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島上的Fan

含有「住在島上的Fan」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提出了發現人生意義的三種途徑,很有意思。《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和《培養感受力》感受不深,但適合用來和朋友交流。
Thumbnail
一月鬧書荒,朋友推薦了兩本書:《陳之藩散文集》出自電機工程學者,文字清雅,我也很喜歡;《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是哲學入門,從三個出發點討論「何謂正義」,例證豐富,通俗易明。
Thumbnail
這些小東西的到訪,大概是我獨居最感脆弱的時候了,或許這也是畏懼未知的一種表象。練習直面恐懼,慢慢學會與蟲共居,或忽視、或請走、或捕殺,害怕和不適也越來越少。
Thumbnail
喜歡趴在海裡看水中的世界,寄蜉蝣於天地,難得想「隨波逐流」。偶爾會忘記身體的存在,形無所待。教練說我愛吐泡泡,或許我某輩子做過魚吧,泡泡裡藏著很多故事。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6/18
謝謝您的分享💚
環島第三晚風雨交加,高達50節的陣風和14米的浪花讓我再生畏懼。一分一秒等待日出時,我思索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那晚過後,我意識到黑夜總會過去,沒有什麼是我熬不過去的。
Thumbnail
小島北面有條長橋,連接著另一個小小島「大利」,島上原有個灰窯廠,如今人煙稀少。第一次過去時是夜晚,自己嚇自己半途折返。白天再去,發現不少有趣的佈置。我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小島了,喜歡那些貼地的藝術和從容。
Thumbnail
親人未必理解,伴侶會離開,朋友亦非時刻在,只有自己永遠可以依靠。想要的自己爭取,想做的自己計畫,接受獨行的狀態,接受沒人會來。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不必干涉他人命運。
Thumbnail
她說我總歸需要三種生活:日常的、藝術的、冒險的。大家的生活各有面向,年歲漸長,我寧願和真正有興趣的人去做某件事,無人作陪亦無妨。有交集時珍惜,獨行時享受,這樣再好不過了。
Thumbnail
環島第一晚是在濕冷和害怕中度過的,風速30節,浪高近10米,插曲不斷。黑夜中回想過往,和人的連結給了我力量。我從未如此期待過日出,也未如此察覺到自己對黑暗的恐懼和對自身的設限。
Thumbnail
墨綠天鵝絨窗簾下放著張白色小餐桌,墊著學生送的藍底白花手工地毯,自成一格——就差個實木矮櫃。念頭一動,胡桃木實木矮櫃就出現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