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傷和壓碎傷是創傷急症中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之一,常伴隨大出血、多發性骨折及組織壞死。EMT在現場的快速處置(如止血、骨針建立與後送計劃),是減少死亡率和並發症的關鍵。
1. 戰傷(Battlefield Injuries)的特徵與處置
常見特徵
- 穿透性創傷
- 包括槍傷、爆炸碎片傷或刀傷。
- 可導致內臟損傷、大血管破裂與內出血。
- 大出血
- 戰傷患者常因肢體撕裂或動脈出血而快速失血,未控制的大出血是首要死因。
- 多發性骨折
EMT處置重點
- 止血
- 直接壓迫: 使用無菌敷料或止血紗布壓迫傷口。
- 止血帶:適用於肢體大出血,將止血帶放置於傷口近心端5~7公分處。記錄止血帶放置時間,避免長時間使用引起缺血性壞死(建議每2小時檢查一次)。
- 填塞止血:使用止血敷料或止血劑填塞傷口(適用於腹股溝、腋窩等難以直接加壓的部位)。
- 固定骨折
- 對於骨折部位,使用夾板進行穩定,並檢查末端血流狀況(脈搏、毛細血管充盈)。
- 骨針建立
- 若無法建立靜脈通路,可採用骨內注射(IO)以快速輸液或給藥。
- 常見骨內注射位置:脛骨近端、股骨遠端。
2. 壓碎傷(Crush Injuries)的特徵與處置
壓碎傷是由長時間受壓導致肌肉組織壞死和毒素釋放的嚴重急症。當壓力解除後,毒素(如鉀離子、肌紅蛋白)進入全身循環,可引發腎衰竭、心律不整或休克。
臨床表現
- 局部症狀
- 腫脹、瘀血、劇烈疼痛。
- 組織壞死,皮膚蒼白或末端循環受損。
- 全身症狀
- 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症),可能引起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搏。
- 急性腎衰竭,尿液呈暗紅色或減少。
EMT處置重點
- 維持生命徵象
- 防止毒素釋放
- 限制受壓部位血流:在壓力解除前,使用止血帶或加壓包裹防止毒素迅速進入循環。
- 液體復甦:建立靜脈或骨內通路,輸注0.9%生理鹽水以稀釋毒素。輸液量:500~1000 mL/hr,避免過量導致肺水腫。
- 持續監測電解質與心律
- 若出現心律不整(如高鉀血症引起的尖峰T波),需考慮使用鈣劑或鈉碳酸氫鹽處理。
3. 後送計劃:快速決策與醫院聯絡
- 優先選擇創傷中心
- 戰傷與壓碎傷患者需送至具備手術能力與ICU的醫院,確保能進行內出血處置或腎功能支持。
- 通報內容
- 傷病機轉: 如爆炸衝擊、長時間壓迫等。
- 現場處置: 包括止血、輸液或骨內注射的使用。
- 生命徵象與疑似診斷: 包括血壓、心律與是否懷疑壓碎綜合症。
- 運送期間的監測
- 持續記錄患者的血壓、脈搏與尿量(如已導尿)。
- 若生命徵象惡化,隨時準備進一步干預。
4. 案例分析:戰傷與壓碎傷的處置
案例1:爆炸傷的快速止血
一名28歲男性在工地爆炸中右大腿被撕裂,動脈出血且生命徵象不穩定。
- 處置:
- 在大腿近端放置止血帶並填塞傷口。
- 使用骨內注射通路輸液以穩定血壓。
- 後送至創傷中心,途中通報需進行急診手術。
案例2:壓碎傷綜合症的處理
一名35歲男性因建築物坍塌壓住下肢4小時,被解壓後出現意識模糊與心律不整。
- 處置:
- 在解壓前使用止血帶限制血流。
- 建立靜脈輸液通路,輸注0.9%生理鹽水1000 mL。
- 持續心電監測,發現高鉀血症後,緊急使用鈣劑穩定心律。
- 後送醫院並通知腎功能支持需求。
5. 結語
戰傷與壓碎傷的處置需要快速止血、精準液體復甦與妥善的後送計劃。EMT需熟練掌握止血帶、骨針及壓碎傷綜合症的應對技巧,並與醫療機構密切協作,確保患者在黃金時間內獲得最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