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去旅行・首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11.22~26,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了趟東京。

這是第一次,一家四口的長途旅行。


哥哥滿2歲前,當時只有他一個小孩、疫情未起、機票便宜(小孩的)、玩心正盛(我們的),我們帶著哥哥去了日本3次。

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四大兩小,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當時哥哥1歲3個月。

第二次和娘家人一起,有阿姨舅舅陪玩,哥哥大概1歲7個月。

第三次則是我們一家三口,趕在哥哥正式滿2歲前,去了趟名古屋。


現在問起來,關於這3次旅行,他的記憶,其實是很模糊的,可以說幾乎沒有。

而現在想起來,關於這3次旅行,我的感想,其實也就是換個地方育兒吧!


「旅」的部分不太多,但增加了很多「行」的回憶。


名古屋回來後不久,懷上了弟弟;

再不久,疫情來了,一時間,我們好像哪也去不了,哪也不能去。


這次,暌違四年多,隊友決定衝一把,帶著兄弟一起飛。

規劃旅遊行程,算是隊友的興趣,也算是替他高壓的工作日常中,放置一點期待和雀躍在前頭。


旅行,就是那根晃呀晃的蘿蔔。


討論行程的時候,不知為何,總覺得哪裡不太對。

直到出發前天,我總算來了感覺(也太晚!)。

以前總覺得帶小孩旅行,不過是換個地方帶小孩。

仔細想想,這樣的想法,蘊藏著私人情緒上的委屈。

事實上,無論是帶著小孩還是老人,只要是和他人一起出門,就不會只有「自己」。

既然如此,這次旅行的主角,本來就不是自己,因為我現在的身分是家長啊!

同行的人是孩子,他們才是主角,他們快樂,就可以賓主盡歡。

當:帶著小孩,是能逛個鬼喔!的心情不存在。我彷彿豁然開朗。


然後隔天,我們就出發了欸。哈!

(隊友表示:…… -.-?)


關於旅行中的感受,後面的篇幅再做記錄,我想直接聊聊第五天回台後,我在哥哥身上看到的餘韻。

五天的行程,到了第二天晚上,我想到可以用IG內建連續短片的方式,為每一天留下一點簡短的回顧。

回台後,我將所有短片,依序投影到電視,和孩子一起回顧這五天的行程,玩了什麼、吃了什麼、走了好多路、弟弟走到鐵腿後一直討抱等等。


那個晚上睡前,哥哥眼眶含著淚被我發現,

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捨不得五天的旅行就這樣結束了……

(老師請播放動力火車《當》謝謝,因為爾康出現惹)


前面三次,在他還小的時候帶出去玩,

對他來說,只是換個地方跟爸媽相處,

就像我覺得自己只是換個地方帶小孩一樣。

現在大了,有自己感觸、有自己的記憶、

還是個纖細的男孩,感受大大不同了。


也是,大約是這樣,

出發前,我們大約就知道的,這次的旅行是試水溫,

我們也很好奇,四個人一起長途旅行時,會是怎樣?

(有啦,第五天上飛機前,在機場的最後一餐,我有浮現一種,都最後一餐了能不能讓老娘好好吃頓飯!的無奈感,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感受都從自我出發,合理)


哥哥很棒,五天幾乎自己走,前三天平均一萬三千多步,

看著弟弟動不動就掛在爸媽身上,雖然眼饞身體饞,

但後面兩天,也只有在真的很累的時候,才會跟我們撒嬌討背一下。

甚至,我們不需要特地找地方讓他睡午覺,他真的已經是個很棒的小旅伴了!


結束旅行後的第一夜,睡前,他的眼淚,讓我有一種,啊……這次好像做對了!的感覺。

這次,在他的心中,應該不再朦朧,而是真的有留下一些美好回憶了吧?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哥哥常常要求、希望我和他一起畫畫。 昨天,他要我一起畫時,見我在忙,盧一下後,自己先開始。 沒多久,我正好也處理完事情,聽見他朝著我喊:媽媽妳看! 他在畫本上,畫了一本書,闔起來,和攤開的樣子。 最近好像開始嘗試畫立體的物品,這本書其實已經有雛形了, 看見側邊少了書頁厚度的立體感,我建
哥哥三歲前,都讓我誤以為,帶小孩其實沒有真的那麼難。 但抱歉,我錯了,育兒可以細分成千萬種情況, 其實沒有標準,也就沒有所謂難與不難; 事實上,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就看家長自己怎麼面對吧。 也確實,因為哥哥很乖巧,一度讓我以為, 將來的二寶無論是弟弟還是妹妹,應該都相去不遠。 是
哥哥上小學第一天,我在臉書寫下這段話。 我感覺當父母好像就是這樣, 一直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點, 練習,漸漸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場。 尚不知未來的日子會如何, 總之,慢慢地走吧。 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橋; 平行、但並肩,親密依舊,不會落下誰。 這確實就是這幾年的育兒生活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那天回顧兩個小孩剛出生,護理師幫他們做基本清潔的影片時, 赫然發現,原來,關於孩子的性格,從出生那一刻就看的出來的。 護理師幫哥哥清潔的過程,他哭得厲害,幾乎沒停過, 當時只有哥哥一個孩子,還是第一次見面,我們以為新生兒都是這樣的。 後來看了弟弟的影片,當然也是有哭, 但除了前面幾聲宏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哥哥常常要求、希望我和他一起畫畫。 昨天,他要我一起畫時,見我在忙,盧一下後,自己先開始。 沒多久,我正好也處理完事情,聽見他朝著我喊:媽媽妳看! 他在畫本上,畫了一本書,闔起來,和攤開的樣子。 最近好像開始嘗試畫立體的物品,這本書其實已經有雛形了, 看見側邊少了書頁厚度的立體感,我建
哥哥三歲前,都讓我誤以為,帶小孩其實沒有真的那麼難。 但抱歉,我錯了,育兒可以細分成千萬種情況, 其實沒有標準,也就沒有所謂難與不難; 事實上,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就看家長自己怎麼面對吧。 也確實,因為哥哥很乖巧,一度讓我以為, 將來的二寶無論是弟弟還是妹妹,應該都相去不遠。 是
哥哥上小學第一天,我在臉書寫下這段話。 我感覺當父母好像就是這樣, 一直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點, 練習,漸漸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場。 尚不知未來的日子會如何, 總之,慢慢地走吧。 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橋; 平行、但並肩,親密依舊,不會落下誰。 這確實就是這幾年的育兒生活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那天回顧兩個小孩剛出生,護理師幫他們做基本清潔的影片時, 赫然發現,原來,關於孩子的性格,從出生那一刻就看的出來的。 護理師幫哥哥清潔的過程,他哭得厲害,幾乎沒停過, 當時只有哥哥一個孩子,還是第一次見面,我們以為新生兒都是這樣的。 後來看了弟弟的影片,當然也是有哭, 但除了前面幾聲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抵達機場是為了飛出去旅行,旅行結束是急著奔回溫暖的家休息。從來沒有機會直接待在機場發呆、 甚至給孩子一場充滿教育意義的導覽,2023因為太久沒出國也想讓孩子們看飛機,我們刻意跑了一趟機場 順便教孩子們認識機場尚未出境時可以看到那些資訊,連護照都沒帶上,來一趟偽搭機~~~
Thumbnail
終於要來到孩子們心心念念的迪士尼樂園,我們3個人都沒去過,只有爸爸有去過米國的,但是他本人戰鬥力很弱,不管是現在還是年輕20歲時,他都不喜歡玩刺激的;行前為了讓孩子先了解迪士尼,怕他們來了都不認識任何人物會無法融入樂園,媽媽特別去訂購了一個月的DISNEY+,行前每天看一部卡通,(在此之前,他們一部
Thumbnail
囡升國小一年級的寒假,我們帶她去日本東京玩,內人自己作功課,我們一家三口的首次自由行。 囡國小以前,我們沒帶她出國過,都是在國內的景點跑,一來是稚齡兒童在飛機上難控制,二來是太小的孩子有些行程也玩不起來。我們答應她,上了國小就帶她去日本玩,看日本動漫的孩子,總是想著去日本看看。
Thumbnail
距離上次的親子自由行,已經是小孩幼稚園大班了,話說也是一個五六年前的事 本來沒有特別想要在今年出國的,但一連串巧合事情發生,索性就快速安排一場久違的親子日本遊。 到底要怎麼安排親子自由行?分享一些規劃想法跟本次旅行的心得給大家
最近一直看到很多YOUTUBER拍攝一日出國行, 有的去日本,有的去香港…..等, 還有看到明星帶著不到1-2歲的小孩出國遠行, 真是令我羨慕, 想想我的三寶到現在只跟我們去過一次澎湖, 其他只有學校的戶外教學和畢業旅行, 轉眼間最大的都要讀國中了, 我能給他們的旅遊回憶卻只有這樣….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07/05/2014 全家人的行程 以前全家人出門,六個人,只有一個想法。 但現在孩子大了,我的想法也變了。   聽過有人這麼說,不要把家人當成人生追夢的牽掛。 但我的作法不大同,應該是我把我的人生追夢的模式都要套在孩子身上。 他們不喜歡,我也覺得累了。 我可以去作我自己喜歡的事,喜
Thumbnail
   旅行帶來的視野與氣度對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幫助很大,但是若能帶著任務去旅行,帶著問號去探索,才能發揮旅行最大的效益。
這是一個趕在兒子2歲前,臨時決定的旅行,年滿2歲後就要買兒童機票囉~ 當然也有人說孩子小不會記得,但大人會記得,照片也能回憶。雖然也曾努力在IG每日一照片記錄育兒生活,但可能天生個性懶惰加上隱私,漸漸地變成月更,然後就停更了 (=`ω´=)在這裡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回到正題,由於是在出國前2個
只有我和姊姊單獨去日本三十天旅遊大冒險 媽媽有天突然想到,這次的暑假想讓我和姐姐到日本旅行三十天,所有在日本生活開銷需節省在台幣兩萬元,沒有任何大人帶領下,這次只有我和姐姐,這樣的日本大冒險即將開始。 日本是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去的國家,對日本並不陌生,所以計畫居住日本三十天很快就開始策劃,這一次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抵達機場是為了飛出去旅行,旅行結束是急著奔回溫暖的家休息。從來沒有機會直接待在機場發呆、 甚至給孩子一場充滿教育意義的導覽,2023因為太久沒出國也想讓孩子們看飛機,我們刻意跑了一趟機場 順便教孩子們認識機場尚未出境時可以看到那些資訊,連護照都沒帶上,來一趟偽搭機~~~
Thumbnail
終於要來到孩子們心心念念的迪士尼樂園,我們3個人都沒去過,只有爸爸有去過米國的,但是他本人戰鬥力很弱,不管是現在還是年輕20歲時,他都不喜歡玩刺激的;行前為了讓孩子先了解迪士尼,怕他們來了都不認識任何人物會無法融入樂園,媽媽特別去訂購了一個月的DISNEY+,行前每天看一部卡通,(在此之前,他們一部
Thumbnail
囡升國小一年級的寒假,我們帶她去日本東京玩,內人自己作功課,我們一家三口的首次自由行。 囡國小以前,我們沒帶她出國過,都是在國內的景點跑,一來是稚齡兒童在飛機上難控制,二來是太小的孩子有些行程也玩不起來。我們答應她,上了國小就帶她去日本玩,看日本動漫的孩子,總是想著去日本看看。
Thumbnail
距離上次的親子自由行,已經是小孩幼稚園大班了,話說也是一個五六年前的事 本來沒有特別想要在今年出國的,但一連串巧合事情發生,索性就快速安排一場久違的親子日本遊。 到底要怎麼安排親子自由行?分享一些規劃想法跟本次旅行的心得給大家
最近一直看到很多YOUTUBER拍攝一日出國行, 有的去日本,有的去香港…..等, 還有看到明星帶著不到1-2歲的小孩出國遠行, 真是令我羨慕, 想想我的三寶到現在只跟我們去過一次澎湖, 其他只有學校的戶外教學和畢業旅行, 轉眼間最大的都要讀國中了, 我能給他們的旅遊回憶卻只有這樣….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07/05/2014 全家人的行程 以前全家人出門,六個人,只有一個想法。 但現在孩子大了,我的想法也變了。   聽過有人這麼說,不要把家人當成人生追夢的牽掛。 但我的作法不大同,應該是我把我的人生追夢的模式都要套在孩子身上。 他們不喜歡,我也覺得累了。 我可以去作我自己喜歡的事,喜
Thumbnail
   旅行帶來的視野與氣度對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幫助很大,但是若能帶著任務去旅行,帶著問號去探索,才能發揮旅行最大的效益。
這是一個趕在兒子2歲前,臨時決定的旅行,年滿2歲後就要買兒童機票囉~ 當然也有人說孩子小不會記得,但大人會記得,照片也能回憶。雖然也曾努力在IG每日一照片記錄育兒生活,但可能天生個性懶惰加上隱私,漸漸地變成月更,然後就停更了 (=`ω´=)在這裡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回到正題,由於是在出國前2個
只有我和姊姊單獨去日本三十天旅遊大冒險 媽媽有天突然想到,這次的暑假想讓我和姐姐到日本旅行三十天,所有在日本生活開銷需節省在台幣兩萬元,沒有任何大人帶領下,這次只有我和姐姐,這樣的日本大冒險即將開始。 日本是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去的國家,對日本並不陌生,所以計畫居住日本三十天很快就開始策劃,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