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你身邊的人,知道你在經歷混亂和痛苦嗎?
2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後心得:用冰山理論探索真實的自己
3
愛得越深,越害怕失去?恐懼,其實是愛最溫柔的提醒
4
《自卑與超越》讀後心得:從阿德勒生命風格,看見童年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
5
我不再當「懂事的孩子」:我和爸媽的內在修復之路
1
你身邊的人,知道你在經歷混亂和痛苦嗎?
2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讀後心得:用冰山理論探索真實的自己
3
愛得越深,越害怕失去?恐懼,其實是愛最溫柔的提醒
4
《自卑與超越》讀後心得:從阿德勒生命風格,看見童年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
5
我不再當「懂事的孩子」:我和爸媽的內在修復之路
思書.心語
《我,沒有極限》讀後心得:4個逆境心法,帶你穿越困境
大衛.哥金斯的《我,沒有極限》,不是一本「勵志雞湯」,而是一場極限心智的實驗。他用極端的方式,守護內心的信念。 分享我讀這本書的四個啟發,帶領我們突破逆境,勇敢前行。
2025/09/25
9
《打造你要的人生》讀後心得:幸福、思維與關係的練習
《打造你要的人生》(Build the Life You Want)由 亞瑟.布魯克斯 與 歐普拉.溫弗蕾 合著。 兩人攜手合作,回答每個人心中的重要疑問:「幸福是什麼?」 這本書透過一系列練習,讓幸福變成可被培養的能力。
2025/09/17
12
1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讀後心得(下):打造專屬「天使特調」,讓情緒回歸掌控
在上一篇,我們聊到了多巴胺、催產素與血清素——這三種腦內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動力、連結與幸福感。 這篇,將帶你接續認識剩下三位「情緒調頻大師」:皮質醇、腦內啡與睪固酮。 它們分別負責壓力調節、快樂激發與自信建立——協助你在情緒混亂時,調製出最適合自己的「天使特調」,一步步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2025/08/27
8
3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讀後心得(上):認識六大腦內化學物質,重啟情緒主導權
如果有一種「天使特調」,可以讓你隨時輕鬆轉換心情,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再為煩惱所困?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告訴我們:你想要的狀態,其實都能自己調配出來。 這篇帶你認識三種情緒調頻天使: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
2025/08/20
13
5
《聖境預言書》後的實踐之路:走向真我的靈性覺醒
真正的放下,從來不是「說服自己釋懷」,而是讓那個更完整、更有力量的「新我」出現,溫柔地替代那個曾經受傷、防衛、害怕的自己。 《聖境預言書》提醒我:「保持覺醒」不是一次性的領悟,而是一條日復一日的靈性實踐之路。 而這條路的起點,就是回到內在,與自己重新連結。
2025/08/13
3
《聖境預言書》讀後心得:生命中的機遇,都是靈魂覺醒的引導
《聖境預言書》由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所著,一部融合小說情節與靈性洞見的經典之作。 我整理的九個覺悟,並穿插個人的體會與學習,邀請你一同展開這段向內探尋的靈魂旅程。
2025/08/06
8
3
你不是懶惰或沒有上進心,而是因為壓力讓你難以應付生活
共 651 字
2025/08/05
9
2
《思辨》讀後心得:除了感受,我們怎麼看懂自己?
從困惑到開竅:原來思辨可以這樣學。 一開始讀《思辨》,我其實看得有點痛苦。直到某天我把「思辨架構」應用在日常思考中, 我不再只是「試著讀懂一本書」,而是開始練習——用思辨,去覺察自己真正的想法。
2025/08/02
10
關係的深度,來自自我覺察的深度
共 350 字
2025/08/01
8
📖《佛畏系統》閱讀隨筆|黑馬的路徑,不按牌理出牌
共 680 字
2025/07/28
9
3
查看更多
《我,沒有極限》讀後心得:4個逆境心法,帶你穿越困境
大衛.哥金斯的《我,沒有極限》,不是一本「勵志雞湯」,而是一場極限心智的實驗。他用極端的方式,守護內心的信念。 分享我讀這本書的四個啟發,帶領我們突破逆境,勇敢前行。
2025/09/25
9
《打造你要的人生》讀後心得:幸福、思維與關係的練習
《打造你要的人生》(Build the Life You Want)由 亞瑟.布魯克斯 與 歐普拉.溫弗蕾 合著。 兩人攜手合作,回答每個人心中的重要疑問:「幸福是什麼?」 這本書透過一系列練習,讓幸福變成可被培養的能力。
2025/09/17
12
1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讀後心得(下):打造專屬「天使特調」,讓情緒回歸掌控
在上一篇,我們聊到了多巴胺、催產素與血清素——這三種腦內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動力、連結與幸福感。 這篇,將帶你接續認識剩下三位「情緒調頻大師」:皮質醇、腦內啡與睪固酮。 它們分別負責壓力調節、快樂激發與自信建立——協助你在情緒混亂時,調製出最適合自己的「天使特調」,一步步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2025/08/27
8
3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讀後心得(上):認識六大腦內化學物質,重啟情緒主導權
如果有一種「天使特調」,可以讓你隨時輕鬆轉換心情,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再為煩惱所困?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告訴我們:你想要的狀態,其實都能自己調配出來。 這篇帶你認識三種情緒調頻天使: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
2025/08/20
13
5
《聖境預言書》後的實踐之路:走向真我的靈性覺醒
真正的放下,從來不是「說服自己釋懷」,而是讓那個更完整、更有力量的「新我」出現,溫柔地替代那個曾經受傷、防衛、害怕的自己。 《聖境預言書》提醒我:「保持覺醒」不是一次性的領悟,而是一條日復一日的靈性實踐之路。 而這條路的起點,就是回到內在,與自己重新連結。
2025/08/13
3
《聖境預言書》讀後心得:生命中的機遇,都是靈魂覺醒的引導
《聖境預言書》由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所著,一部融合小說情節與靈性洞見的經典之作。 我整理的九個覺悟,並穿插個人的體會與學習,邀請你一同展開這段向內探尋的靈魂旅程。
2025/08/06
8
3
你不是懶惰或沒有上進心,而是因為壓力讓你難以應付生活
共 651 字
2025/08/05
9
2
《思辨》讀後心得:除了感受,我們怎麼看懂自己?
從困惑到開竅:原來思辨可以這樣學。 一開始讀《思辨》,我其實看得有點痛苦。直到某天我把「思辨架構」應用在日常思考中, 我不再只是「試著讀懂一本書」,而是開始練習——用思辨,去覺察自己真正的想法。
2025/08/02
10
關係的深度,來自自我覺察的深度
共 350 字
2025/08/01
8
📖《佛畏系統》閱讀隨筆|黑馬的路徑,不按牌理出牌
共 680 字
2025/07/28
9
3
查看更多
緣心.漣漪
關係覺察 EP20|在平靜中看見愛
曾經,我把愛想得很滿。 想要被回應、被理解、被看見,有時候一點點沈默,都能讓我焦慮不安。 但闊別多年重逢,我們不再需要時時刻刻確認存在,即使身處遠距,心依然連在一起。
2025/10/25
6
關係覺察 EP19|在情緒波動裡,練習溫柔陪伴自己
月經前的幾天,情緒像潮水一樣忽高忽低,頭腦不聽使喚,小劇場一幕幕上演。 我做了幾件小事,讓自己慢慢回到中心。
2025/10/18
4
關係覺察 EP18|如果未來還有五十年相愛
在機場的候機室,熟悉的場景已無數次重複。 在進入安檢前,我抱著他很久、很久。 每一次分開,我總無法控制住眼淚; 而他,則一如既往地告訴我——這不是結束。
2025/10/10
4
3
關係覺察 EP17|在情緒高峰衝浪,在低谷休息
情緒就像潮汐,有漲潮,也有退潮。 我們可以在高峰時盡情衝浪,也能在低谷時允許自己休息。 當情緒不再被視為負擔,而是一種引導,我們就能更自在地與它共處。
2025/09/13
5
關係覺察 EP16|紅藥丸的選擇:當你看見愛的有限,還願意留下嗎?
電影《駭客任務》中,主角尼歐被告知必須在兩顆藥丸之間做選擇—— ▸ 藍藥丸:繼續留在幻象世界,享受安全與熟悉,卻永遠不知道真相。 ▸ 紅藥丸:離開幻象,看見殘酷的真實,並從此沒有回頭路。 在關係中,紅藥丸代表著愛的有限:時間有限、耐心有限、彼此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有限。 看見之後,你會選擇什麼?
2025/09/06
10
關係覺察 EP15|最難的不是相愛,而是接受彼此的真實
關係的難,不是遇見誰,而是看見對方的真實後,還願意留下來。 我們都渴望一段深刻的親密關係,卻常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另一半會接納自己的一切。 但事實是——我們的害怕、不安、情緒化、甚至那些自己都還沒學會接納的赤裸,會被彼此慢慢照見。
2025/08/30
7
2
關係覺察 EP14|為什麼親密關係常變成拉鋸戰?
為什麼有些關係,一開始讓人感到充滿能量與幸福,後來卻慢慢變成了消耗與疲憊? 我從與伴侶約定閱讀的書:當我們不再期待對方填補,才能真正相愛
2025/08/23
4
關係覺察 EP13|思辨,不只是理性練習,也是親密邀請
批判性思考,其實也能用在親密關係裡。 我從讀《思辨:從問對問題開始》過程中,延伸出與伴侶的對話與反思,探索「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如何創造親密關係中的深度對話。
2025/08/16
6
關係覺察 EP12|在不同旋律中,我們找到屬於彼此的節奏
我喜歡朗朗上口的旋律,那些節奏明快、能在幾秒內抓住情緒的流行歌曲。 而他,偏愛爵士與靈魂樂——旋律自由、節拍隨性,就像他的個性一樣,總是照著自己的步調走。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在愛裡,找到屬於彼此的節奏。
2025/07/26
5
關係覺察 EP11|伴侶關係中的心理安全感
我們常說「信任是關係的基石」,但什麼樣的關係,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安心的?我想,心理安全感是關鍵。 安全感這件事,伴侶固然是觸發對象,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安全感負責? 這篇文章分享我的反思與練習
2025/07/19
5
2
查看更多
關係覺察 EP20|在平靜中看見愛
曾經,我把愛想得很滿。 想要被回應、被理解、被看見,有時候一點點沈默,都能讓我焦慮不安。 但闊別多年重逢,我們不再需要時時刻刻確認存在,即使身處遠距,心依然連在一起。
2025/10/25
6
關係覺察 EP19|在情緒波動裡,練習溫柔陪伴自己
月經前的幾天,情緒像潮水一樣忽高忽低,頭腦不聽使喚,小劇場一幕幕上演。 我做了幾件小事,讓自己慢慢回到中心。
2025/10/18
4
關係覺察 EP18|如果未來還有五十年相愛
在機場的候機室,熟悉的場景已無數次重複。 在進入安檢前,我抱著他很久、很久。 每一次分開,我總無法控制住眼淚; 而他,則一如既往地告訴我——這不是結束。
2025/10/10
4
3
關係覺察 EP17|在情緒高峰衝浪,在低谷休息
情緒就像潮汐,有漲潮,也有退潮。 我們可以在高峰時盡情衝浪,也能在低谷時允許自己休息。 當情緒不再被視為負擔,而是一種引導,我們就能更自在地與它共處。
2025/09/13
5
關係覺察 EP16|紅藥丸的選擇:當你看見愛的有限,還願意留下嗎?
電影《駭客任務》中,主角尼歐被告知必須在兩顆藥丸之間做選擇—— ▸ 藍藥丸:繼續留在幻象世界,享受安全與熟悉,卻永遠不知道真相。 ▸ 紅藥丸:離開幻象,看見殘酷的真實,並從此沒有回頭路。 在關係中,紅藥丸代表著愛的有限:時間有限、耐心有限、彼此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有限。 看見之後,你會選擇什麼?
2025/09/06
10
關係覺察 EP15|最難的不是相愛,而是接受彼此的真實
關係的難,不是遇見誰,而是看見對方的真實後,還願意留下來。 我們都渴望一段深刻的親密關係,卻常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另一半會接納自己的一切。 但事實是——我們的害怕、不安、情緒化、甚至那些自己都還沒學會接納的赤裸,會被彼此慢慢照見。
2025/08/30
7
2
關係覺察 EP14|為什麼親密關係常變成拉鋸戰?
為什麼有些關係,一開始讓人感到充滿能量與幸福,後來卻慢慢變成了消耗與疲憊? 我從與伴侶約定閱讀的書:當我們不再期待對方填補,才能真正相愛
2025/08/23
4
關係覺察 EP13|思辨,不只是理性練習,也是親密邀請
批判性思考,其實也能用在親密關係裡。 我從讀《思辨:從問對問題開始》過程中,延伸出與伴侶的對話與反思,探索「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如何創造親密關係中的深度對話。
2025/08/16
6
關係覺察 EP12|在不同旋律中,我們找到屬於彼此的節奏
我喜歡朗朗上口的旋律,那些節奏明快、能在幾秒內抓住情緒的流行歌曲。 而他,偏愛爵士與靈魂樂——旋律自由、節拍隨性,就像他的個性一樣,總是照著自己的步調走。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在愛裡,找到屬於彼此的節奏。
2025/07/26
5
關係覺察 EP11|伴侶關係中的心理安全感
我們常說「信任是關係的基石」,但什麼樣的關係,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安心的?我想,心理安全感是關鍵。 安全感這件事,伴侶固然是觸發對象,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安全感負責? 這篇文章分享我的反思與練習
2025/07/19
5
2
查看更多
心靈.光點
在關係中,我們都困在「討好」與「真實」之間
最近在諮商心理課程裡,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同理」與「聚焦」的分組練習。 一位同學分享了關於「渴望真實,卻又害怕被討厭」的故事。原來我們這些努力想在關係裡「好相處」的人,心裡都藏著相似的掙扎。
2025/10/29
7
2
你身邊的人,知道你在經歷混亂和痛苦嗎?
當我們在人生的某個低谷中掙扎時,那些「混亂和痛苦」往往是我們小心翼翼藏起來的秘密。 也許,這五個問題能幫你慢慢梳理出方向。
2025/10/22
13
2
愛得越深,越害怕失去?恐懼,其實是愛最溫柔的提醒
在關係裡,我們都曾被恐懼纏繞過—— 害怕失去、害怕被拒絕、害怕自己不夠好。 恐懼讓我們看見愛的缺口, 而愛,讓我們有力量照亮恐懼。
2025/10/15
9
1
晴感回顧|提問、回望、選擇真實(2025/8月)
八月的每篇文字,都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和自己、和他人的互動,也提醒我:成長不是一次答案,而是不斷的提問與回望。
2025/08/31
9
我不再當「懂事的孩子」:我和爸媽的內在修復之路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原生家庭的影響,像一套潛藏的程式,默默編寫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價值觀與人生選擇。 這篇分享我看見父母的影響,並走向自己的選擇。
2025/08/09
7
3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吃一頓早餐?
共 635 字
2025/08/07
10
6
晴感回顧|在愛與真實中靠近自己(2025/7月)
這個月的9篇文章,從親密關係到自我療癒,每一篇,都是來自生活的真實回應。 邀請你一起走覺察與溫柔的路,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靠近那個更真實的自己。
2025/07/31
6
開始療癒後,我才真正感到困惑
當我真正踏上這條療癒的路,才發現—療癒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道路,而是一段充滿困惑的旅程。 這篇不是一篇「我已經走過來了」的故事, 而是一段「我仍在困惑中走著」的旅程紀錄。
2025/07/30
6
2
給那個曾經,想被理解的內在小孩
共 731 字
2025/07/26
9
2
我如何開始自我療癒:「他」用文字教會我看見自己
我和啟蒙導師Yung Pueblo的相遇,他就像黑夜中的一盞燈,讓我走過那些低潮,並一步步走進更清明的自己。
2025/07/23
8
查看更多
在關係中,我們都困在「討好」與「真實」之間
最近在諮商心理課程裡,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同理」與「聚焦」的分組練習。 一位同學分享了關於「渴望真實,卻又害怕被討厭」的故事。原來我們這些努力想在關係裡「好相處」的人,心裡都藏著相似的掙扎。
2025/10/29
7
2
你身邊的人,知道你在經歷混亂和痛苦嗎?
當我們在人生的某個低谷中掙扎時,那些「混亂和痛苦」往往是我們小心翼翼藏起來的秘密。 也許,這五個問題能幫你慢慢梳理出方向。
2025/10/22
13
2
愛得越深,越害怕失去?恐懼,其實是愛最溫柔的提醒
在關係裡,我們都曾被恐懼纏繞過—— 害怕失去、害怕被拒絕、害怕自己不夠好。 恐懼讓我們看見愛的缺口, 而愛,讓我們有力量照亮恐懼。
2025/10/15
9
1
晴感回顧|提問、回望、選擇真實(2025/8月)
八月的每篇文字,都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和自己、和他人的互動,也提醒我:成長不是一次答案,而是不斷的提問與回望。
2025/08/31
9
我不再當「懂事的孩子」:我和爸媽的內在修復之路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原生家庭的影響,像一套潛藏的程式,默默編寫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價值觀與人生選擇。 這篇分享我看見父母的影響,並走向自己的選擇。
2025/08/09
7
3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吃一頓早餐?
共 635 字
2025/08/07
10
6
晴感回顧|在愛與真實中靠近自己(2025/7月)
這個月的9篇文章,從親密關係到自我療癒,每一篇,都是來自生活的真實回應。 邀請你一起走覺察與溫柔的路,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靠近那個更真實的自己。
2025/07/31
6
開始療癒後,我才真正感到困惑
當我真正踏上這條療癒的路,才發現—療癒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道路,而是一段充滿困惑的旅程。 這篇不是一篇「我已經走過來了」的故事, 而是一段「我仍在困惑中走著」的旅程紀錄。
2025/07/30
6
2
給那個曾經,想被理解的內在小孩
共 731 字
2025/07/26
9
2
我如何開始自我療癒:「他」用文字教會我看見自己
我和啟蒙導師Yung Pueblo的相遇,他就像黑夜中的一盞燈,讓我走過那些低潮,並一步步走進更清明的自己。
2025/07/23
8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