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客印

含有「潘客印」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潘客印說,每一次回到社頭,心就會變得很巨大。回家之後,他不用再害怕、擔心自己的心因為變得巨大,所以擠壓到在台北停紅綠燈的機車騎士、一起擠捷運的上班族。後來他在想,為什麼搬到台北之後,會開始強調自己是彰化社頭來的,為什麼更喜歡說台語:「可能對我來說,這是住在都市的時候給自己的氣力,按呢著袂閣驚惶。」
Thumbnail
很久沒有觀賞台灣本地劇情片,適逢教會弟兄陳立力、林淑貞伉儷提及女公子陳巧為《我家的事》(Family Matters)擔任美術組場景設計,引發團契小組的觀影興趣。今日在台中大魯閣新時代電影院,與十一位親友一同欣賞,觀畢深感欣慰。以下,嘗試從主題、敘事、角色、影像與意義等層面,提出若干觀察。
Thumbnail
一切都是從台通開始 雖然現在通勤的時間變短了,積了一堆想聽的節目沒什麼機會聽,但台通是我一看到新單集就會優先聽的(還不是因為「笑死,文盲」讓我入坑)。那天聽到他們訪潘客印,一開始還在想說,這是哪號人物?後來才知道,他是導演,而且最近有作品上映。談電影的部分其實並沒有佔到太多的篇幅,但從他口中聽到的
Thumbnail
一部電影,一個家庭,一家四口的故事。電影的美妙之處在於,即使情節和觀者的生命經驗不盡相同,卻能與之產生共鳴。雖然寫的是「這一家的事」,但觀者肯定能在其中看見自己家的事。《我家的事》把家庭的紐帶、糾結與愛意,真誠地搬上大銀幕。
Thumbnail
前陣子常看到四個字看得有點膩,在看《我家的事》的時候突然又浮現了:台灣感性。這整部片就是滿滿的標準的台灣感性。在門口燒金紙或烤肉,機車四貼或門口停車的抱怨,吃家庭牛排或打象棋,透天厝牆上貼的掛的,還有媽媽的靠夭叫囂,就連導演說故事的溫吞口吻也是,那些沒有說完的含蓄,通通都是道地台灣味。  
Thumbnail
  潘客印執導、鄭有傑監製的台灣國片《我家的事》一如片名,是一部以「家」為核心的電影,藉由平凡的生活場景和演員的細膩演出,交織成家人間複雜糾結的情感。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