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送

含有「後送」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急診環境的變化,急救與急診團隊需要持續進修與學習,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臨床挑戰。永續的急救教育不僅能提升EMT與急診醫護的技術與判斷能力,還能強化團隊協作與決策效率,確保急救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1. 急救教育的重要性 1.1 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 疾病與創傷模式的變遷: 例
Thumbnail
隨著急救和急診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提升急救效率成為當前醫療體系面臨的重要挑戰。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為改善急救處置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醫療質量,並克服現有系統中的障礙,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急救效率的挑戰 1. 醫療資源不足 人力資源短缺: 許多地區,尤其
Thumbnail
特殊環境中的急症,如高溫中暑、低溫凍傷與溺水,對患者的生命構成直接威脅,且處置往往因現場環境限制而變得更加複雜。熟練掌握這些情境的急救原則與處置技巧,能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復效果。 1. 高溫中暑(Heat Stroke) 1. 中暑的分類與症狀 熱痙攣(Heat Cramps): 出
Thumbnail
在大規模事件中(如災害、交通事故或恐怖攻擊),急救人員需要迅速評估現場,進行檢傷分類(Triage),並合理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檢傷的目的是優先救治最需要且最可能存活的患者,從而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1. 大量傷病患場景的挑戰 1. 資源有限性 醫療人員、設備和藥品供應不足,需精確分配資源。
Thumbnail
骨內注射(Intraosseous, IO)是一種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技術,用於靜脈路徑困難或無法延遲治療的急症患者。IO技術操作簡便且高效,適合需要快速給予藥物、液體或血製品的情境,特別是在兒童和重症成人患者中。 1. 骨內注射的適應症 主要適應症 急救場景中的靜脈路徑失敗 CPR過程中無
Thumbnail
新生兒急症需要快速反應和專業處理,因其生命體徵脆弱且易受環境影響。窒息、低體溫和心肺復甦是最常見的新生兒急救情境,EMT需掌握正確技術,確保新生兒獲得即時且有效的干預。 1. 新生兒窒息(Asphyxia in Neonates) 病因與高危因素 常見病因 分娩過程中的氧氣供應中斷(如胎兒
Thumbnail
小兒急症因生理特徵與病情進展快速,對EMT提出了高度的專業挑戰。特別是氣道異物、脫水及癲癇這三類常見急症,若未及時處理,可能迅速惡化為危及生命的情況。 1. 小兒氣道異物(Foreign Body Airway Obstruction, FBAO) 病因與常見特徵 病因 嬰幼兒進食時誤吸食
Thumbnail
戰傷和壓碎傷是創傷急症中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之一,常伴隨大出血、多發性骨折及組織壞死。EMT在現場的快速處置(如止血、骨針建立與後送計劃),是減少死亡率和並發症的關鍵。 1. 戰傷(Battlefield Injuries)的特徵與處置 常見特徵 穿透性創傷 包括槍傷、爆炸碎片傷或刀傷。 可
Thumbnail
腹部創傷是急救現場中隱匿且高危的情況,特別是內出血,常因缺乏外部明顯跡象而被忽視。EMT需迅速辨識潛在的危險,通過視診、觸診等評估方法,結合適當的處置與後送策略,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1. 腹部創傷的分類與病理機制 外傷類型 鈍性創傷(Blunt Trauma) 常由交通事故、跌落或
Thumbnail
創傷性休克是由於外傷引起的血容量減少或血液循環不足,導致全身組織缺氧,進而危及生命。EMT的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休克、控制出血、穩定骨折並進行體液復甦,以為患者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與臨床表現 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的核心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外出血: 開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