腦下,選擇幫過去那段侵犯各族語言權利的歷史辯護,甚至反過來批評爭取弱勢語言權利者是在製造衝突;又或是更常見的,不同語言政策的擁護者,在討論中因為各自的情緒反應,使整個討論流於無意義且無止盡的謾罵。
希望以上整理的論點,能在未來的討論中有一點小小的幫助,台灣本土語言的處境都非常危險,許許多多的文化都正隨著長輩們的離開而消失,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在這幾年中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保護各族群文化,不要繼續把時間浪費在彼此無謂的爭辯之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這是一百多年前,一封從嘉義寄到日本的信,寄件人與收件人均已過往,而此信一直夾在陳博誠牧師家中的《台英辭典》中直到被發現,信上那些當年台灣人用來書信往來的文字不是英文,而是台語的白話字。
在立委陳柏惟第一次質詢過後,似乎也不意外,網路上開始出現「使用台語是否不夠尊重國會」的聲音,理由竟也跟30年前一模一樣,就是「聽不懂」,但「聽不懂」真的是我們可以拒絕本土語言出現在國會的理由嗎?
曾有個圖博作家評論中國人時說,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一句話,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多元的台灣、海洋的台灣不同,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始終無法理解多民族共生的理念,所以中國人每到一個地方,必定先從語言文字開始,逐步地把當地人洗成中國人才會心安,就像現在他們在西藏、新疆、香港,就像過去他們在台灣。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26分02秒開始說話的這位近藤綾小姐,是228屠殺中逃亡到日本的王育德老前輩的孫女,她一直到大學二年級才開始學著講台語,如果你有一分鐘,可以聽聽看她對台語的看法。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這是一百多年前,一封從嘉義寄到日本的信,寄件人與收件人均已過往,而此信一直夾在陳博誠牧師家中的《台英辭典》中直到被發現,信上那些當年台灣人用來書信往來的文字不是英文,而是台語的白話字。
在立委陳柏惟第一次質詢過後,似乎也不意外,網路上開始出現「使用台語是否不夠尊重國會」的聲音,理由竟也跟30年前一模一樣,就是「聽不懂」,但「聽不懂」真的是我們可以拒絕本土語言出現在國會的理由嗎?
曾有個圖博作家評論中國人時說,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一句話,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多元的台灣、海洋的台灣不同,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始終無法理解多民族共生的理念,所以中國人每到一個地方,必定先從語言文字開始,逐步地把當地人洗成中國人才會心安,就像現在他們在西藏、新疆、香港,就像過去他們在台灣。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26分02秒開始說話的這位近藤綾小姐,是228屠殺中逃亡到日本的王育德老前輩的孫女,她一直到大學二年級才開始學著講台語,如果你有一分鐘,可以聽聽看她對台語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為什麼台灣人要講台語?這裡用小學數學和英文解釋給你聽!筆者身為海外留學生,最常面對的現實:講中語,就是被當成中國人;講台語,則是否認前者的最好、最快的方式。以語言區隔來強調台灣和中國兩岸衝突的本質,對於許多曾經的民族國家會更好同理:那不只是政治體制的差異,還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無理霸凌。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為什麼台灣人要講台語?這裡用小學數學和英文解釋給你聽!筆者身為海外留學生,最常面對的現實:講中語,就是被當成中國人;講台語,則是否認前者的最好、最快的方式。以語言區隔來強調台灣和中國兩岸衝突的本質,對於許多曾經的民族國家會更好同理:那不只是政治體制的差異,還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無理霸凌。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