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

含有「海邊的曼徹斯特」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臉書上寫自己的筆記《文化雜食者》也已經兩年的時光,動過很多次念頭,要把文化雜食者整理到網站上,經營自己的品牌,卻遲遲未動(懶惰絕對是主因),加上文化雜食者的概念是從厚文那邊學習來的,所以一直不想用別人的想法來經營,但最近自己偶然因為工作繁忙想就此停刊,以及厚文也曾表達類似的想法,我才發覺,如果再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故事中劃分角色委託的三種主要類型:危機型、機會型與委託型。每種類型的特點與結構被詳細分析,以幫助創作者理解主角如何在面對不同委託時展開旅程。文章還強調了角色的自主意志及情感衝突在故事進展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用的創作建議與技巧,讓故事更具吸引力與邏輯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角色驅動框架(CDF)的核心概念,強調內心衝突與情感弧線對角色成長的重要性。與外部衝突相比,CDF專注於角色的內心掙扎,如何通過面對過去的歷史與情感需求來達成自我和解,旨在幫助創作者更好地構建角色的情感深度與故事脈絡,並在Logline中清晰地呈現角色的內心奮鬥與變化。
最近愈來愈覺得,適合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是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這樣:當你有選擇的時候會想轉頭不看,但當你強迫自己進入,現實會開始溶解,取而代之的是主觀性。我們彷彿不坐在銀幕前,而是沉溺在永遠走不出的悲傷中。
Thumbnail
4/5海邊的曼徹斯特
一位不帶感情,暴躁易怒的中年男子─ 李錢德勒,他放棄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放棄在情感上找到歸屬 他唯一感知自己存在的方法,只有透過流血與陌生人互毆、衝突、流血,肉體上的痛,證明他仍活著。 這樣荒腔走板的人生,直到一通電話、一個新的轉折:哥哥過世了。 李不得不回到那個曾經的生長之地─海邊的曼徹斯特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金馬奇幻影展,最令我期待的就是恐怖片單元,不管是砍殺片、驚悚片、還是靈異相關主題對我來說都是奇幻影展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於工作的關係,今年是比較少參與的一年,欣慰的是我還是能和去年一樣遇到有趣的作品,例如來自西班牙的《該死的咖啡桌》。 整部電影其實就在單純的闡述一場意外,是一個
Thumbnail
4/5該死的咖啡桌
試試看,做一個有溫度的老闆主管。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們終究都是人,我們會痛會累會疲倦。我們的部屬,也是一樣,他們需要關心體諒與鼓勵,才會有動力繼續努力,持續把工作做好。
Thumbnail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一個這期好像已經想好、又被自己遺忘了的電子報開頭,忽然發覺自己在DEKAMI的《編輯室報告》裡試圖達成的,那種「真的都很有吸引力的無數個開頭」似乎悄悄在每一期電子報的開頭裡達成了。 果然這種事需要時間累積。 如果有關注我的IG,可能可以猜到,這次的電子報會有很多關於《海潮之聲》
Thumbnail
船隻出航,途中遭遇大浪,原以為會一如往常的乘風破浪,才發現少了你,這艘船就失去了平衡,我只能拚命握緊船槳,爭取每一口呼吸的機會。 生命告訴我,人生的悲歡離合都是必然,但卻沒說失去你的日子,黑暗來的如此突然;時間說好會慢慢帶走一切,我卻再也沒有見光亮一面。 說不出口的感傷,最痛。 《海邊的曼徹斯特》(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