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avatar-img

李建崑

297 位追蹤者
我是經歷更新的文字創作者,對於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願意與時俱進,與文友携手同行,朝內容有價的層級推進。唐代文學及中國文學史教學研究,曾是職業與志業。喜愛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所思所感,發而為文,實現寫作理想。所有沙龍貼文皆為原創,能獲得您的青睞,特別開心!敬請多加瀏覽、分享、贊助、批評、訂閱、指教。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4K會員
803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是耶穌比喻教導的重要篇章,記載了祂以七個比喻揭示天國的奧祕。這些比喻不僅描繪了天國的性質與發展歷程,也揭示了人對福音信息的不同反應。本文擬從文本內容出發,探討其屬靈意義,並指出對當代信徒的啟示。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2 小時前
「神的忍耐不是縱容,審判終必臨到。」 所以有一說法,人類已經經歷過2次大滅絕,而第3次大滅絕的周期也近了 世界會越來越好,也會更接近神的期望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4 分鐘前
蔡緯嘉 誠如您所言。主再來之前,吾人必須預備好自己。
《創世記》第十三章記載亞伯蘭與羅得分開的過程,這不僅是一段家族關係的轉折,更展現了屬靈生命中關鍵的兩個主題:信心的實踐與選擇的智慧。本文將依據和合本聖經,探討此章對今日信徒的屬靈意涵。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2 小時前
神的應許之地
作為老一輩的中華民國國民,我曾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員長達一甲子之久,我又是一名大學教授,除了在古典文學學術研究盡最大努力,也對國家的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尤其近十多年來,台灣政局的變動與社會氛圍的轉變,使我對當前國民黨的處境感到憂心,同時也對正在進行的對國民黨立委大罷免活動寄予厚望
Thumbnail
玖伊氏-avatar-img
19 小時前
我也衷心期待政客們可以被淘汰,給臺灣一個理性專業的立法院。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9 小時前
玖伊氏 讓我們一同來関注大罷免,驅策立委諸公正視真實的民意。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是一個關鍵轉折,主耶穌與法利賽人之間的對立浮上檯面,也顯明神國與宗教制度的根本差異。從安息日的爭議、醫病趕鬼、到指責虛偽與教導真實親屬的本質,這一章展示了主耶穌如何以權柄與智慧,揭示神國的實質,並挑戰人的心靈狀態。以下從三方面探討其屬靈意義。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1 天前
這裡只能說耶穌算幸運了 人的無知是非常可怕的,最經典的就是「早期歐洲和美洲殖民地獵巫」 只因為做了認知外的事情,就被認定是邪魔 當時可是有高達 35,000 至 50,000 人被處決。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蔡緯嘉 謝謝您的回應。 早期歐洲獵巫背景,約在15-18世紀,宗教改革、末世恐懼、經濟困境與迷信文化一體的情況下,巫術被視為魔鬼的活動。1486年出版的《女巫之鎚》(Malleus Maleficarum),系統化了巫術的描述與審判方法,強化獵巫的正當性,更助長了獵巫狂熱。 當時獵巫對象主要為女性(老年、貧窮、助產士等)、社會邊緣人(乞丐、精神疾病者)、異端與地方權力鬥爭受害者。
一位曾在南部商界叱吒風雲的弟兄正經歷人生低谷。他過往事業有成,熱心公益,然近年因商場失利,不僅失去經濟支撐,也與家人疏離,獨居於台中市。兩週之前不慎跌倒,導致摔斷髖關節,因無親人願出面照料,只能仰賴教會緊急動用慈惠奉獻,協助其就醫與手術。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1 天前
願一切平安,福生無量
《創世紀》第十二章標誌著一個嶄新的神聖歷程——亞伯蘭蒙召,踏上信心之路。本章不僅是舊約敘事的重要轉捩點,更奠定了信仰歷史的基本結構。從屬靈角度來看,第十二章蘊含三個核心意義:蒙召的信心、應許的重心,以及見證與軟弱交錯中的神恩持續。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1 天前
這是給亞伯蘭的信仰考驗之外,其實也是上帝想做個驗證 證實自己的神旨是否能如願遍滿大地 如果亞伯蘭途中失去信心,神恩會就此中斷,只能另尋祂法... 雖然途中有因恐懼而軟弱,還好一切都還算順利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2 小時前
蔡緯嘉 甚是甚是。👍
面對抽象藝術,我們常問:「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廖修平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抽象不是語言的代替品,而是一種開放的感知與精神通道。他的版畫作品,不在於「說明什麼」,而是創造一種可以被觀看者反覆進入、思索的文化空間。我們觀看抽象作品,不是為了解讀,而是為了對話。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 天前
此篇文章已很吸引我了,再點進連結了解,更是對藝術家敬佩不已呢!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Sylvia 早安,廖修平今年已90歲,一生創作不懈,很了不起。💐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在福音書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呈現了耶穌公開事工中的一段關鍵對話,也深刻揭示了屬靈實質與天國的奧秘。整章內容從施洗約翰的疑問出發,過渡至耶穌對世代的責備,最後以一段安慰人心的邀請作結,其結構嚴謹、層層遞進,蘊含豐富的屬靈教訓。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2 天前
導正人的三觀是很辛苦的 能改變自己的都是神;想改變他人的都是神經病 這句話並非沒道理的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蔡緯嘉 哈哈,説得好。👍💐
《創世紀》第十一章記載了巴別塔事件,這段經文看似敘述人類語言分裂的起源,實則蘊含深刻的屬靈啟示,對今日信徒的信仰生活具有極高的鑑戒與指引意義。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2 天前
呀!這章節很經典 上帝並非要人族彼此分離,而是因為人族還沒準備好 人族會因此高傲,悖離神旨,最終走向自毀 其實人族的分離對神而言只是短暫的,最終都會重新走向統一與融合 在人族準備好之前,神只能繼續磨練人族的心靈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蔡緯嘉 緯嘉看得很仔細。👍💐
這幅由陳淑嬌女士創作的膠彩畫〈曉春〉,完成於2017年,曾參展於107年臺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畫作以膠彩技法呈現,結合東方女性的典雅形象與自然花鳥的詩意情境,展現出一種溫婉清麗、悅人眼目的藝術風格。若從構圖、色彩、人物刻畫與主題意涵等層面加以觀察,當可深刻體會其藝術魅力所在。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3 天前
這幅畫人物細緻寫實度很高,背景則比較偏水彩風、寫意一點。我自己會覺得人物像是被「貼」在背景上的感覺,兩種風格好像有種不完全融合的感覺。 不曉得是否刻意為之更添風采?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Let me Pen 您的觀察相當有趣,很有啟發。T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