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常聽人家說,合夥創業很可怕,問題一大堆。但是,合夥創業應該是個減少風險、互補資源的好選擇,但為什麼有這麼多合夥的創業者,最後都後悔選錯了股東?


合夥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合夥人的理念分歧、價值觀不一致,對公司未來的方向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信任度不夠的問題。


在創業初期,信任可能是建立在友情、親情或短暫的合作經驗上,但隨著公司發展,合夥人可能因個性不合、價值觀差異,甚至是生活壓力影響合作及信任關係。


【生活壓力影響合作】

什麼叫做生活壓力影響合作?例如合夥人因個人婚姻問題影響工作表現,讓其他合夥人對他的態度或能力覺得不滿。雖然在理性上我們都知道,工作與情感要分離,公事與私事要分開,一切都以專業與數據為依據,減少情感因素的干擾,但問題是人畢竟是人,不可能完全切割得開來。所以如果你的合夥人,因為個人情感因素影響工作表現,進而影響到你們的新創事業,你能夠接受嗎?


【理念分歧】

另外一點,股東對公司未來的走向不一致、逐漸分歧,是很常見的事,畢竟每個人的想法本來就不會一樣,這時候如何溝通就很重要了,比較理想的狀況是,拿出數據理性討論,做出對公司來說勝率最高的決策。


但常見的狀況是,大家都覺得自己的看法最正確。例如對於公司未來走向「是否展店」?應該追求快速擴展,還是要保持小規模並專注品質?如果大家沒有共識,處理不好的話,這個合夥事業可能也會衝突不斷,甚至最終因為目標不同就拆夥了,關係破裂。


【價值觀不一致】

類似的問題還有,在公司賺錢之後,資金要怎麼使用?往往也會成為爭議的焦點。有人希望分紅,有人希望再投資。家裡經濟壓力比較大的股東,可能會希望分紅;經濟壓力比較小的股東,可能會希望再投資,打造更好的產品,或是重新裝修店面、購置設備。


所以不得不說,門當戶對真的很重要,如果股東之間的經濟實力相差很大,想法可能也會差很多,或是各方面的認知差距大,在討論經營決策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摩擦。


但無論如何,適當的理性討論本來就是應該的,大家集思廣益,比較不會陷入思考的盲區,但不幸的是,股東常常會「假設」對方的想法應該要與自己一致,如果不一致還覺得對方的想法很奇怪,這種封閉的心態,容易導致問題重重。


再舉個例子,股東A對創業懷抱高度熱情,股東B把它當作「副業」,這兩人投入的精力當然就會不成比例,結果會怎麼樣?最終股東A會對股東B失去信任。


【創業不可忽略的前置作業】

所以,這邊提到的種種問題,建議在創業前就要進行深入的討論,明確雙方對業務方向、成長策略、資金運用的期望。當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有時候真的很難想像,而且還沒創業時,你的認知就還沒有到那裡,所以有些事情真的要等創業後,遇到了才會知道。


而且這些問題不是討論過就好了,這邊還有一個創業者常犯的錯,就是合夥初期可能因為信任而忽略書面協議,日後卻成為爭執的根源。因此建議一定要簽訂股東協議書,白紙黑字寫清楚,甚至請律師審閱都不為過。


陳建至律師-avatar-img
陳建至律師和其他 4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1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