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困局:香港短片比賽停辦背後的矛盾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2024年香港電影的重要事件,ifva宣布停辦絕對是其中之一。作為香港最重要的短片比賽之一,停辦無疑是對香港短片界的嚴重打擊,也讓大眾驚訝之餘,相信其影響將在未來逐步浮現。有鑑於此,筆者從金像獎及香港電影發展角度,作出一些思考:

一﹒金像獎及電影工業的矛盾

金像獎作為工業獎項,選擇不設短片獎,部分行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ifva及鮮浪潮已頒發短片獎項,若金像獎再設短片獎,恐有獎項重疊之嫌。問題在於金像獎機制與ifva及鮮浪潮完全不同,金像獎設短片獎,根本不會對ifva及鮮浪潮有任何衝突,所以即使ifva及鮮浪潮存在,金像獎依然值得設立短片獎。

如果金像獎因上述原因不設短片獎,那麼長片獎項是否也可取消,畢竟電影評論學會和導演會等亦有頒發?若以已有相關獎項為由而不設短片獎,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另外,金像獎不設短片獎,亦涉及香港傳統電影工業如何定義何為電影的問題。有部分行內人士對電影的定義相當狹窄,只視商業發行的長片為電影,卻忽視了短片的存在。

二﹒違反世界潮流的電影發展

注重短片發展,例如舉辦短片比賽和短片節,是當前世界影視發展的趨勢,也被視為新導演邁向長片拍攝的重要台階。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短片比賽卻消失,另一個重要比賽--鮮浪潮亦不獲政府資助。這不僅違反了世界影視發展的趨勢,也讓青年影人失去了發揮才華與事業發展的機會。尤其在香港電影工業日漸萎縮的情況下,長遠而言,這將對香港電影提拔新人才造成深遠影響。

大家也知道ifva及鮮浪潮應對的挑戰,涉及政治問題,畢竟兩者曾放映所謂的政治敏感題材短片,兩者亦曾受政治方面的壓力。這不禁令人深思:香港電影的發展究竟給人怎樣的觀感?近年香港電影題材和風格已經偏向保守,加上政治上的限制,香港電影無論是作品還是發展方面,究竟吸引力還有多大呢?誰人還對香港電影的未來感到樂觀呢?

香港電影未來的危機

隨著ifva的停辦,加上傳統電影工業對短片的保守看法,香港短片界的前景無疑更加黯淡。這不僅關乎短片的生態,也涉及整個電影業的創作空間與長遠發展——香港能否在世界電影潮流中重拾定位,並為新一代影人創造更多機會,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挑戰。不過一個健康的電影業,只有在支持創意和保護藝術自由的基礎上才可發展,否則作品得不到免受侵犯的保障,香港電影將難以擺脫日漸保守與封閉的窘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記電影會:袁廸旗
24會員
51內容數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2024/08/30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一連八日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早前於北京各大戲院舉行,筆者有幸當時身處北京,參與這個非常年青的電影節。 鑑於筆者有工作在身,加上電影節中不少電影,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已經放映(例如羅伊安德遜系列),甚至已經在香港上映(例如《冬日重甦》、《飛鳥俠》),使筆者在北京國
Thumbnail
2024/08/30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一連八日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早前於北京各大戲院舉行,筆者有幸當時身處北京,參與這個非常年青的電影節。 鑑於筆者有工作在身,加上電影節中不少電影,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已經放映(例如羅伊安德遜系列),甚至已經在香港上映(例如《冬日重甦》、《飛鳥俠》),使筆者在北京國
Thumbnail
2024/07/17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Thumbnail
2024/07/17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Thumbnail
2024/02/02
(原文於2014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為時一星期、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於十月二十六日完滿結束,來世界各國八十三部學生短片,並分為國際組及國內組(包括港澳台的短片),分別競逐多個獎項,而得獎名單如下: 金獎《應用保衛戰》美國電影學院 銀獎《遺留之殤》南加州大學
Thumbnail
2024/02/02
(原文於2014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為時一星期、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於十月二十六日完滿結束,來世界各國八十三部學生短片,並分為國際組及國內組(包括港澳台的短片),分別競逐多個獎項,而得獎名單如下: 金獎《應用保衛戰》美國電影學院 銀獎《遺留之殤》南加州大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 香港的港產賀歲片,近年口碑每況愈下,2025 年初,更有報導率先預示香港影業的寒冬期。今年度的賀歲片作為影圈的強心針,卻引發影評人和演員的隔空對峙。電影評論和電影圈,向來的關係該是相輔相成,可這個「成」字,始終是偏袒市場需求,如果是「誠」,行嗎?
Thumbnail
◖◖ 香港的港產賀歲片,近年口碑每況愈下,2025 年初,更有報導率先預示香港影業的寒冬期。今年度的賀歲片作為影圈的強心針,卻引發影評人和演員的隔空對峙。電影評論和電影圈,向來的關係該是相輔相成,可這個「成」字,始終是偏袒市場需求,如果是「誠」,行嗎?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Thumbnail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Thumbnail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Thumbnail
超越獎項的填詞L / 卻空洞無物的金手指,都反映著現今的香港
Thumbnail
超越獎項的填詞L / 卻空洞無物的金手指,都反映著現今的香港
Thumbnail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2023年的香港電影可謂不乏話題、甚或特殊的一年。年初《毒舌大狀》破香港票房紀錄,甚至有人高呼香港電影踏入小陽春;但到下半年已明顯後勁不繼。另外也有過往較少出現的議題如紀錄片倫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香港代表等爭議。不過在筆者看來,2023年香港電影情況,在之後會如何發展呢?筆者當中有不少疑問
Thumbnail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早前《施政報告》中的電影政策,可以視為笑話,甚麼推動香港與外國合作拍電影、資助開拓大陸電影市場,要不跟過往政府論調相近,毫無創新之餘,看不對電影業有任何幫助。外國公司及電影工作者,有何誘因與香港合作呢?他們要否或是否願意遵守國安條例呢?香港電影開拓大陸市場已久,當中曾出現不少爭議,加上大陸各種審查及
Thumbnail
《給十九歲的我》獲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不意外。意外是監製方又一次自製公關災難,顯然他們認為攝製方遭受霸凌,獲獎是平反、是公正。別儍了,最佳電影是一個獎項而已,不代表那部電影公認年度最佳。《十年》也得過最佳電影,它是一部「好」電影嗎?時勢使然,投票者希望它獲獎而已。 選民是理性的,但投票這個行為不是。
Thumbnail
《給十九歲的我》獲本屆金像獎最佳電影,不意外。意外是監製方又一次自製公關災難,顯然他們認為攝製方遭受霸凌,獲獎是平反、是公正。別儍了,最佳電影是一個獎項而已,不代表那部電影公認年度最佳。《十年》也得過最佳電影,它是一部「好」電影嗎?時勢使然,投票者希望它獲獎而已。 選民是理性的,但投票這個行為不是。
Thumbnail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Thumbnail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Thumbnail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最近《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兩齣港產片票房成績優異,讓部分人士再度高呼港產片復興的聲音。不過,筆者對此反應頗為反感,明顯地把電影業的復興看得非常簡單,以為高票房就代表電影業發展良好,實際香港電影業仍充滿隱憂。 一.不客觀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飯戲攻心》,乃至《闔家辣》和《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有
Thumbnail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Thumbnail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