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世代

含有「嬰兒潮世代」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從他的文章中,我好像可以猜想媽媽小時候的樣子,那樣的懷抱夢想卻有現實打壓的無奈,那樣的許許多多的愛卻無法溫柔展現,那是一個什麼樣壓抑卻又快樂的年代呢?
Thumbnail
所謂的嬰兒潮世代,是1946到1964年出生之人,曾被視作叛逆的一代,而今卻易與晚輩有代溝。 兒時我常聽在這個世代出生的阿母,講她以前的求學經歷、與阿爸魚雁往返數年後才交往等軼事;如今她亦媳婦熬成婆並兒孫滿堂,有趣的是,在她身上嗅不出一丁點婆媳問題。 她會勸同樣當上婆婆的姊妹淘:「周末假期別問兒
Edith Heyck沒有預料到她會在72歲時獨自生活。 她說:“我一直以為我會結婚。我肯定是被養大成為一個妻子,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獨自一人。” Heyck是一位藝術家,也是馬薩諸塞州Newburyport市的兼職公園管理員,她是美國近3800萬獨自生活的成年人之一
Thumbnail
嗨,午安! 我與文內女性同,同於文章最後一句,不管是主動或被動
嬰兒潮世代,定義為1945~1965年出生的世代,這個詞雖然先是在英美出現,但卻也能夠描述經歷過世界大戰後那二十年人口擴張的世代。他們創造了冷戰時代的經濟奇蹟,並在後冷戰時代之後逐漸成為養老金的重大問題。但是當時間到達2020年代後的新時代後,他們開始凋零
Thumbnail
由於許多四、五年級生曾經擁有的「貧困生活」,是受到上一代的牽連,無從選擇也無法迴避,根本不是為了實現某種理想而做出的選擇(像顏回那樣),因此在許多人的心中,「一個人過著貧窮或清寒的生活」仍然是一件可悲又可恥的事情,能不談就不談,並沒有因後來的輝煌成就、他人的讚美等事物而改變……
<p>試問,面臨截然不同的環境,我們如何用上一輩的態度去面對、爭取生存所需?在資訊封閉的年代,也許還能矇騙得了多數人;但生活在當下的社會氛圍,無論台灣或者海外,我們切身感受到的是50、60年代為經濟發展所犧牲掉的體制正快速崩毀。若再不發聲、再不爭取改革,我們將會用盡上一輩所留下的資產,包含這塊已被過度開發及凌虐的土地:環境與人們活著的基本條件都已成為常態性的危機。</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