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留住語言跟文化,香港總會是香港人的香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港版國安法上路後,有人說,香港目前的狀況,很像數十年前面對《懲治叛亂條例》與《刑法100條》的台灣,但對我而言,如果這段「台灣經驗」真能給香港人什麼借鏡,那絕不是我們民主轉型的成功,而是在這段過程中,台灣逐漸流失了本土語言與文化,導致我們時至今日仍難以擺脫中國的糾纏。

台灣從《自由中國》雜誌開始,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的反政府運動,都是單純以「民主化」作為核心,這波運動最後以美麗島事件的大逮捕作終,但美麗島的挫敗也成為黨外運動路線檢討的契機。

從1980年代中葉起,台灣逐漸建立起以台語為民族語言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來對抗以華語為民族語言的大中華民族主義。在當時的抗爭現場,若無法使用台語演講者,必然要先向群眾「道歉」,並說明是國民黨害他們無法使用台語演說,從黨外、野草莓一直到現今的某些活動場合,都還能聽到這種特殊的「道歉」。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台灣的反對運動才得以從一小撮「在意民主、自由的知識份子」,擴展到一大群「在歧視性結構底下受到壓迫的本地人」,掌握群眾力量後,台灣人才終於擁有與威權政府對抗的資本,可以從組黨、解嚴開始,到廢除刑法100條跟第一次政黨輪替,逐步實踐「台灣人的台灣」。

成長於英國殖民下的香港傳統的知識份子,與台灣解嚴後的世代一樣,習慣於自由的環境,又受到西式教育的影響,常把自由、自治權當成固有的權力,而把民族主義當成落後的、排他的、壓迫弱勢的想法,卻忽略了在西方的脈絡中,他們批判的民族主義是一個擁有自治權的國家(如德國人的德國、美國人的美國)利用來動員全國力量排擠、壓迫弱勢的官方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有另一種樣態,是沒有自由、沒有自治權的地區用來凝聚內部力量、對抗殖民者的有效形式

香港早已是獨立民族。(圖片取自立場新聞)

香港早已是獨立民族。(圖片取自立場新聞)

可能因為如此,從雨傘運動一直到反送中,多數的香港傳統知識份子都缺席了,站上前線鼓吹香港民族主義的反而多是成長於1997年後的年輕人;而台灣也有一批始終把台灣民族主義當成法西斯的青年知識份子,明明是受到帝國主義壓迫的被害者,偏偏要幻想自己有迫害他人的能力。兩者也許背景各不相同,卻是同樣的不合時宜。

其實,面對中國壓迫下的香港就和台灣一樣,所產生出的民族主義都更像是殖民地民族主義,是一種反抗的、防禦性的、爭取自治權的民族主義,所謂的香港民族或台灣民族並不是源於什麼特別的血統或階級,而是同在中國殖民下受壓迫的人民共同體,透過反抗發現了彼此的存在,也察覺了彼此共同的背景,從而在抗爭的街頭上從單獨的「我」成為「我們」,這個「我們」就是香港民族、台灣民族,而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的黏著劑,就是共同的語言及文化。

這也是為何殖民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消滅你的語言。台灣過去的「國語運動」以及香港目前的「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都是如此。台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員王甫昌曾在1996年作過研究,發現當時台灣本省籍民眾中,華語流利者更容易自認是中國人,也更可能支持國民黨。反之,自認是台灣人則較可能支持民進黨。台灣民族主義發揮了凝聚性,但強勢的語言政策則明顯的增加了本省籍民眾支持國民黨的可能性,也降低他們被台灣民族主義吸引的可能。

在兩種民族主義的拉扯中,台灣雖然在2000年就有了政黨輪替,但本土政黨要直到2016年才第一次在國會過半,即使在這個會期通過了《國家語言發展法》,但台灣已從台語為主的社會,變成了和中國一樣以華語為主的社會,現今的台灣民族主義早已不以台語作為核心,而是訴諸於相對抽象的「台灣認同」。

可是認同從何而來?當你的民族語言與試圖侵略你的大中華民族主義相同,加上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頻繁,在相同的語言及文化下,台灣人要改變自我認同比過去更加容易(想想那些到了中國就開始捲舌的藝人們),所以每當中國以更好的生活品質作為承諾時,許多人就不免懷疑,中國人的台灣有什麼不好?

這個議題在台灣每次大選時都會美化成經濟形式,用各種交流、讓利、貿易的方式包裝侵略的本質,追根究柢就是我們沒能建立出與中國的文化差異性。2020年台灣大選時的香港因素,其實就是當我們陷入自我懷疑時,香港人提醒了我們自由是需要爭取跟保護的,唯有擁有自治權、唯有台灣人的台灣才能維持民主與自由,中國人的台灣就跟中國人的香港一樣,保證沒有任何意義,自由只是一種施捨,是統治者想拿就能拿走,而你搏命也不一定能奪回的。

香港經驗提醒著台灣,台灣經驗也照著香港人的前路,在港版國安法通過當天,台灣的民主前輩陳菊就在臉書寫道,在她年輕投入黨外運動時,也沒有把握能夠見到台灣走出威權陰影的那天,只能懷抱著希望與信念,一點一點地撬開陰影,找尋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光芒,而今日台灣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保障,已經遠遠超出當年的她所能想像。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2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2024/01/12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台灣人走向獨立自主的理念緣起自二十世紀下半一系列政治風暴的結果,然而當這些結果隨著民主化、全球化與多元化陸續到來之後,它所能達到的政治效果還剩多少?還有多少政治動力足以完善這樣的理念?抑或者,在理念與現實之間比例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當代愛國者們在面臨新的時代變遷時需要自問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人走向獨立自主的理念緣起自二十世紀下半一系列政治風暴的結果,然而當這些結果隨著民主化、全球化與多元化陸續到來之後,它所能達到的政治效果還剩多少?還有多少政治動力足以完善這樣的理念?抑或者,在理念與現實之間比例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當代愛國者們在面臨新的時代變遷時需要自問的問題
Thumbnail
因為近年中國武力威脅的步步進逼,讓許多台灣人也意識到我們這一輩所得的的民主自由有多麼的不容易。執政黨在凝聚本土派共識時,也每每將民主自由當作台灣共識。然而,僅只是主張自由民主,就能持為臺灣人嗎?如果哪天中國民主化了,臺灣難道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嗎?都是民主國家,為什麼法國人還是法國人,德國人還是德國人
Thumbnail
因為近年中國武力威脅的步步進逼,讓許多台灣人也意識到我們這一輩所得的的民主自由有多麼的不容易。執政黨在凝聚本土派共識時,也每每將民主自由當作台灣共識。然而,僅只是主張自由民主,就能持為臺灣人嗎?如果哪天中國民主化了,臺灣難道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嗎?都是民主國家,為什麼法國人還是法國人,德國人還是德國人
Thumbnail
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正給台灣人一個很大的警訊:在中國的統治下,承諾是可以隨時被推翻的,自由也是輕易就會被剝奪的。為了整體中國的國家利益,即使是享譽國際的東方明珠如香港,也有可能被全然犧牲吞噬。
Thumbnail
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正給台灣人一個很大的警訊:在中國的統治下,承諾是可以隨時被推翻的,自由也是輕易就會被剝奪的。為了整體中國的國家利益,即使是享譽國際的東方明珠如香港,也有可能被全然犧牲吞噬。
Thumbnail
嘴砲抗中、實則不設防,蔡英文一步步的讓台灣人對中共侵蝕麻木無感。先不要管總統是誰,遙想一下未來的某一天:《台灣始終沒有跟中國簽和平協議。人民習慣了看到五星旗不時出現在大街小巷。幾次提案要管制都被政府打了回票。朝野立委也都認同,這是基於言論自由。台灣人雖然覺得怪但也找不出理由反駁...
Thumbnail
嘴砲抗中、實則不設防,蔡英文一步步的讓台灣人對中共侵蝕麻木無感。先不要管總統是誰,遙想一下未來的某一天:《台灣始終沒有跟中國簽和平協議。人民習慣了看到五星旗不時出現在大街小巷。幾次提案要管制都被政府打了回票。朝野立委也都認同,這是基於言論自由。台灣人雖然覺得怪但也找不出理由反駁...
Thumbnail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Thumbnail
可以想見,香港也將進入一段長時間的黑暗,不過根據人口普查,香港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廣東話,這就是香港民族主義的根,是黑暗中的微光,是一塊每個人都能私自守護的聖地,只要語言還在,只要文化能留下,自由與民主的光芒就仍會在某處等待,而且屆時這道光,肯定會比失去母語的台灣更亮、也更獨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