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享受社會優勢的你,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受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論現實或是網路,無論文字、言語或是肢體上,我們難免都會遇到衝突,當我們是被攻擊的一方時,總是覺得非常難受,但當我們反擊時,面對對方的指責,我們又常常覺得「有這麼嚴重嗎?」
這也許跟我們天生會放大自己體驗,而忽視造成的傷害有關。
2003年時,Sukhwinder S.Shergill做了一場小實驗(A),他們讓兩位受試者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請他們輪流用對方按壓自己手指的力道按回去,理想狀態下,兩人應該會維持著一樣的力道,但實驗結果是,總共6組測試者,每一組的力道都以極快的速度上升到原本力道的20倍。
另一組實驗(B)則是先給予一個穩定的力壓在受試者手指上,然後請他們分別用自我按壓以及操控機械按壓兩種方式在手指上重現剛剛的力道,結果發現,自我按壓的力道總是會高估許多,也就是說,透過外界施加在我們身上的力道,比我們對自己施加的力道還要敏感。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自己幫自己按摩,總是覺得力道不夠,一定要別人來按才會舒服,但今天,我們想把實驗的意義延伸到衝突之中,因為這種「總是低估自己造成的傷害,高估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可能也是現今社會衝突節節升高的主要原因。
就像實驗顯示的一樣,這種機制是天生的,參與實驗的人沒有互相仇恨或爭執,但當他們試著公平地以牙還牙時,卻總會不自覺地用了更強的力道回擊,過去這種逐步升高的衝突只會發生在教室、酒吧或選舉場合,但現今衝突已經蔓延到越來越發達的社群網站上,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在美國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他們社會上因為不同政治理念引發的對立,已經來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這一點台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但與政治理念相斥的爭執不同,有一種衝突是我們可以試著避免的,就是阻止弱勢族群爭取權利所引發的衝突。
就拿語言推廣當作例子,當華語成為台灣唯一的強勢語言、其他本土語言文化都瀕臨滅亡時,仍會有許多人覺得他們受到母語推廣者的「壓迫」,試問,一個過去曾經可以被優美書寫的語言,經過政府數十年的污名化,變成了搞笑、低俗的代名詞,可能在30到50年之間就會消失,既沒有群眾關注也沒有政治實力,這樣的語言,還能怎麼「壓迫」你?
其他例子也一樣,當低收入戶爭取權利時,真的有「壓迫」到富人嗎?當女性爭取權利時,真的有「壓迫」到男性嗎?也許跟我們發生爭執的對象本身在社會並不弱勢,但當我們的反擊,有可能離開他個人而傷害到一個原本就弱勢的群體時,我們就應該要三思。
Shergill的實驗告訴我們,你主觀上以為自己受到的傷害,其實遠比客觀上受到的傷害還高,而當你也許在政治、經濟、身分、語言或是性別上,身為社會的優勢族群時,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搞不好,你並沒有你自認為的這麼受傷?你受到的傷害,也許根本遠遠比不上那些弱勢所承受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卻因為種種因素,有著不平等的際遇,雖然真正的公平還遙不可及,但如果我們能多一點點的同理與包容,至少,我們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紛擾,也減少一些,原本就已傷痕累累,卻還要繼續承受我們責難的艱苦人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逃跑」,但有時候為了生活,逃跑是他們唯一的方法。對此,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此刻應以防疫為重,避免因為查緝無證移工而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服從威權造成最深刻的影響,就是責任感的喪失。」這句話出自猶太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即使我們距離威權時代已30年,但仍時時會見到這種威權體制社會下,世代相傳的不負責任心理。
卡謬的《鼠疫》大概是武漢肺炎期間,最常被提到的一本作品,那你知道卡謬怎麼形容這部作品嗎?他說,《鼠疫》最明顯的意義,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
陳時中部長那一句「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著實感動了我,因為他在意的,是那些最辛苦的無名防疫英雄,他希望的,是所有的努力,能換來一位又一位健康返國的台灣人,他淚光晶瑩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別人,沒有他自己。 在開口閉口就是升官發大財的此刻,這種典範更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就會迫使人們放棄使用母語的權利。
我們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因為進入民主時代後,政府必須要讓每個重視民主價值的人民知道,當威權真正復辟了、當一樣悲慘的情境重來、當你受到上級脅迫的違反人權的命令時,你仍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做出更尊重生命的抉擇,即使你只是第一線最基層的執法人員也一樣。
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逃跑」,但有時候為了生活,逃跑是他們唯一的方法。對此,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此刻應以防疫為重,避免因為查緝無證移工而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服從威權造成最深刻的影響,就是責任感的喪失。」這句話出自猶太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即使我們距離威權時代已30年,但仍時時會見到這種威權體制社會下,世代相傳的不負責任心理。
卡謬的《鼠疫》大概是武漢肺炎期間,最常被提到的一本作品,那你知道卡謬怎麼形容這部作品嗎?他說,《鼠疫》最明顯的意義,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
陳時中部長那一句「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著實感動了我,因為他在意的,是那些最辛苦的無名防疫英雄,他希望的,是所有的努力,能換來一位又一位健康返國的台灣人,他淚光晶瑩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別人,沒有他自己。 在開口閉口就是升官發大財的此刻,這種典範更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誠實地依循本能而活的人已經太少了。小說中乍看無可救藥的男主角,他最後的選擇,反而讓人看到溫柔的一面。這樣看,就能看出這部作品的脫俗不凡。」——日本影帝 柄本佑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奇妙的邏輯,那就是:我有對你好的時候,所以我讓你覺得傷害或是痛苦,你也不要計較,不要有那些感覺。如果你有那些感覺,就是抹滅我對你的付出。 不論是伴侶之間 、親子之間 、同事之間,還是前輩後輩都有這樣的現象,你只能記住那些「好的」,不能記住那些曾經發洩及粗暴的對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的是《以為長大就會好了》中的其中一個篇章<給刻意不幸,總是憂鬱的你--憂鬱性人格>,說的是那些沒辦法坦然接受幸福的人所遇到的困擾,我引用了物語系列的一名角色:老倉育來帶入整個憂鬱性人格可能擁有的狀況,寫了這篇文章是希望有這樣困擾的大家都能漸漸讓自己成為能夠接受幸福的人。
Thumbnail
人與藝術是一個多空泛的命題,他包涉了太多足矣耗盡一生來研究的學問,就像看著《羅浮宮的貓》時眼裡只有羅浮宮與貓那般,也許羅浮宮本身就龐大到足以讓我們都忘記了那是松本大洋的作品,而松本大洋也就只是松本大洋。這是以簡馭繁的作品,僅用貓咪雪子的的眼睛,就寓言了人之於藝術、人之於生命自身。
Thumbnail
我自認是一個很愛自嘲的人,也很習慣被大家攻擊,『醜、胖』,我很常把那些攻擊我的對話當成笑話放在臉書給大家笑,久而久之可能營造出,我不在意,我可以開玩笑的印象。
你覺得你的想法是自已的嗎? 你覺得你的快樂是自然的嗎? 你覺得你的痛苦是自找的嗎? 在回答此問題前,有個視頻給你看一下: 此篇重點: This fascinating 2-hour lectu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誠實地依循本能而活的人已經太少了。小說中乍看無可救藥的男主角,他最後的選擇,反而讓人看到溫柔的一面。這樣看,就能看出這部作品的脫俗不凡。」——日本影帝 柄本佑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奇妙的邏輯,那就是:我有對你好的時候,所以我讓你覺得傷害或是痛苦,你也不要計較,不要有那些感覺。如果你有那些感覺,就是抹滅我對你的付出。 不論是伴侶之間 、親子之間 、同事之間,還是前輩後輩都有這樣的現象,你只能記住那些「好的」,不能記住那些曾經發洩及粗暴的對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的是《以為長大就會好了》中的其中一個篇章<給刻意不幸,總是憂鬱的你--憂鬱性人格>,說的是那些沒辦法坦然接受幸福的人所遇到的困擾,我引用了物語系列的一名角色:老倉育來帶入整個憂鬱性人格可能擁有的狀況,寫了這篇文章是希望有這樣困擾的大家都能漸漸讓自己成為能夠接受幸福的人。
Thumbnail
人與藝術是一個多空泛的命題,他包涉了太多足矣耗盡一生來研究的學問,就像看著《羅浮宮的貓》時眼裡只有羅浮宮與貓那般,也許羅浮宮本身就龐大到足以讓我們都忘記了那是松本大洋的作品,而松本大洋也就只是松本大洋。這是以簡馭繁的作品,僅用貓咪雪子的的眼睛,就寓言了人之於藝術、人之於生命自身。
Thumbnail
我自認是一個很愛自嘲的人,也很習慣被大家攻擊,『醜、胖』,我很常把那些攻擊我的對話當成笑話放在臉書給大家笑,久而久之可能營造出,我不在意,我可以開玩笑的印象。
你覺得你的想法是自已的嗎? 你覺得你的快樂是自然的嗎? 你覺得你的痛苦是自找的嗎? 在回答此問題前,有個視頻給你看一下: 此篇重點: This fascinating 2-hour lec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