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制定 CDR 評級準則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前言

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推出了 2025 年版本的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詳細敘述了對於當前哪些技術方法認可為碳移除,並且又有哪些規範。

不同技術方案的本質細節差異性相當大,因此報告主要內容著重於原則性問題,有哪一些要素是屬於必要條件,而有哪些是屬於加分項目。

背景說明

發佈者與合作關係

這份報告是由Microsoft(微軟)和Carbon Direct共同開發並發佈的。Carbon Direct的使命是協助組織從氣候目標邁向實際行動,結合氣候科學、政策和碳市場的專業知識,提供碳排放足跡、可行的減排策略以及高品質的二氧化碳移除(CDR)服務。

Microsoft則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負排放,並計畫在2050年前移除自公司成立以來所有累積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量。為達成此目標,Microsoft已大幅增加其高品質CDR的採購量,例如在2024財年採購了超過2200萬噸。

目的與重要性

科學顯示,除了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外,還必須迅速擴大CDR規模。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指出,全球社群需在2100年前移除1000億至1兆噸的二氧化碳,才能將持續升溫限制在不超過1.5°C,這意味著到本世紀中葉,大規模CDR專案每年需移除50億至100億噸二氧化碳。為達成此目標,所有可行的CDR方法都需要快速擴大和部署。

Microsoft和Carbon Direct在過去五年觀察到,新興的CDR產業存在一個關鍵挑戰,即許多CDR專案在建立基準、持續監測、報告和驗證等方面存在品質差距。市場上缺乏一個共通的框架來定義「一流」的CDR專案。這份報告的目標之一便是提供一個共通的定義和廣泛適用的品質基準,以促進CDR市場的成熟,從而實現公正、有效的氣候行動規模化。

此2025年更新版主要有兩個關鍵目標,一是支援和引導Microsoft的CDR採購提交,二是更廣泛地推動高品質CDR的共通定義。報告強調了當前政策對基於證據的CDR標準的迫切需求,例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和《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為CDR專案提供資金,歐盟的《碳移除認證框架》旨在為自願性CDR碳權設定高標準,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在COP29上通過的第6.4條機制指南。這些發展都強調了公正、科學基礎的CDR原則對於跨部門和跨境氣候行動的緊迫性。 作為指導原則:這些準則旨在幫助CDR專案開發者和買家評估專案品質,涵蓋了高品質CDR專案的基本原則,包括社會危害、效益和環境正義、環境危害和效益、額外性與基準、測量、監測、報告和驗證、持久性以及洩漏。報告還區分了專案「必須」和「應該」考慮的標準,以區分最低可行專案特徵和理想專案特徵。

涵蓋的方法學類別

報告將這些方法學分為自然型 (Nature-Based) 和混合/工程型 (Hybrid/Engineered) 兩大類,具體涵蓋了以下九種方法:

自然型 (Nature-Based) 碳移除方法

  1. 造林、再造林與植被復育 (Afforestation, Reforestation, and Revegetation, ARR):這是指在歷史上沒有森林覆蓋的地區種植樹木(造林),或在曾有森林但已喪失或退化的地區重新種植樹木(再造林),以及對植被進行復育以增強碳儲存和其他生態系統服務。這也包括將樹木融入農業生產系統的「農林業」。
  2. 紅樹林造林 (Mangrove forestation):專指種植或重新種植紅樹林樹種以建立森林覆蓋。鑑於紅樹林特殊的潮間帶生態,其方法學考量也包括潛在的水文復育◦
  3. 改善型森林管理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IFM):透過改變現有森林景觀的管理方式來增加碳儲存,包括延遲木材採伐、減少衝擊伐木以及其他林業調整措施。
  4. 土壤碳 (Soil Carbon):透過採取新的保育措施、再生農業管理或土壤微生物管理,以增加碳在土壤中的儲存量。
  5. 農田強化岩石風化 (Enhanced Rock Weathering in Croplands, ERW):在農田中撒佈鹼性碎礦物。這些礦物的自然風化過程會從大氣中移除碳,形成碳酸鹽物種。

混合/工程型 (Hybrid/Engineered) 碳移除方法

  1. 生物質碳移除與儲存 (Biomass Carbon Removal and Storage, BiCRS):利用光合作用結合一些處理步驟,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移除,並將生物碳儲存在長效儲存庫中,無論是地下還是耐用產品中。主要途徑包括生物炭生產與儲存、木材採集與儲存,以及透過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及儲存 (BECCS) 等途徑進行生物二氧化碳的地質封存。
  2. 非生物海洋二氧化碳移除 (Abiotic marine carbon dioxide removal, mCDR):利用海洋的物理循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海洋生態系統來移除大氣中的CO2並持久儲存。具體而言,此準則聚焦於「海洋鹼度增強 (Ocean Alkalinity Enhancement, OAE)」和「直接海洋移除 (Direct Ocean Removal, DOR)」兩種非生物途徑。
  3. 碳礦化 (Carbon Mineralization):廣泛指CO2與鹼性礦物中的離子反應形成穩定碳酸鹽的所有途徑。這種方法將碳結合在岩石中,包括地下(原位)和地上(異位)儲存。
  4. 直接空氣捕捉 (Direct Air Capture, DAC):透過機械和化學系統從環境空氣中移除並濃縮CO2。捕獲的CO2隨後被處置於長期碳匯中或作為原料使用。

高品質碳移除之定義與評級

高品質碳移除的定義

報告明確指出,高品質的二氧化碳移除專案,其核心環境服務在於必須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CO2),並在其合約期限內進行儲存

這項服務的交付與否,主要由以下原則決定:外加性(Additionality)、持久性(Durability)、有限的洩漏(Limited Leakage),以及測量、監測、報告和驗證(MMRV)。此外,高品質的專案還必須保障受專案影響的人民和生態系統福祉。

高品質碳移除評級方式之基本原則

以下是構成高品質 CDR 專案的六項基本原則:

  1. 社會危害、效益與環境正義 (Social harms,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定義與目標:高品質 CDR 專案應包含強大的危害預防、危害減輕和有意義的效益分配要素。這包括防止對人民和社區造成新的社會危害,並支持減少現有危害。
    1. 「必須」考量:
      1. 記錄對社區健康影響的低風險證據,並實施監測、披露和減輕健康風險的策略。
      2. 遵守專案區域附近社群諮詢的國家、州和/或地方協議(例如: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 FPIC)。
      3. 遵守與當地社區分享利益協議相關的任何法律。
      4. 確保專案不會加劇或導致對附近和邊緣化社區產生新的負面影響,並提供監測和減輕策略。
      5. 保證專案區域內及附近社區不會被驅逐,無論是身體驅逐還是收入活動驅逐。
      6. 記錄與當地社區(包括原住民,如果存在)在專案整個生命週期中的持續直接和透明的參與。
      7. 避免開發、擾動或限制進入被合法指定為文化敏感的土地,並為社區和當地利益相關者認定為具有文化和生態意義且可能受專案活動影響的土地提供減輕計畫。
      8. 在專案提案中明確說明工人薪酬,並確保工人獲得當地生活的工資。
      9. 明確說明任何與工人相關的健康和安全影響,並提供最佳實踐培訓和報告渠道。
    2. 「應該」考量:
      1. 以「協作」層級與當地社區互動。
      2. 促進當地社區的長期可持續生計和經濟機會。
      3. 確保專案聲稱的任何社會效益都被適當的指標追蹤。
      4. 清晰闡明專案效益的分配公平性,確保弱勢、邊緣化和脆弱人口在專案生命週期中參與並獲得經濟賦權和財富。
  2. 環境危害與效益 (Environmental harms and benefits) 定義與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系統的負面影響,並透過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和基本生態功能來促進環境效益。
    1. 「必須」考量:
      1. 從相關地方、州/省和聯邦當局獲得所有必要的法律許可和操作批准。
      2. 評估和記錄專案活動可能對周圍生態系統(例如:土壤健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3. 記錄監測突發影響(例如:火災和溢出)以及慢性或累積影響(例如:土地利用變化或持續污染物排放)的計畫。
      4. 透明地報告任何有毒和/或持久性環境污染物(包括農用化學品)的使用及其釋放到環境中的風險。
      5. 為專案活動造成的已識別負面影響實施並記錄全面的減輕策略和補救計畫。
      6. 定期告知當地社區已識別的環境風險以及監測和減輕計畫。
      7. 實施旨在最大限度減少空氣、水和土地影響的供應鏈策略,包括與專案相關的廢物處理和處置活動。
      8. 避免使用在美國或歐盟被禁止的工業化學品和殺蟲劑。
    2. 「應該」考量:
      1. 實施促進生態系統服務(例如:潔淨空氣、水或棲息地恢復)的策略。
      2. 實施監測和報告目標效益的計畫。
      3. 優先與當地組織和產業合作,以減少與長供應鏈相關的排放和環境風險。
  3. 外加性與基準線 (Additionality and baselines) 定義與目標:移除碳額度是「外加」的,如果沒有碳資金,它們就不會發生。基準線是在沒有碳資金的情況下會發生的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影響的保守估計。
    1. 「必須」考量:
      1. 證明實施專案需要碳資金。
      2. 證明專案不是現有法律、法規或其他具有約束力義務所要求的。
      3. 證明在缺乏財政或監管激勵的情況下,專案活動並非常見做法。
      4. 根據最具科學、經濟和法律合理性的碳儲量和流量基準線來量化專案聲稱的移除量。
      5. 基準線必須保守、專案特定和地點特定,並考慮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儲量和流量的近期和預期變化。
    2. 「應該」考量:
      1. 提供完整的專案財務資訊,以證明財務增量性。
      2. 對關鍵專案成本變量進行敏感性分析。
      3. 識別並報告專案活動與國家或次國家氣候減緩政策之間的任何潛在衝突或重疊。
  4. 測量、監測、報告與驗證 (Measurement,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MRV) 定義與目標:涉及開發和遵守長期監測專案的計畫。碳測量或專案層級的碳核算,報告使用可重複和可驗證的溫室氣體量化方法與CDR專案相關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
    1. 「必須」考量:
      1. 在專案開始前制定可靠的MMRV計畫,建立對所有專案績效聲明的持續驗證。
      2. 透過納入最佳可用科學和不斷發展的產業實踐來調整MMRV計畫。
      3. 使用經過同行評審和科學支持的測量方法來量化專案聲稱的淨移除量。
      4. 在準備和提交專案生命週期評估(LCA)時,遵守最佳實踐(例如:ISO 14040和14044標準)。
      5. 保守地納入不確定性,以避免誇大專案的估計CDR。
      6. 在MMRV計畫中設計LCA更新的定期頻率。
      7. 獨立量化和報告排放移除、減排和其他避免的排放,並按溫室氣體類型劃分。
      8. 使用針對專案運營特定條件校準和驗證的模型。
      9. 避免雙重發行和雙重使用信用額度,遵循最佳碳核算指南。 確保專案的MMRV計畫已或將由第三方認證或背書。
    2. 「應該」考量:
      1. 使用區域適當的採樣和數據收集方法來量化與專案相關的排放和移除量。
      2. 獲得計算出的淨移除量的第三方驗證。
      3. 盡可能直接測量專案整個持續期間移除和儲存的碳。
  5. 持久性 (Durability) 定義與目標:儲存的碳抵抗逆轉或重新排放到大氣中的能力。使用「持久性」一詞,因為它不如「永久性」絕對,並承認大多數形式碳儲存固有的時間變異性。
    1. 「必須」考量:
      1. 使用最佳可用科學和相關系統性能指標,記錄並證實移除碳的預計持續時間(以年為單位)。
      2. 實施MMRV計畫以監測儲存的碳,在監測期間可靠地檢測逆轉事件,並收集足夠的證據以可靠預測後監測期間直至規定持久性期限的逆轉事件可能性。
      3. 使用最佳可用科學,保守估計專案的逆轉風險,包括對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規劃。
      4. 確定碳儲存逆轉的責任人及其責任期限。
    2. 「應該」考量:
      1. 將專案設在逆轉風險較低的區域,並實施持續的風險減輕措施。
      2. 確保專案執行期間達成的協議包含在專案運營生命週期及之後減輕逆轉風險的措施。
      3. 依賴保險型產品(例如:緩衝池)來應對逆轉風險。
  6. 洩漏 (Leakage) 定義與目標:經濟洩漏是指溫室氣體排放從專案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理位置。這通常發生在CDR專案減少當地供應,而對排放活動產出的市場需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
    1. 「必須」考量:
      1. 保守地核算專案造成的市場洩漏的碳影響,包括國內和國際洩漏,或明確證明專案避免了任何洩漏。
      2. 設計專案以避免直接導致活動轉移洩漏,並保守核算任何發生的此類洩漏。
      3. 記錄所有潛在的洩漏來源,並實施減輕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專案生命週期內不需要的洩漏結果。
      4. 證明用於量化洩漏的假設和方法的合理性。
    2. 「應該」考量:
      1. 設計專案活動以降低誘發市場洩漏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當碳移除遇上F1:科技巨頭與賽車運動的新氣候實驗場
美國碳移除產業在政策逆風中尋找新出路
微軟採購永續林業管理碳權,為企業淨零立下新標竿
Planet2050 啟動永久性碳移除首輪徵案
造林碳抵換不可行?財務與空間的限制
海水淡化結合碳移除:潛力巨大,挑戰重重
海水淡化與碳移除的黃金組合:創造技術、成本與環境三贏效益
碳捕捉回歸主流,全球投資逼近 800 億美元
美國推動生質碳移除立法 CREST Act
英國擬將負排放納入碳交易機制
全球森林碳市場:現況、挑戰與改善建議
全球最大生物炭碳移除交易,微軟與 Exomad Green 的氣候行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19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5
碳捕捉與封存正從小規模邁向全球部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處理容量將成長四倍,年捕碳量達4.3億公噸。在各國政策與資金加持下,CCS 已逐漸擴展至水泥、鋼鐵、氫能與發電等領域。然而建置時程長、成本高與發展不均等挑戰仍待克服。儘管 CCS 預期僅能涵蓋全球減碳目標6%,其在難以去碳化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
Thumbnail
2025/07/15
碳捕捉與封存正從小規模邁向全球部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處理容量將成長四倍,年捕碳量達4.3億公噸。在各國政策與資金加持下,CCS 已逐漸擴展至水泥、鋼鐵、氫能與發電等領域。然而建置時程長、成本高與發展不均等挑戰仍待克服。儘管 CCS 預期僅能涵蓋全球減碳目標6%,其在難以去碳化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
Thumbnail
2025/07/14
最新研究指出,人工智慧若應用得當,可望至 2035 年每年減少多達 54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強力助手。從能源管理、智慧農業到交通優化, AI 不僅可提升效率、減少浪費,更有助加速潔淨能源轉型。不過,研究也警示,若缺乏政策引導與公平治理, AI 可能帶來反效果,甚至加劇排放。
Thumbnail
2025/07/14
最新研究指出,人工智慧若應用得當,可望至 2035 年每年減少多達 54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強力助手。從能源管理、智慧農業到交通優化, AI 不僅可提升效率、減少浪費,更有助加速潔淨能源轉型。不過,研究也警示,若缺乏政策引導與公平治理, AI 可能帶來反效果,甚至加劇排放。
Thumbnail
2025/07/11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於 2025 年推出《企業淨零標準》V2 草案,進一步釐清碳權在企業淨零路徑中的輔助角色。草案明確指出,碳權不可替代實質減排,但可在三種情境中發揮補充功能:中和無法消除的剩餘排放、承擔持續排放責任,以及彌補未達減排目標所造成的超額排放。
Thumbnail
2025/07/11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於 2025 年推出《企業淨零標準》V2 草案,進一步釐清碳權在企業淨零路徑中的輔助角色。草案明確指出,碳權不可替代實質減排,但可在三種情境中發揮補充功能:中和無法消除的剩餘排放、承擔持續排放責任,以及彌補未達減排目標所造成的超額排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英國牛津大學最近對其碳抵消原則進行了一次重要更新,目的是為實現可靠的淨零排放策略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介紹了更新後的牛津碳抵消原則,並分析了其對組織碳抵消策略的建議。
Thumbnail
英國牛津大學最近對其碳抵消原則進行了一次重要更新,目的是為實現可靠的淨零排放策略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介紹了更新後的牛津碳抵消原則,並分析了其對組織碳抵消策略的建議。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