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某某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談及道德,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傳統文化與宗教文化。事實上,道德規訓正是地方的宗教、傳統文化發展中形成的集體生活規範與社會默認契約。道德觀念本身是一種意識形態,隨著社會變遷與時代演進而不斷延異。


例如,商朝的人祭、清朝的裹小腳、台灣早期的獵頭文化,在當時的文化、宗教、信仰與祭祀體系下,並未被視為違背良知的行為;而從過去的土葬到如今的環保葬,甚至現代的台灣原住民也是將先人的遺骨安置於塔位。更進一步來說:現代家庭中還有多少保留著祖先牌位並早晚燒香祭祀?


所以當這些數千年前形成的意識形態,強加於現代人身上,在將美其名為傳統美德,就極易產生道德綁架與情感勒索等問題。


例如,基督教主張婚後才可有性行為、提倡不避孕與不墮胎,這些過時的道德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反而容易使人感到壓抑,許多女性也因此而受害。正如20世紀台灣一些墮胎女性,無法擺脫民俗道德的束縛,不得不面對拜嬰靈、喝符水,甚至由此引發認知失調與精神疾病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道德標準」不應該無視因由的凌駕於法律之上。再舉一例,印度的種姓制度,便其根源就在於一種延續至今的宗教道德觀念的遺毒。


道德觀念應隨著社會變遷而更新,而非盲目遵循封建傳統,並將視其為不可侵犯的人生價值觀。


由其在現代社會中,高壓且長時的工作生活形態,許多過時的道德觀念顯得多餘,反而需要被批判、解構乃至重構。例如韓國嚴格的社會倫理觀,是造成該國自殺率在世界排行名列前矛的關鍵因素。


因此我不認為道德是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標準,而是一種需要因地制宜調整修正的意識形態。也不認同將個案的犯罪歸因於社會道德觀念敗壞;或是這時代正朝向道德淪喪的方向邁進的消極思想,而是人類開始追求獨立思考,正往更高覺知的路徑前進的積極思想。


自決之書-avatar-img
自決之書和其他 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