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羅普洛斯

含有「安哲羅普洛斯」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作為最具民族主義標誌的作者,從早期作品《流浪藝人》至晚期《哭泣草原》便不斷在處理民族個體之於宏大歷史洪流之下的脆弱宿命和某種犧牲精神下的自我放逐,但安哲電影中另一吸引人的是他以近似於旁觀者的方式,將沉重的歷史古希臘史詩,深化為他電影中的隱喻與敘事。而他在1995年拍攝的《尤里西斯的凝視》
Thumbnail
《塞瑟島之旅》與《霧中風景》的亞歷山大凝視著遙遠的父親歸來與遠走,《尤里西斯生命之旅》的 A 與《永遠的一天》的亞歷山大凝視著過去的影像和語言。如同馬奎斯筆下《百年孤寂》的家族永恆重複著同樣的名字,安哲羅普洛斯將自身的傾聽與凝視化為他所有電影裡的亞歷山大,他的聲音與目光,將比永恆還要再多一天。
Thumbnail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的《尤利西斯的凝視》就是這個系列的起始。有位前輩向我介紹了這位電影大師 - 安哲羅普洛斯。他擅長以長鏡頭在他的電影作品寫詩,更在這部電影中不時以寫實的長鏡頭交錯回憶、想像和現實的情節同一個畫面出現,而且轉當中接交錯細膩,再配上令人回憶過去的音樂,實在令人留戀。
Thumbnail
<p>苗博雅這次在 SOSreader 的專欄取名【B面主打歌】,煞有介事的拍了幾張專輯封面照,甚至連專輯包裝都設計了,讓人猛一看還以為阿苗真要發片。他解釋,B 面是卸下防備和包裝後更貼近真實的呈現,「人與人的交流,是發生在 B 面的。」</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