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症因生理特徵與病情進展快速,對EMT提出了高度的專業挑戰。特別是氣道異物、脫水及癲癇這三類常見急症,若未及時處理,可能迅速惡化為危及生命的情況。
1. 小兒氣道異物(Foreign Body Airway Obstruction, FBAO)
病因與常見特徵
- 病因
- 嬰幼兒進食時誤吸食物(如花生、葡萄)或小物件(如硬幣)。
- 臨床表現
- 完全阻塞: 無法發聲、呼吸,可能伴有快速紫紺和意識喪失。
- 部分阻塞: 呼吸困難、喘鳴音(高音調吸氣聲),可有持續咳嗽。
EMT的處置要點
- 意識清醒的患兒
- 鼓勵咳嗽(部分阻塞者)。
- 嬰兒: 5次背部拍擊(背部中央以掌根拍擊)與5次胸部按壓(使用兩指於胸骨中段按壓)。
- 兒童: 進行腹部衝擊(Heimlich操作),適用於1歲以上的兒童。
- 意識喪失的患兒
- 放置仰臥位,清除明顯異物後立即進行高質量CPR。
- 每次人工通氣後檢查氣道是否有可見異物。
- 後送與通報
- 在處置後即刻後送醫院,若異物未完全清除,應通知醫院準備內視鏡干預。
2. 小兒脫水(Dehydration)
病因與分級
- 常見病因
- 分級
- 輕度脫水(3~5%體重流失): 口渴、尿量減少。
- 中度脫水(6~9%體重流失): 皮膚彈性減低、心跳加快、口乾舌燥。
- 重度脫水(≥10%體重流失): 意識改變、血壓下降、脈搏微弱。
EMT的處置要點
- 評估與生命徵象監測
- 評估皮膚彈性(如皮膚回復時間 >2秒)。
- 檢查毛細血管充盈、口腔濕潤度及尿量變化。
- 液體復甦
- 輕度脫水: 鼓勵口服補液(口服補液鹽,ORS)。
- 中重度脫水:建立靜脈或骨內注射通路,輸注0.9%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劑量: 20 mL/kg,緩慢輸注以避免快速補液引起腦水腫。
- 後送與通報
- 所有中重度脫水患者需送至醫院進一步評估,通報病史與初步補液量。
病因與常見類型
- 常見病因
- 發燒性癲癇(最常見,特別是6個月至5歲兒童)。
- 腦炎、腦膜炎或顱內損傷。
- 代謝紊亂(如低血糖、電解質異常)。
- 癲癇的表現
- 突然發作的全身性抽搐或局部肌肉抽動。
- 伴意識喪失、口唇紫紺或尿失禁。
EMT的處置要點
- 確保安全與氣道管理
- 保護患兒避免跌落或撞擊,勿試圖壓制抽搐。
- 確保氣道通暢,將患兒置於側臥位以防窒息。
- 立即處置
- 若癲癇持續超過5分鐘(癲癇重積狀態),考慮給予藥物:靜脈或骨內注射: 地西泮或咪達唑侖。肌肉注射: 若靜脈通路無法建立,可選擇咪達唑侖肌注。
- 後送與通報
- 送至具備神經科的醫院,特別是若患者有持續性癲癇、發作後無意識恢復或懷疑感染者。
4. 案例分析:小兒急症的現場處置
案例1:氣道異物阻塞的嬰兒
一名10個月大男嬰進食花生後出現呼吸困難與明顯喘鳴音。
- 處置:
- 進行5次背部拍擊與5次胸部按壓,未成功清除異物。
- 嬰兒失去意識後,立即開始CPR,每次人工通氣後檢查異物。
- 後送途中,通報醫院準備內視鏡移除異物。
案例2:重度脫水的患兒
一名4歲女童因腹瀉、嘔吐3天送醫,呈嗜睡狀態,皮膚乾燥、眼窩凹陷。
- 處置:
- 建立骨內注射通路,輸注0.9%生理鹽水20 mL/kg。
- 後送途中監測脈搏與意識狀態,並通報醫院準備進一步補液與電解質檢查。
案例3:癲癇發作的兒童
一名8歲男童突發全身性抽搐,持續超過7分鐘。
- 處置:
- 確保患兒安全,保持側臥位以防窒息。
- 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2 mg/kg,抽搐停止後後送醫院。
- 通報醫院,並建議進一步檢查感染或代謝性病因。
5. 結語
小兒急症的處置強調迅速、精準與安全。從氣道異物清除、脫水補液到癲癇控制,EMT需要靈活應用技能並制定有效的後送計劃,以保障患兒生命安全並降低後續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