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從電影到社會——《愛與希望之街》得到的啟發

更新於 2024/08/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上圖片,電影《愛與希望之街》

網上圖片,電影《愛與希望之街》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於實現會社舉行電影《愛與希望之街》的放映會,雖然在大島渚眾多作品中,《愛與希望之街》受關注程度遠不及《感官世界》、《日本之夜與霧》等具爭議之作,但在現今香港背景下回顧這齣電影,卻有另下番味道。

大島渚成長的年代,社會出現重大變化,這群生長於四五十年代的年青導演,他們沒有參與二戰,卻是戰後的最大受害者。二戰後,日本經濟崩潰,百廢待興,失業及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加上美日安保條約,政治上的無力感,使得當時年青一代的價值觀,與上一代的截然不同。

面對重重困局,當時日本年青人開始反思上一代的價值觀,質疑上一代對天皇的服從;亦認為上一代對天皇的絕對服從,因而帶來戰爭,是戰爭的支持或參與者,從而帶來今天的困局。

當中一群年青人走進片廠後,他們以新的美學和價值觀,拍攝他們的作品。

一九五九年,松竹片廠的大島渚拍攝他的處女作《愛與希望之街》(以下簡稱為《愛》片),當時,《讀賣》週刊以「松竹新浪潮」來形容《愛》片的首映。自始,評論界都以「松竹新浪潮」來形容當時松竹片廠、一群年青導演所拍的獨特風格之作品。

除了大島渚外,這群年青導演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對松竹片廠的諸多制肘感到不滿,亦對松竹的前輩如小津安二郎之風格,作出不少批評,認為小津的電影未能反映當時日本社會,而且中產味濃,用現今用語,即「離地」。

與前輩的「離地」作品相比,《愛》片的確寫實得多,反映出當時社會貧富階層的差距,以及出身於貧窮家庭的少年無法改變現況之憤怒,而不再父輩電影般女兒嫁了,父親捨不得的所謂家庭劇。

不過在大島渚或「松竹新浪潮」眾多作品來看,《愛》片的水平和風格不算突出,劇作以及拍攝手法工整,以不平行鏡頭交代人物內心矛盾,沒有日後的實驗性影像風格,也沒有大島渚一貫的性愛、反軍國主義題材。但片中的反建制、對社會的批判色彩依然明顯,例如片頭以一遍貧民區和工廠的大遠景鏡頭,以交代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大街上整潔繁華,但不容許男主角於街上擺檔,而貧民區上全是沙泥路(當中有數場是下雨),突顯社會發展下階級之矛盾。

除此之外,《愛》片亦有明顯對父權的批判,除了男主角外,片中幾乎沒有男角色是正面的。富家女的父親和哥哥都對男主角存有偏見,尤其是哥哥把連繫男主角和富家女的鴿子射殺,仿如把他倆不同階層的友誼粗暴打斷;甚至其他小角色也不見得正面,例如把男主角趕走的警察、與男主角打架的青年。富家女的父親和哥哥有財有勢,對所謂的道德擁有話語權,例如認為男主角賣鴿子的手法是誠信問題;相比之下,片中的女角色更顯得弱勢,處於被動位置。男主角的母親生病、妹妹過於年幼,而富家女和老師則處於愛莫能助的狀態;因為她們即使有地位,但仍只能屈服於男性權力底下。

雖然電影獲得好評,可惜,《愛》片當時遭到松竹的冷待,因為片中涉及激進主題和犯罪情節,違背了松竹的宗旨,於是影片被安排在一間鄉村的二流影院放映,此事令大島渚深感不滿。

反建制、對父權和社會的批判,一直存在於大島渚的電影,並將之風格化。直至《日本之夜與霧》,大島渚正式與松竹鬧翻,離開松竹並成立獨立電影公司創造社,創作更具批判和爭議性之作如《日本春歌考》、《儀式》等。

在放映後的交流會中,有觀眾指出片中提及的社會問題如貧富階級衝突,與香港相似;筆者同意該說法,畢竟,放映會的附近,就是即將被清拆而興建商廈的同德大押。有錢人擁有一切權力,市民沒有話語權,繼而抗爭,綜觀世界電影史,不少電影運動都與其社會變遷悉悉相關。至於香港會否有第二股新浪潮,不知道,不過相信不少觀眾樂於看見港產片出現變化,而不是由一批「離地」港產片當道。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年前,筆者成立「筆記電影會」(以下簡稱電影會);不經不覺,「筆記電影會」已踏入九周年。這九年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亦深感體會在香港經營一個小型藝術組織之困難。筆者趁這九周年,略談當中的挑戰。 無論是「筆記電影會」還是其他組織,網絡宣傳特別是社交媒體宣傳,成為了最重要的活動宣傳渠道;不過這種宣傳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舉行了電影《小畢的故事》的放映會,《小畢的故事》(以下簡稱為《小》片)乃為「台灣新電影」早期名作之一,講述一名男孩成長的歷程。 這樣的簡介,看似普通,不過,放諸於當時台灣社會變遷,卻會對《小》片有更多的聯想。1979年,台灣發生「美麗島事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筆記電影會」首次放映會 五年前的八月三十日,「筆記電影會」首次舉行公開放映會!  那天,在富德樓的「實現會社」,「實現會社」的職員也幫忙協助,放映會最終數名觀眾入場,當中也有筆者的朋友。當時放映的是大島渚的《愛與希望之街》,片長約一小時,而映後談也是一小時,大家談論不同的電影話題⋯⋯  由富德樓的
 「筆記電影會」首次放映會 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四日,「筆記電影會」成立五周年! 沒有慶祝活動,因疫情關係,本來今年不少計劃都要延期,包括每月舉行的獨立片放映及收集影片計劃,現不知何時能實現。 五年前筆者還是學生,當初為何成立「筆記電影會」,是因為一個座談會啟發的。五年來,起初由富德樓的「實現會社」舉
舉行一個沒有海報、沒有宣傳單張、沒有英文介紹的電影節。    更沒想到筆記電影節在風雨飄搖的局勢下誕生,曾想過延期,但延到何時呢?倒不如如期舉行!就算碰著遊行等大型社會運動又如何?沒有觀眾又如何?大不了自己一個人看!反正我不是策展人的話,也可能走上街頭,而不是在室內看電影。    這次參與人數的確甚
九年前,筆者成立「筆記電影會」(以下簡稱電影會);不經不覺,「筆記電影會」已踏入九周年。這九年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亦深感體會在香港經營一個小型藝術組織之困難。筆者趁這九周年,略談當中的挑戰。 無論是「筆記電影會」還是其他組織,網絡宣傳特別是社交媒體宣傳,成為了最重要的活動宣傳渠道;不過這種宣傳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舉行了電影《小畢的故事》的放映會,《小畢的故事》(以下簡稱為《小》片)乃為「台灣新電影」早期名作之一,講述一名男孩成長的歷程。 這樣的簡介,看似普通,不過,放諸於當時台灣社會變遷,卻會對《小》片有更多的聯想。1979年,台灣發生「美麗島事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筆記電影會」首次放映會 五年前的八月三十日,「筆記電影會」首次舉行公開放映會!  那天,在富德樓的「實現會社」,「實現會社」的職員也幫忙協助,放映會最終數名觀眾入場,當中也有筆者的朋友。當時放映的是大島渚的《愛與希望之街》,片長約一小時,而映後談也是一小時,大家談論不同的電影話題⋯⋯  由富德樓的
 「筆記電影會」首次放映會 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四日,「筆記電影會」成立五周年! 沒有慶祝活動,因疫情關係,本來今年不少計劃都要延期,包括每月舉行的獨立片放映及收集影片計劃,現不知何時能實現。 五年前筆者還是學生,當初為何成立「筆記電影會」,是因為一個座談會啟發的。五年來,起初由富德樓的「實現會社」舉
舉行一個沒有海報、沒有宣傳單張、沒有英文介紹的電影節。    更沒想到筆記電影節在風雨飄搖的局勢下誕生,曾想過延期,但延到何時呢?倒不如如期舉行!就算碰著遊行等大型社會運動又如何?沒有觀眾又如何?大不了自己一個人看!反正我不是策展人的話,也可能走上街頭,而不是在室內看電影。    這次參與人數的確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近鄉、在地化是面對環境與文化問題的可行方法,應受到支持與認同。這篇文章推薦觀看相關影片。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这几天看了几部日系电影,好适合这个20几度的天气。今日阳光和煦,风也好温柔。在河濑直美的镜头下,光影重重叠叠,有山、有海,那就是温暖和希望。 初看片名,以为是一部漫长而冗杂的文艺片,其实不然。在充满日式美学的镜头下,呈现出背后深沉的议题:比如未婚先孕、领养制度、身份认同、边缘少女等。整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Thumbnail
「電影不能改變世界,人才能改變世界。電影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時間的流逝變得甜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近鄉、在地化是面對環境與文化問題的可行方法,應受到支持與認同。這篇文章推薦觀看相關影片。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電影觀後感分享,內容描述了對於臺北電影節的一部日本電影異國日記的感想。著重於該電影故事情節的內容和影片的觀影感受,以及對該片在漫畫劇情交代上的期待。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这几天看了几部日系电影,好适合这个20几度的天气。今日阳光和煦,风也好温柔。在河濑直美的镜头下,光影重重叠叠,有山、有海,那就是温暖和希望。 初看片名,以为是一部漫长而冗杂的文艺片,其实不然。在充满日式美学的镜头下,呈现出背后深沉的议题:比如未婚先孕、领养制度、身份认同、边缘少女等。整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Thumbnail
「電影不能改變世界,人才能改變世界。電影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時間的流逝變得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