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最不寫實卻最真實的作品|國美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起來好笑,第一次見到李梅樹是在《光》展中的自畫像,因為畫家的長相跟一位好友長得非常相像,因此記住了名字卻沒特別關注他的畫作。我一向對寫實畫作稍微無感,但抱著一顆開放的心,覺得只要有機會接觸到台灣美術史名家的展覽都想去看看,因此年初時到台中朝聖李梅樹的展覽。

李梅樹的風格寫實,但在寫實技法下又有自己一套詮釋光影的態度,展場有寫實畫作和許多臨摹照片的畫作,讓觀眾沈浸在裡面感受時代的光影。展場設計在展牆上玩了一些如畫框般的趣味,個人也蠻喜歡展牆的選色。不過這個展的展間整體特別暗,有些展會為了保護作品而不用強光,但撇開整體亮度,展間燈光打得方式也非常詭異,例如畫作下方長到誇張的影子⋯從沒看過畫展的畫框會出現陰影,相當影響觀賞體驗。

我個人喜歡簡化細節、純粹捕捉光影的作品,這張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是玻璃櫃的反光。本展場的光源讓畫作出現陰影,十分干擾觀畫。

我個人喜歡簡化細節、純粹捕捉光影的作品,這張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是玻璃櫃的反光。本展場的光源讓畫作出現陰影,十分干擾觀畫。

展牆與畫作配色搭配得宜,挖洞的展間設計像是畫外有畫。

展牆與畫作配色搭配得宜,挖洞的展間設計像是畫外有畫。

李梅樹在1930年到日本參加黃土水的葬禮,記錄人們在火葬等候室等待火葬結束的畫面,或許這些人都是別具影響力的畫家,那個混亂的鉛筆筆觸下呈現了凝重悲傷的情感,這件作品或許是李梅樹筆下最不寫實卻最真實的作品了。

raw-image

在這個展除了看得到李梅樹最經典的作品,其實也更打開了我對畫家在其他面向的認識,例如李梅樹的作品承載著著滿滿著他對家鄉三峽以及家人的愛,以及他最大的作品其實是三峽祖師廟,把廟宇變成美術館,我已經等不急要去朝聖啦!

raw-image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𝓐𝓻𝓽
16會員
123內容數
上班是認真的專訪記者,下班是努力的小畫家。隨筆紀錄喜歡的展覽、空間或作品,分享採訪幕後的細思極恐。即時更新歡迎追蹤 IG @fainjinart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之道》説道:「觀看先於言語。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前,就已經學會觀看與辨別。」隨著觀看的更爲深入,辨別得更加真切,油然產生更多觀看的附加價值,使觀看的盈餘更增,這是藝術欣賞的趣味所在。
Thumbnail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之道》説道:「觀看先於言語。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前,就已經學會觀看與辨別。」隨著觀看的更爲深入,辨別得更加真切,油然產生更多觀看的附加價值,使觀看的盈餘更增,這是藝術欣賞的趣味所在。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一本精美的認識論作品:並非現存的這個世界完蛋,而是世界在人們心中完蛋。
Thumbnail
一本精美的認識論作品:並非現存的這個世界完蛋,而是世界在人們心中完蛋。
Thumbnail
李澤是一位小說家,他收到了一封陌生的信,寄件人竟是已故的戀人蓮。這封信提到了一個祕密地點和一個神祕事件,引起了李澤的好奇心,他決定去探查這些事情,卻不知這會將他帶向何種未知。
Thumbnail
李澤是一位小說家,他收到了一封陌生的信,寄件人竟是已故的戀人蓮。這封信提到了一個祕密地點和一個神祕事件,引起了李澤的好奇心,他決定去探查這些事情,卻不知這會將他帶向何種未知。
Thumbnail
顏色能夠引發情緒反應,暗紅色會帶來甚麼的情緒?作者從遊覽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驅羅斯科(Rothko)展廳,分享了這位現代繪畫藝術先驅如何純粹用顏色(色域)去勾起觀眾的情緒,羅斯科的創作目的是去表達情緒,而顏色塊就是他的藝術語言。環境對藝術體驗也有影響,作者也介紹了展場環境如何有助觀眾專注感受藝術品。
Thumbnail
顏色能夠引發情緒反應,暗紅色會帶來甚麼的情緒?作者從遊覽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驅羅斯科(Rothko)展廳,分享了這位現代繪畫藝術先驅如何純粹用顏色(色域)去勾起觀眾的情緒,羅斯科的創作目的是去表達情緒,而顏色塊就是他的藝術語言。環境對藝術體驗也有影響,作者也介紹了展場環境如何有助觀眾專注感受藝術品。
Thumbnail
臺北市立美術館多年下來替觀展者典藏許許多多的美術專題,三月份留存於心的藝術專題,深愛美術的民眾想知道嗎?
Thumbnail
臺北市立美術館多年下來替觀展者典藏許許多多的美術專題,三月份留存於心的藝術專題,深愛美術的民眾想知道嗎?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2.1.4 列賓的眼淚 到底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模仿嗎?藝術是絕對精神嗎?藝術是無功利目的的審美嗎?藝術是對意志表象的超越嗎?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2.1.4 列賓的眼淚 到底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模仿嗎?藝術是絕對精神嗎?藝術是無功利目的的審美嗎?藝術是對意志表象的超越嗎?
Thumbnail
今晚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李澤厚先生 然後一查才發現李先生去年過世了
Thumbnail
今晚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李澤厚先生 然後一查才發現李先生去年過世了
Thumbnail
望著白色面具上那直挺的鼻樑、微蹙的眉、以及挖空以致不知望向何方的眼廓,我覺得它像賴和,卻又有些微妙的不相似(臨濟護國禪寺內的後藤新平面具,也不太像後藤新平。是採模技術的限制嗎?還是臨終之際的病容所致?)究竟哪裡不相似,我也不太能說得具體。我認識的賴和,又是什麼樣的呢?
Thumbnail
望著白色面具上那直挺的鼻樑、微蹙的眉、以及挖空以致不知望向何方的眼廓,我覺得它像賴和,卻又有些微妙的不相似(臨濟護國禪寺內的後藤新平面具,也不太像後藤新平。是採模技術的限制嗎?還是臨終之際的病容所致?)究竟哪裡不相似,我也不太能說得具體。我認識的賴和,又是什麼樣的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