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成長與情感為主的Logline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上篇我講解了以外部衝突構成的logline——PDF,PDF不考慮角色的自我與跟他人的關係問題,只專注讓聽眾可以聽到PDF構成的logline時就能即刻產生視覺化效果。

與PDF相反,CDF傳遞的是主角的內心掙扎,因為過去的遭遇,累積到現在傷痕累累的主角,如何在這段旅程中遭遇事件,面對傷痛,修復自己,與過去和解,或是更藝術的走向極端。

角色驅動框架(Character-Driven Framework, CDF)專注於角色的內心衝突與情感成長。相比於劇情驅動框架(PDF)中的外部威脅和具體行動,CDF的核心是角色如何應對自身的情感困境,並從中獲得成長或轉變。

使用CDF構建的logline具有直面痛苦根源的邏輯性,讓聽眾可以直觀理解logline講的主角有何種痛苦,但若是要上到實體宣傳時狀況會有改變,內容也會更趨向於外部衝突。


構建CDF的要件有:

  1. 內心衝突:

角色的內心衝突是CDF的核心動力,它源於角色內部的情感矛盾或需求未滿足的困境。例如,角色可能面臨自我認同的危機、內疚感、失去重要人際關係的痛苦等。

如何構成:給主角一個悲痛的過去,不一定要是自己的過錯,他人賦予的傷害也是。內心衝突構建出發點建議採用馬斯洛需求中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上的缺乏與傷害,不來自於安全與生理上的傷害。

內心衝突往往是角色面對外界壓力或個人價值觀矛盾時產生的心理反應。這種衝突不一定需要強烈的外部刺激,而是可以來自角色對自己或生活的反思,對過去的懊悔,或者對未來的恐懼。


  1. 情感弧線:

定義:角色的情感弧線是指角色在故事中的情感發展或轉變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從一個極端情感狀態轉向另一個狀態,如從壓抑走向解放,從痛苦走向和解。

如何構成:情感弧線的轉折點通常與角色的內心衝突緊密相連。隨著故事推進,角色在經歷關鍵事件後會逐漸改變對自己的看法,這些變化必須與角色的內心衝突一致且合乎邏輯。例如,《海邊的曼徹斯特》中,李·錢德勒的情感弧線體現在他面對過去的創傷時逐步從壓抑走向接受。

建立感情弧線的思考方式:其實講感情弧線總有漫長而不知道如何設定頭中尾的感覺,建議先思考頭尾,雖然不知道怎麼了,但是主角與自己和解了,那他開始時必然是無法原諒自己,那麼過去應該有一段自己犯下的大錯;主角與某人和解了,兩人之間應該有一段痛苦的過去,主角開頭可能處於孤僻不與某類人(與某人雷同屬性)。有了開始狀態與結束狀態,中間部位請用拆片表去看你喜歡的作品,理解能有多少時間與事件去把主角從束縛帶往自由。

我會再找機會講解如何建立情感弧線。

  1. 主角與某人關係:

定義:角色之間的情感聯繫是CDF故事推動的另一個關鍵點。角色的情感變化往往受到他們與其他角色之間的互動和衝突所影響。內心衝突的開始與和解,主角如何從故事開始走向結局,與某人互動至關重要,自溺於悲傷的主角只處於某種維持生命的狀態,不會自己推動劇情,因此某人的介入給予主角主動往前的契機,這個某人明示暗示著主角逃避的關係。

如何構成:主角與他人的關係無外乎親情友情愛情(無關物種),再外擴是社會觀感種族階級性別,或是往內擴非人類範圍的身心靈病痛。

情感是愛恨情仇。

心態是從逃避到面對。面對的方式是道德高點的原諒,單或雙方面和解,或選擇自我毀滅象徵持續逃避。


內心衝突在Logline裡的呈現:

在CDF中,Logline需要簡潔地呈現角色的內心衝突,而不是外部事件。例如,角色的內在矛盾或情感需求應成為Logline的核心,並暗示角色在故事中的情感弧線發展。

我個人使用CDF寫《美國心玫瑰情》中的Logline:

「一名處於中年危機的男子,厭倦了單調的生活,決定反抗社會期待,追尋自由,但最終不得不面對他自己真正的欲望與空虛感。」

或是

「一名男子被他壓抑的中年中產人生所困,渴望重拾青春與自由,但無論如何追尋,他都沒辦法持續逃避真正的空虛。」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的IMDb官方Logline是:

"A sexually frustrated suburban father has a mid-life crisis after becoming infatuated with his daughter's best friend."

「一名性壓抑的郊區父親在對他女兒的朋友產生迷戀後,經歷了中年危機。」


強調角色的內在需求與衝突:Logline揭示角色在情感上的需求與困境,以及這些需求如何推動故事情節。例如我寫海邊的曼徹斯特:

「一名被過去悲劇所困的男子回到他痛苦的故鄉,試圖與失去的親人和解,卻不得不面對自己內心的深沉創傷。」

或是

「得過且過的工人繼承哥哥的遺產與照顧侄子的責任,他想盡辦法擺脫久未謀面的親人,如同他想盡辦法擺脫過去。」


這裡是IMDb上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簡介是: "A depressed uncle is asked to take care of his teenage nephew after the boy's father dies."

「一名抑鬱的叔叔在他的兄弟去世後,被要求照顧他十幾歲的侄子。」


總結:

內心衝突是角色驅動框架的核心,它由角色的自我認知危機、內疚、悔恨等情感構成。這些衝突推動了角色的成長與轉變,並在Logline中以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展示了角色內心的情感需求與挑戰。

希望這個框架可以協助你創作自己的角色驅動故事,並通過Logline表達角色的內心掙扎與成長軌跡,觸動同樣深陷於困境的觀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mega的編劇學習心得
4會員
53內容數
這裡寫的是個人多年來對於故事如何編寫的心得。
2025/04/22
本文探討故事創作中主角動力的來源,指出壓力並非有效的動力來源,應以主角內在的自私慾望為基礎,並最終透過自我犧牲展現故事的核心精神。文中以Netflix電影《i人質危機》和《鬼才之道》為例,說明使用壓力作為動力會導致結局可預測、缺乏轉折和層次感等問題。
2025/04/22
本文探討故事創作中主角動力的來源,指出壓力並非有效的動力來源,應以主角內在的自私慾望為基礎,並最終透過自我犧牲展現故事的核心精神。文中以Netflix電影《i人質危機》和《鬼才之道》為例,說明使用壓力作為動力會導致結局可預測、缺乏轉折和層次感等問題。
2025/04/17
這篇文章討論故事構型的重要性,並以電影《全面啟動》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主角+(獲得或逃離)目標+阻礙+解決行為+憑什麼」的公式,建構一個完整且具吸引力的故事。文章強調「憑什麼」是故事創意的核心,決定了故事的類型、畫面、行動和整體風格。
2025/04/17
這篇文章討論故事構型的重要性,並以電影《全面啟動》為例,說明如何利用「主角+(獲得或逃離)目標+阻礙+解決行為+憑什麼」的公式,建構一個完整且具吸引力的故事。文章強調「憑什麼」是故事創意的核心,決定了故事的類型、畫面、行動和整體風格。
2025/04/05
主角不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 請設計一
Thumbnail
2025/04/05
主角不反應危機 近期看完了鬼才之道,深覺台片總有這個問題,因此寫出這篇,希望能幫到現在陸續又開始參賽的各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主角不要總是它X的反應世界的危機。 這真的每次看到就是翻白眼,身為主角不去追求完成自己的夢想,整天擔心危險,不會有觀眾喜歡一個被危機踢著屁股跑的消極主角。 請設計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戰士原型的學習筆記與覺察反思,帶領讀者探索內的勇氣與挑戰。文章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剖析戰士原型的特質、陰影與成長契機,揭示如何運用內心力量突破困境、面對衝突,成為更真實的自己。透過真實經歷與《燕尾蝶》的故事,展現戰士精神的堅韌與自律,鼓勵讀者平衡原型的光明與陰影,勇敢追求生命中的理想與成長目標。
Thumbnail
這是戰士原型的學習筆記與覺察反思,帶領讀者探索內的勇氣與挑戰。文章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剖析戰士原型的特質、陰影與成長契機,揭示如何運用內心力量突破困境、面對衝突,成為更真實的自己。透過真實經歷與《燕尾蝶》的故事,展現戰士精神的堅韌與自律,鼓勵讀者平衡原型的光明與陰影,勇敢追求生命中的理想與成長目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確立人生使命與核心價值,來指引個人在生活中的行動與決策。強調在多重角色中,依據內在的原則進行外在調整,同時保持對理想目標的堅持,讓人生方向更明確。文中引用莊子的思想,闡述「外化而內不化」的概念,以期讀者能夠在變化中穩住初心,透過持續的覺察與調整來達到自我成長。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確立人生使命與核心價值,來指引個人在生活中的行動與決策。強調在多重角色中,依據內在的原則進行外在調整,同時保持對理想目標的堅持,讓人生方向更明確。文中引用莊子的思想,闡述「外化而內不化」的概念,以期讀者能夠在變化中穩住初心,透過持續的覺察與調整來達到自我成長。
Thumbnail
了角色發展、情節設置以及人類與異種之間的情感糾葛,並對讀者提供了 這本書探討了基因純粹的人類與異種之間的生存與挑戰,揭示了人類與異種之間的情感與矛盾。隨著情節的推進,讀者將體會到角色的掙扎與成長。另外,作者也分享了對於作品的深入感受及閱讀建議,希望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的精髓與情感。
Thumbnail
了角色發展、情節設置以及人類與異種之間的情感糾葛,並對讀者提供了 這本書探討了基因純粹的人類與異種之間的生存與挑戰,揭示了人類與異種之間的情感與矛盾。隨著情節的推進,讀者將體會到角色的掙扎與成長。另外,作者也分享了對於作品的深入感受及閱讀建議,希望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的精髓與情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靈魂的成長與人生中的經歷,強調個體的內在驅動力與開放心態對於生活體驗的重要性。文章中指出,靈魂的目的不在於物質獲得,而是在於透過多樣的職業與挑戰來學習與成長。最終,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內心的平靜,讓人勇敢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靈魂的成長與人生中的經歷,強調個體的內在驅動力與開放心態對於生活體驗的重要性。文章中指出,靈魂的目的不在於物質獲得,而是在於透過多樣的職業與挑戰來學習與成長。最終,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內心的平靜,讓人勇敢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logline,介紹了兩種思考方式。類型強化型重視故事的類型,透過突出類型來吸引觀眾;而主角欠刁型則強調主角的個性缺陷,並展示其在遭遇挑戰後的成長過程。正確的logline能有效吸引目標觀眾,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logline,介紹了兩種思考方式。類型強化型重視故事的類型,透過突出類型來吸引觀眾;而主角欠刁型則強調主角的個性缺陷,並展示其在遭遇挑戰後的成長過程。正確的logline能有效吸引目標觀眾,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Thumbnail
面對如何選擇題材的迷茫,探討了電影、關鍵字趨勢與自我表達之間的矛盾。透過與電影的共鳴,作者表達了對寫作過程中自我對話的珍視,並希望能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滿足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感。最後,作者強調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與世界的連結如何帶來創作的靈感。
Thumbnail
面對如何選擇題材的迷茫,探討了電影、關鍵字趨勢與自我表達之間的矛盾。透過與電影的共鳴,作者表達了對寫作過程中自我對話的珍視,並希望能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滿足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感。最後,作者強調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與世界的連結如何帶來創作的靈感。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賞: 深入探討內心衝突和如何走向心靈的覺醒。學會認識真我,超越內耗,重新發現生命的奇蹟: 一、內耗的探索:心靈的困境 二、真正的自我:不再受束縛的靈魂 三、小我與真我:內心的對話與掙扎 四、心靈的開悟之旅:超越內耗,體驗心靈的開悟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賞: 深入探討內心衝突和如何走向心靈的覺醒。學會認識真我,超越內耗,重新發現生命的奇蹟: 一、內耗的探索:心靈的困境 二、真正的自我:不再受束縛的靈魂 三、小我與真我:內心的對話與掙扎 四、心靈的開悟之旅:超越內耗,體驗心靈的開悟
Thumbnail
團隊教練工具:卡普曼戲劇三角 角色翻轉工具: (1)指責者到挑戰者:釐清事實、訴諸邏輯。先抽離情緒,從對情緒和身份攻擊,轉到對事實的陳述。(聚焦區分事實和判斷) (2)拯救者到教練:使用靈魂六問,激發對方尋找初心提升積極性,共同擔負責任。 角色翻轉策略: (1) 善用情緒力量 (2)調整注意焦點
Thumbnail
團隊教練工具:卡普曼戲劇三角 角色翻轉工具: (1)指責者到挑戰者:釐清事實、訴諸邏輯。先抽離情緒,從對情緒和身份攻擊,轉到對事實的陳述。(聚焦區分事實和判斷) (2)拯救者到教練:使用靈魂六問,激發對方尋找初心提升積極性,共同擔負責任。 角色翻轉策略: (1) 善用情緒力量 (2)調整注意焦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