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avatar-img

李建崑

319 位追蹤者

李建崑

319 位追蹤者
我是經歷更新的文字創作者,對於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願意與時俱進,與文友携手同行,朝內容有價的層級推進。唐代文學及中國文學史教學研究,曾是職業與志業。喜愛體驗生命、反思世道,發而為文,實現寫作理想。所有沙龍貼文皆為原創,能獲得您的青睞,特別開心!敬請多加瀏覽、分享、贊助、批評、訂閱、指教。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5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12:15-18) 自從信主以來,我曾多次參與主日崇拜、家庭團契、以及各樣的特會活動,得以結識不少屬靈賢德與弟兄
Thumbnail
法國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自上映以來已歷三十餘年,卻依然在影史中閃耀如星。這部作品以十七世紀法國低音古大提琴大師柯龍貝(Sainte-Colombe)與其弟子瑪萊(Marin Marais)之間的師生因緣為主軸,不僅呈現音樂。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7 小時前
最後一張是Gérard Depardieu
  隨著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網路已深深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朋友圈的分享、即時訊息的往返,抑或影音平台的推送,數位社交幾乎不分晝夜地在我們身邊展開。然而,正因交流變得過於頻繁,新的問題隨之浮現:當我們收到親友轉發的文章、影片或訊息時,究竟應否即刻回覆?若選擇「已讀不回」,會否被視為冷漠無禮?
Thumbnail
在數位浪潮推進之下,人工智慧(AI)已成為社會各領域的共通基礎設施。對教會而言,AI 既不是「替代聖靈的靈性捷徑」,也不是「不可碰觸的禁器」,而是一種需要被正確定位、善加管理與負責使用的工具。本文嘗試從神學定位、實務應用、風險治理到落地路徑提出一套可操作的框架,使 AI 真正成為教會的「新同工」。
Thumbnail
巨獸的詩篇-avatar-img
21 小時前
李老師,早安🌞 讀完這篇時,巨獸想到:柴枝若只是木頭 🪵,只能燒一時;可若被妥善擺放,就能成為長夜裡的火堆 🔥。 AI 在這裡,也像柴枝──不是聖靈,不是牧人,卻能在合宜的位置上添光助燃。 文中那句「AI 讓教會更像教會」,巨獸特別被敲了一下 🕯️。 因為真正的重點,不是倚靠工具,而是藉著工具省下力氣,好讓人能更專心去禱告、陪伴、服事。 謝謝老師把這條路鋪成地圖 🌌,提醒我們:界線劃清了,火光才能照得更遠。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9 小時前
巨獸的詩篇 巨獸真是知音人,您的回饋,充分證明了讀完也思考過。這樣的互動,使人超開心~😀
在中國文字史上,漢字無疑是最持久、最具影響力的書寫系統。然而在漢字輻射的廣闊時空中,多個民族在其啟發與影響下創制了各自的文字,用以記錄母語與文化。這些文字大多採取「仿漢表意」的思路,既吸納了漢字的結構美學與表意特徵,又在構形與用法上有所創新。它們曾在一定時期內繁榮一時,最終或消亡、或退隱於民間。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1 天前
水書,是第一次聽説,樣子很像甲骨文,但甲骨文直到晚清才出土的呀?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3 小時前
薇亦柔止因為是在少數民族流傳,所以比較稀罕。兩者的性質倒是很相似,都爲祭祀之用。
最近友人正在甘肅旅遊,透過互聯網寄來數幅張掖的影像,其中一方古碑,題刻「張掖大佛寺」;還有幾處丹霞山色,赤橙黃綠交錯,如絹織成錦。雖我未親臨現地,但屏幕中那份壯麗已足以令人神往。心隨影像而遠遊,不覺聯想到唐代邊塞詩篇與敦煌寫卷中的記載,思緒因之馳騁千年河西走廊。
Thumbnail
老師,早安! 讀著這篇,巨獸像是跟著照片,一路臥遊到丹霞谷邊 🏞️。 那些詩句的回音,好像被風從千年前吹來,落在今天的山脊與岩壁上 🌬️📜。 山河本就會改變顏色,卻能在文字裡留下不滅的火光 🔥, 讓後人即使隔著千年,也還能坐在洞口,感到同樣的蒼茫與壯麗。 巨獸忍不住想問: 李老師,若讓您挑一首詩,放在這張丹霞的影像旁, 您心裡最先浮現的,會是哪一首呢?🙂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9 小時前
巨獸的詩篇 這正是文學作品的永恒價值。😀
方寸之地,卻能承載時代的雄心。郵票,本為日常通信的憑證,然而當國家正處於關鍵轉折,它便成為歷史最精緻的載體。七○年代的台灣,正由農業社會邁向工業文明,「十大建設」宛如時代的號角,喚起全民對未來的憧憬與奮鬥。當這份意志凝結於郵票之上,便化為一套兼具紀錄與象徵的珍品。
Thumbnail
有人說:「不肯向命運低頭的人身旁,必有上帝在監看。」德國法國號演奏家 Felix Klieser(1991–),天生沒有上肢,卻能以左足操鍵、以唇舌運氣,使法國號在他懷中熠熠生輝;他今年才34歲,風華正茂,以不可思議的生命形態,傲立在世界古典樂壇。他有如在黑夜裡被引領,於絕處逢生,而且熠熠生輝。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 天前
嗨,晨安!那麼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真是“奇異恩典”!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林漢清 我讀了他的相關資料,也覺得這位年輕音樂家真的‘’天生異禀‘’~🤔
亞倫(Aaron)在《舊約聖經》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身份與角色主要集中在出埃及記到民數記之間。亞倫是一位 被神揀選、身份崇高、但人性軟弱的領袖。他既是神聖職分的承擔者,也是軟弱群體的一員。
Thumbnail
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根源。聖經中的家族故事,從來不只是歷史的回顧,更是人性與信仰的鏡子。當我們細看流便、便雅憫、約瑟這三個兄弟,就會發現,他們的經歷和互動,至今依然帶著「現代感」,能夠啟發我們的生命。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