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CS

含有「BECCS」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英國政府公布溫室氣體移除(GGR)商業模式,核心為 15 年期差額合約(CfD),透過保障收益、資本補助與獎勵機制,降低企業推動碳移除的財務風險。初期僅限 BECCS 與 DACCS 專案,並以英國標準協會暫行方法作為品質門檻。分析師認為此舉標誌產業轉折,但複雜的 CfD 設計與標準延宕恐成挑戰。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DR#碳移除#碳交易
本文深入探討碳移除 (CDR) 碳權及其在航空業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中的關鍵角色,分析 CDR 市場機制、現況、挑戰與機會,並特別關注航空業如何參與CDR市場,包括投資策略、政策考量及與永續航空燃料 (SAF) 的協同效應。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碳移除
自 2022 年市場重置以來,全球碳市場焦點逐漸由交易量轉向專案完整性。最新 BNEF 預測指出,未來能提供可測量且具持久減碳效益的專案,無論是自然型解方、工業減排,或先進碳移除技術,都將獲得買方青睞並享有價格溢價。不同治理情境下,市場供給與價格路徑雖然差異顯著,但碳市場在氣候金融中的核心角色不變。
Thumbnail
PACM-avatar-img
1 天前
完整性的核心,就是避免重複計算! 在所有碳信用體系中,唯有東道國(Host Country, HC)的 NR(National Registry,國家總帳本),才能真正證明減量或移除成果的唯一性的減緩成果MO。 任何國際自願性標準——無論是 Verra、Gold Standard、Puro.Earth……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原因在於: 1. "VCC(自願性碳信用)" 無法切割、也無法證明它與 國家自主貢獻(NDC) 的歸屬關係; 2. 一旦缺乏國家層級的 調整(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A),同一份減碳成果就可能同時被企業與國家各自宣稱,形成「一減兩算」。 因此,只有政府能作莊,透過國家總帳本控管,並經由授權與調整程序,才能確保碳信用的唯一性與真實性。 沒有這一層保證,再多國際標章或認證,也無法避免「幻影碳信用」的風險。
工程化碳移除被視為達成全球淨零目標的關鍵,但最新研究指出,若忽視建設與運轉過程中的隱含排放,市場恐出現「幽靈碳權」──實際並未發生的減碳卻已被計入與出售。透過攤提排放數據,專案在早期甚至可能是淨排放者,卻仍能過度發放碳權,對市場信任構成重大威脅。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2025 年碳移除(CDR)市場迎來空前成長,上半年碳權銷售創新高,生質能類型如 BECCS 與生物炭占交易量九成以上,成本低且具規模化優勢。Microsoft 等大型買家透過長期採購推動市場擴張,並提升透明度與品質標準。雖 DAC 仍主導收入,占比 67%,但多元技術與 dMRV 正改變市場格局。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本文介紹2025年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報告,涵蓋碳捕捉技術(化學吸收法、物理吸收/吸附與膜分離法、鈣循環/直接碳酸化、氧燃燒/整合循環、其他捕獲技術)、碳運輸技術(壓縮與泵送、管線與船運)、碳儲存與監測技術(地下儲存基礎設施、地質儲存與數位監測)等面向,並列舉各技術關鍵案例與成熟度(TRL)。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CS#BECCS#氣候行動
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發布的 2025 年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探討當前哪些技術方法被認可為碳移除,並定義其規範。報告著重於原則性問題,提供共通定義和廣泛適用的品質基準,促進 CDR 市場成熟,實現有效氣候行動。報告涵蓋自然型和混合/工程型兩大類九種方法,並基於六項基本原則。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碳捕捉與封存正從小規模邁向全球部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處理容量將成長四倍,年捕碳量達4.3億公噸。在各國政策與資金加持下,CCS 已逐漸擴展至水泥、鋼鐵、氫能與發電等領域。然而建置時程長、成本高與發展不均等挑戰仍待克服。儘管 CCS 預期僅能涵蓋全球減碳目標6%,其在難以去碳化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CS#BECCS#DAC
本文探討美國碳移除產業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所面臨的挑戰與轉變。在拜登政府時期,CDR 產業蓬勃發展,獲得大量政府資金支持;然而,川普政府的政策轉向,導致聯邦政府資金縮減,政策支持減弱。儘管如此,部分業者仍持樂觀態度,認為自願性碳市場的成長以及全球對潔淨能源的需求,將持續推動 CDR 產業發展。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全球對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的關注與日俱增,預計未來數年內投資總額將突破 800 億美元,成為各國邁向淨零的重要策略工具。從工業減碳、低碳氫能生產,到企業購買碳移除憑證, CCS 正擴展應用領域。儘管距離達成《巴黎協定》所需的規模仍有落差,專家認為 CCS 可填補再生能源難以處理的排放缺口。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移除#氣候行動#C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