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音樂是一種語言,我們學對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想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音樂。
有別於科班的樂理系統、證書制度,我想從最基本的兩件事作為起點:「聽」、「說」

音樂是一種語言,一種以音高為字母的語言

我希望能揭開它神秘的面紗,讓每一位讀者、每一對耳朵,都能按部就班前進,越來越享受音樂所給予我們的快樂。

關於我

我理科畢業,沒有音樂學術背景。
約莫三年前,因工作需求考取了一張公司指定的八級吉他教學證照,學生年齡層由小學生至父母輩都有;也曾為一間公司編寫台灣電力公司某水力發電廠的VR影片配樂(因版權問題不便細說)。

我想藉此說明:

任何人,都可以深入了解並使用音樂,只要他知道如何「聽」,如何「說」。

什麼是「音感」?

音樂,是一種以不同「音高」作為字母的語言。正如任何一門語言,都是自古代文明逐漸演化至今的成果,非少數天才的專利。我們要培養的,是能夠分辨音高的感官,也就是「音感」

許多人以為音感是天生的(例如對「絕對音感」的刻板印象)。可事實上,「聽明白」本來就不是本能,它是需要透過後天學習才能習得的感官技能。就像我們不會天生聽懂中文,不會憑空分辨出 C 和 C# 或是 440Hz 和 442Hz 的差異。

人類所有感官中,視覺佔據了超過 70% 的知覺負載,而聽覺僅僅佔了 10%。這也是為何音樂對人類而言顯得抽象、難懂,不像其他生物那樣具備天賦。

但這並非無法學會的理由,反而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原因

沒有一隻知更鳥不是演奏大師。

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練習與感知聲音,作為有聽覺的靈長類的我們,也能如知更鳥一樣,用音樂表達、溝通。

「音高」如何言之有物?

聲音,是能量透過有形介質傳遞的物理現象。在普遍定義中,當聲音具可辨識的規律性,我們稱之為「音樂」;反之,則被歸類為「噪音」。

音樂既是一門語言,為了不讓聲音淪為「噪音」,樂理(文法)被發明了。

然而,我不認為應該從「樂理書」開始學音樂,正如語言不是從語法開始學的一樣。書寫中文,我們不必熟背《辭海》;口說外語,該先關心「對方說了什麼」、「我要回答什麼」,「文法正不正確」是其次。

同樣地,學音樂,應是學會辨識「音高」之間的關係。「全全半全全全半」,只是繞口令式的答案。

「樂理」很難?

對專業樂手而言,樂理是一套實用的溝通術語
例如,在酒吧即興演奏時,一位樂手可能說:
「這首是 AABA ,A 段走 6251,B 段是平行小調的 251。」
大家點頭,數拍(count in),表演開始。

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樂理是聲音以物理學解釋後,再以數學法表示,最後進一步演化為一門語言學的理論。
它的底層邏輯,大致如下:一個特定頻率的聲音「音高」,透過物理方式形成以「八度」為單位的音高集合;每一個八度中,這些有高有低聲音可以被視為字母,由它們構成我們所說的旋律(橫向排列)、和聲(縱向組合);在時間軸上進行排列組合,構成我們所知的「音樂」

這些本質性的原理,分散在物理學、數學、歷史書籍中,卻少有樂理書詳述。市面上的樂理教材,多是工具導向的速成手冊,告訴你有什麼工具、怎麼使用,卻很少說明:這些工具本身是什麼?從哪裡來?為什麼能夠成立?

所以,我們該怎麼開始?

如果我們想真正理解音樂,不能只從專有名詞出發。我們需要重新構築學習順序:

  1. 音樂的基本元素是什麼?(音高、節奏、聲音的物理)
  2. 我們如何感知它們?(耳朵如何辨識、如何練習)
  3. 如何運用它們說出自己的語言?(音樂史、模仿、創作、即興)

最後,才將這些經驗命名、分類、公式化,形成你自己的「樂理」。


如果你對音樂的本質懷有一點點好奇,
如果你不滿足於只是會「彈」或「抄譜」,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聲音與語言如何融合為音樂

那麼,歡迎來到《樂樂音樂》:音樂的 聽・說・讀・寫 教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 Leo・我讀
6會員
35內容數
這是一間黑白的文字小店,無限量供應: 黑咖啡、黑麥麵包、墨水、黑膠唱片、黑巧克力、黑貓、黑夜;白開水、白米飯、白鹽、白紙、白噪音、白晝。 眼睛酸痛,記得眺望窗外青山。 歡迎光臨,自由惠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音樂與語言學習之間的聯繫早已被眾多學者證實,音樂裡的節奏、旋律與和弦,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語言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Thumbnail
音樂與語言學習之間的聯繫早已被眾多學者證實,音樂裡的節奏、旋律與和弦,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語言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