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享受社會優勢的你,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受傷。

更新於 2020/04/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論現實或是網路,無論文字、言語或是肢體上,我們難免都會遇到衝突,當我們是被攻擊的一方時,總是覺得非常難受,但當我們反擊時,面對對方的指責,我們又常常覺得「有這麼嚴重嗎?」
這也許跟我們天生會放大自己體驗,而忽視造成的傷害有關。
2003年時,Sukhwinder S.Shergill做了一場小實驗(A),他們讓兩位受試者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請他們輪流用對方按壓自己手指的力道按回去,理想狀態下,兩人應該會維持著一樣的力道,但實驗結果是,總共6組測試者,每一組的力道都以極快的速度上升到原本力道的20倍。
另一組實驗(B)則是先給予一個穩定的力壓在受試者手指上,然後請他們分別用自我按壓以及操控機械按壓兩種方式在手指上重現剛剛的力道,結果發現,自我按壓的力道總是會高估許多,也就是說,透過外界施加在我們身上的力道,比我們對自己施加的力道還要敏感。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自己幫自己按摩,總是覺得力道不夠,一定要別人來按才會舒服,但今天,我們想把實驗的意義延伸到衝突之中,因為這種「總是低估自己造成的傷害,高估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可能也是現今社會衝突節節升高的主要原因。
就像實驗顯示的一樣,這種機制是天生的,參與實驗的人沒有互相仇恨或爭執,但當他們試著公平地以牙還牙時,卻總會不自覺地用了更強的力道回擊,過去這種逐步升高的衝突只會發生在教室、酒吧或選舉場合,但現今衝突已經蔓延到越來越發達的社群網站上,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在美國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他們社會上因為不同政治理念引發的對立,已經來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這一點台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但與政治理念相斥的爭執不同,有一種衝突是我們可以試著避免的,就是阻止弱勢族群爭取權利所引發的衝突。
就拿語言推廣當作例子,當華語成為台灣唯一的強勢語言、其他本土語言文化都瀕臨滅亡時,仍會有許多人覺得他們受到母語推廣者的「壓迫」,試問,一個過去曾經可以被優美書寫的語言,經過政府數十年的污名化,變成了搞笑、低俗的代名詞,可能在30到50年之間就會消失,既沒有群眾關注也沒有政治實力,這樣的語言,還能怎麼「壓迫」你?
其他例子也一樣,當低收入戶爭取權利時,真的有「壓迫」到富人嗎?當女性爭取權利時,真的有「壓迫」到男性嗎?也許跟我們發生爭執的對象本身在社會並不弱勢,但當我們的反擊,有可能離開他個人而傷害到一個原本就弱勢的群體時,我們就應該要三思。
Shergill的實驗告訴我們,你主觀上以為自己受到的傷害,其實遠比客觀上受到的傷害還高,而當你也許在政治、經濟、身分、語言或是性別上,身為社會的優勢族群時,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搞不好,你並沒有你自認為的這麼受傷?你受到的傷害,也許根本遠遠比不上那些弱勢所承受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卻因為種種因素,有著不平等的際遇,雖然真正的公平還遙不可及,但如果我們能多一點點的同理與包容,至少,我們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紛擾,也減少一些,原本就已傷痕累累,卻還要繼續承受我們責難的艱苦人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逃跑」,但有時候為了生活,逃跑是他們唯一的方法。對此,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此刻應以防疫為重,避免因為查緝無證移工而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服從威權造成最深刻的影響,就是責任感的喪失。」這句話出自猶太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即使我們距離威權時代已30年,但仍時時會見到這種威權體制社會下,世代相傳的不負責任心理。
卡謬的《鼠疫》大概是武漢肺炎期間,最常被提到的一本作品,那你知道卡謬怎麼形容這部作品嗎?他說,《鼠疫》最明顯的意義,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
陳時中部長那一句「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著實感動了我,因為他在意的,是那些最辛苦的無名防疫英雄,他希望的,是所有的努力,能換來一位又一位健康返國的台灣人,他淚光晶瑩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別人,沒有他自己。 在開口閉口就是升官發大財的此刻,這種典範更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逃跑」,但有時候為了生活,逃跑是他們唯一的方法。對此,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此刻應以防疫為重,避免因為查緝無證移工而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服從威權造成最深刻的影響,就是責任感的喪失。」這句話出自猶太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即使我們距離威權時代已30年,但仍時時會見到這種威權體制社會下,世代相傳的不負責任心理。
卡謬的《鼠疫》大概是武漢肺炎期間,最常被提到的一本作品,那你知道卡謬怎麼形容這部作品嗎?他說,《鼠疫》最明顯的意義,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
陳時中部長那一句「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著實感動了我,因為他在意的,是那些最辛苦的無名防疫英雄,他希望的,是所有的努力,能換來一位又一位健康返國的台灣人,他淚光晶瑩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別人,沒有他自己。 在開口閉口就是升官發大財的此刻,這種典範更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競爭激烈的世界裡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與他人相比。無論是在職場上、學校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被某種無形的壓力所驅使,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是更多的讚賞和認可。這種比較有時會帶來動力,但更多時候,卻會讓我們感到自卑和不安。 學會接受自己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強勢觀念使得弱勢群體遭受傷害。文章探討了社會弱勢群體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人們對弱勢的關懷和支持。透過me too事件等案例,提倡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反抗和行動。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競爭激烈的世界裡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與他人相比。無論是在職場上、學校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被某種無形的壓力所驅使,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是更多的讚賞和認可。這種比較有時會帶來動力,但更多時候,卻會讓我們感到自卑和不安。 學會接受自己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強勢觀念使得弱勢群體遭受傷害。文章探討了社會弱勢群體面臨的困境,並呼籲人們對弱勢的關懷和支持。透過me too事件等案例,提倡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反抗和行動。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