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raw-image

指前述其人臨終之際的意識狀態中,有二種增上力使其能面對自己的死亡……這樣理解就有點玄,因為有不少人於臨終之際,意識狀態是陷於無明的。故此,這裡能有二種增上力伴隨最後生命的意識狀態,應指「猶能意者」-即是仍能意識到自身身處的這個當下,面臨死亡的處境。

這兩種增上力,使他於面臨死亡的當下……這裡其實有點模糊,你怎麼詮釋「故而便命終」和在這當使個人生命意識增上的必需,然後才能詮釋這兩種增上力在當下的臨終者所能產生的作用。

其一,我覺得在意識澄明的狀態之下,承認這個處境需要客觀認知的智慧於勇氣,這就涉及心理學中被稱為「否定」的心理機轉。所以我的推論是,基於保護自體,下意識中的趨利避害的最高指導原則,如果這個機轉盲目地令他否定自己即將死亡的意識,那麼以上臨終的意識將被禁斷,他就失去回顧的動機。針對此一可能性,產生作用的也許是「樂著戲論增上力」,因為這種智性能力讓超越自身利害,立於一個比較廣泛的常理邏輯上去判斷、認知、進而如實面對自身面臨死亡的狀態。

其二,在經由自憶或他令憶,召喚回來這些跨越時空的經驗原則中,他於意識中檢視這些經驗原則時,要能保有判斷區分淨與不淨業的能力。這兩種增上力的運作原則及最終感受,都是受爾前造作之因所引導的結果。

例如,當他憶及未達之事而感到遺憾時,若歸疚於己,則生悔;歸疚於處境、遭遇或他者介入,則生怨。同一情事,感受差異兩端的判斷原則,是受其人一向以來的造作所引導的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胡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2021/09/23
「無記心」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未涉及主觀判斷的狀態
Thumbnail
2021/09/23
「無記心」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未涉及主觀判斷的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未來 相知到如今 在過往的身影看見了無數個影子 這份離別已到盡頭了 無論過去的遇見已經見底了 這些 早已不是那麼重要了 迴避著 現實或許 比較適合與你相伴 當經歷過無數個 相處時日的一刻 自然地就會懂得 原來看清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是如此的能讓自我更加深刻體會 那一份在內心深處的
Thumbnail
從未來 相知到如今 在過往的身影看見了無數個影子 這份離別已到盡頭了 無論過去的遇見已經見底了 這些 早已不是那麼重要了 迴避著 現實或許 比較適合與你相伴 當經歷過無數個 相處時日的一刻 自然地就會懂得 原來看清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是如此的能讓自我更加深刻體會 那一份在內心深處的
Thumbnail
臨終前,有家人親人的陪伴,恐懼是否會少一點? 答案是,如果你臨終時,仍貪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著相,家人的不捨哭喊,只怕是會讓你的恐懼加倍, 靈力大減,靈性頻率降到最低,此刻你能感應到的,不會是佛國淨土的諸佛菩薩,而是畜牲,餓鬼或地獄道的法界頻率... 我說過,十法界不是隨機或憑空存在的。
Thumbnail
臨終前,有家人親人的陪伴,恐懼是否會少一點? 答案是,如果你臨終時,仍貪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著相,家人的不捨哭喊,只怕是會讓你的恐懼加倍, 靈力大減,靈性頻率降到最低,此刻你能感應到的,不會是佛國淨土的諸佛菩薩,而是畜牲,餓鬼或地獄道的法界頻率... 我說過,十法界不是隨機或憑空存在的。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什麼是造成事物或狀態的死亡?因為壽量用盡而導致,這又區分為三:
Thumbnail
什麼是造成事物或狀態的死亡?因為壽量用盡而導致,這又區分為三: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Thumbnail
我想,這應該是自有記憶以來最不切實際卻是最真實的作業吧! 任何人都會遇見死亡,如同出生一般的開始,只是形式稍稍不同而已,一個是有意識的起點;另一個則是這段意識的結束,之後呢?沒人知曉。那既然不知道死後世界如何,那死亡前總該知悉這種「事情」的存在,那我們為何不談談「事情」呢? 未知的恐懼很可怕,
Thumbnail
如果明天就要登出人生,與其抱著「未完待續」的殘念,我想花更多時間練習心的強韌。即使下一刻死亡無聲無息地到來,也能心無罣礙走得「自在」,放下執著悔恨,接受生命無常的安排。登出人生之前,我最想對自己說些什麼呢?我希望能憶起的是這一句:「做得好,你辛苦了」。
Thumbnail
如果明天就要登出人生,與其抱著「未完待續」的殘念,我想花更多時間練習心的強韌。即使下一刻死亡無聲無息地到來,也能心無罣礙走得「自在」,放下執著悔恨,接受生命無常的安排。登出人生之前,我最想對自己說些什麼呢?我希望能憶起的是這一句:「做得好,你辛苦了」。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漸漸地我們會開始參加一些喪禮,身邊的誰開始身體不再強壯,面對生的喜悅也就需要面對死的分離,有人說生命在臨終前會給你很多暗示,死亡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只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而感到錯愕,有時靜下心想,生命到最後,或許就是在追求一個不後悔吧,不管是離去的人是否有盡到他想完成的事,亦或是留下來的人是否有好好珍惜
Thumbnail
漸漸地我們會開始參加一些喪禮,身邊的誰開始身體不再強壯,面對生的喜悅也就需要面對死的分離,有人說生命在臨終前會給你很多暗示,死亡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只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而感到錯愕,有時靜下心想,生命到最後,或許就是在追求一個不後悔吧,不管是離去的人是否有盡到他想完成的事,亦或是留下來的人是否有好好珍惜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