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讀某本書時,體驗到一種「精神感召」?

羊咩老師的這第二本著作,不僅喚醒我中學時對國文課的喜愛,還萌生了回教育圈的衝動… 天啊!過去從未想過呢!
(在粉專留言,老師幽默地回覆:她寫書是要「渡人」不是「坑人」啊!XD)
.
向來自稱教育界逃兵,轉職出版社到如今倉儲已超過十年;在教育現場也很喜歡與學生互動,離開的原因倒是異常簡單… 「不想面對家長。」
如今,自己也成為十年的資深家長,都有特別注意別造成老師困擾,加上持續受惠於任教職的同學們,又因緣際會參加了教育研習…超級佩服在這麼艱困的現狀裡,仍願持續在教學上提升自己的老師!
(如歐陽立中老師在訪談中說的:「一個在成長的老師,是學生最大的福氣!」 ~家長也是喔!跟讀到這的你共勉。)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非常喜愛羊咩老師的風格,從《上一堂人生國文課》就愛上,這本延續了觸動人心的真誠,及許多從未想過可做比較的劇與文章-
例如,以《俗女養成記》聊回同樣帥氣辭職的陶淵明〈歸去來辭〉;將《寄生上流》與魯迅〈孔乙己〉連結討論「失敗者思維」,再到提醒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還有,從虯髯客到《天龍八部》,甚至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孩子聊「放手是為了求生」…
不難想像,課堂上必然有許多淚與笑,國文課跟追劇、生活理解融合,那些抽象又難以說分明的人文情意,變得容易想像、身歷其境而獲得體悟,自然也能get老師想傳遞的生命智慧。
讀怡慧老師的推薦序就開始感動,兩位老師都致力將專業活用於生活,跟隨時代脈動不斷進化教學方式,將古今中外的睿見傳遞給孩子,她們的學生實在好幸福!
兩位老師美好的言教與身教,也體現著國文的「無用之用」,終能成為將善無限擴張的「大用」。
-
#未來,是更好的未來嗎?
全書每個篇章都很有感,最喜歡的兩個篇章,分別聊及「桃花源」與「范仲淹」。
從陶淵明理想中的烏托邦,再觀柴靜為受空污影響的孩子發聲的《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人民安居樂業、能好好呼吸的桃花源,竟是這麼難以觸及嗎?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與日劇《仁醫》的緒方醫師,同樣有看重大愛大義的「仁者之心」,把目光放在長遠的「眾利」,待大家幸福了,方後天下之樂而樂。
…真希望執政者都來讀這些文章啊!
這個小小又多山的島嶼,是否足以被認定為「桃花源」?
安全的環境與親善的人民,人人擁有希望與尊嚴…顯然,要走的路還遠,但絕非做不到,應該要是我們可以共力達成的世界!
我想,終歸還是得回到「教育」,從根本為孩子開啟世界的門,塑造其智慧、品格與自我認同;當孩子的「情意」與認知技能並進,那麼每一次的「選擇善良」,都如同築起一方小小的桃花源,盼在你我心間連成整片共好的樂土。
「你選擇的溫柔善良,自有懂得的人相伴同行。」
-
★延伸閱讀:
-羊咩老師《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
★隨筆小記:
前幾天參加的研習裡,講師提及資優生是「公共財」,其實很認同她的說法-
《功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不過,家長老師也只能輔助、喚醒,抓住孩子學著讓愛心長大的瞬間,而非情勒式的要求他們非得怎麼走。
無論未來小子能成長到怎樣的地步,盡力提供能給予的,成為溫暖支援,就是最重要的事啦!
真心期望,孩子們長大能擁有比現在更好的世界。
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