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思維

含有「機率思維」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其實這裡兩個人的策略方向已經大致能見到雛型,如果河牌中同花,小六可以價值下注,沒中的話,則視情況將手中的聽牌轉成詐唬。相對的,Neugebauer也一定程度地預期,如果對方中同花需要棄牌,但如果同花沒中,則有抓詐唬的空間。
Thumbnail
  我們並未真正去衡量運動對於自己健康的好處、以及透過運動能得到的健康對自己而言有怎樣的意義;並未先花時間釐清自己為什麼想要閱讀,生命能透過閱讀得到哪些轉變。我們沒有像一名公司經營者對待自己的公司、或藝術家對待自己的作品那樣對待自己的人生。遙遠的地方有美好的願景,但朦朦朧朧,覺得好像也沒有關係。
很棒的提醒 謝謝分享!
  對安妮來說,這名老闆就像報導超級盃的那些體育記者一樣,其實是將「壞的結果」與「壞的決策」混為一談了。根據當時毫無起色的業績狀況,以及他們對於可替代人選的評估,決策會議上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決策是一個很糟糕的決策。事實上,如果相似的情況再次出現,理智上或許還是應該要做相同的決定。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推廣的「競技運動」角度來說,我們確實能夠同意,撲克雖然具有射倖性,但長期而言他仍舊是一個由技術決定結果的競技活動。但對比於其他的競技項目,撲克中的機率與其他現場變數讓它比變得更加具有戲劇張力,也更有機會出現技術較低的玩家爆冷門取勝的情況(這也是使得它比圍棋更受娛樂玩家青睞的重要特質)。
  我認為,這種自我覺察同樣適合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每隔一段時間去檢查自己的工作狀態、人際互動、情緒表現應該要被歸類在哪種「Game」。當我們感覺不順、感覺停滯不前的時候,是不是就像用C-Game的狀態繼續打牌一樣,只是創造了更多對自己不利的局面,進入一種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
  在我看來,一個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試圖預測未來。雖然我們仍然需要為未來做準備,但那些準備依賴的應該是某些對未來的可能性推想。那種推想需要基於目前已知的現狀以及對於事物的發展邏輯、規則的理解,它需要包含對於自己把握的證據之有效與充分程度的評估,也需要包含對其他可能的開放態度。
「如果X導致M,M又導致Y,那麼M是X到Y之間一個“中介 Mediator”。」 「X到Y不經過M的效應叫做“直接效應”,經過中介M的效應叫"間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假設中介M不動,看X對Y剩下的效應是多少。」 「間接效應,是指讓中介M變動不讓X變動。」 這段討論,節錄
  「對我來說,在最好的起手牌(一對A)上下了重注卻輸給對手,之後再花很多時間去否定打這一手牌的決策是極其荒謬的。」在安妮看來,「重新定義錯誤」不只是要去找到更好的角度(如用機率思維取代一次性的結果導向),還包含了「不要被低機率事件混淆,無止境地做不必要的修正」。
Thumbnail
  在一次戴康尼斯協助賭場檢查自動洗牌機的缺陷後,賭場高管告訴他:「我們不喜歡你的結論,但我們相信它,這也是我們雇你來的原因。」賭場高管的說法很好地說明了人類大腦與機率之間的關係,我們通常不那樣思考事情,即便知道了也不太願意接受。但作為一個利益至上的機構,賭場謙遜地服從於機率,而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Thumbnail
人生是一系列的決策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做出選擇,只做對其中一道題沒有用,人生還有一系列的複雜難題。邁向成功之路,從來不是一蹴可幾,我們相信努力的必要性,但同時也得承認運氣很大程度決定了成功的難易程度。那麼運氣,或者說機率思維在成功路上扮演什麼角色呢?讓《勝算》來告訴你。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