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M

含有「PACM」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全球趨勢:不合規的 VCC 只能作氣候貢獻 全球航空公司能用於 CORSIA 的合規碳信用,只有三條路線能合法進入 ICAO 的國際帳本。這三條路線全部來自《巴黎協定》第六條(PACM)的主權架構,是全球碳市場正在切換的「新世界」。過去那種只靠 NGO 審查、不需國家授權的 VCC 模式已經被淘汰
全球碳市場正在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主權時代。《合規碳市場開放聯盟》(Open Coalition on Compliance Carbon Markets)正於 COP30 巴西會場醞釀成形,這並不是一般外交性的象徵聯盟,而是全球各國同步宣示:自願市場的年代告一段落,未來碳交易要回到《巴黎協定》第六
Thumbnail
在巴黎協定全面接軌的今天,全球碳市場只剩下一套能被國家、企業、國際機構共同承認的底層邏輯:如果沒有 NDC,碳信用根本算不出來。 這不是國際陰謀,也不是制度設計的巧合,而是科學與主權結構一起推導出的必然結果。 所謂碳信用,是指一國在本來應該做到的 NDC 減量之外,再額外做出的那一塊真正貢獻全球
身為一名長期觀察在PACM 碳市場發展與CDR 二氧化碳移除發展的分析者,我從碳市場角度來審視 COP30 會前,台灣最新提出的第3版國家自定貢獻(NDC 3.0)。這並非涵蓋所有氣候治理面向的宏觀視角,但在我熟悉的碳市場領域,我看到一些值得討論的見解與看法。COP30 之後,全球氣候治理
非洲近兩年出現一批被稱為「消失的碳交易協議」的政治大新聞,它們在各國政府、國會、社區與國際輿論之間掀起不小的震盪。這些協議大多聲稱要透過保護森林或自然生態系統,把非洲廣大土地所具備的碳吸存與減排潛力,轉化為可對外販售的碳信用,為國家創造巨大收益。然而,當各國的公務系統、社區代表、研究機構與國際媒體開
Thumbnail
2025 年的 COP30,真正決定全球碳市場走向的,不是各國淨零承諾,也不是企業 ESG 的口號,而是一份大多數人沒讀、卻影響全球制度的技術文本──CMA.7 的 Article 6.4 草案。但事實是,整個遊戲早在 COP30 開始前就被改寫。真正讓 PACM 啟動的,不是 CMA.7,而是 2
台灣又開始歡呼,但這次依然是「誤會」。 Gold Standard(GS)宣布: 它已經被 ICAO 的 CORSIA TAB 認可,可以在 CORSIA 第二階段提供信用。 消息一出,台灣碳圈又出現熟悉的反應: 好像金光從天而降, 好像所有 GS 的碳權通通變合規, 好像航空公司從今天
台灣那場興奮,是建立在沒有讀內容的幻覺! Verra 最近公布一則新聞,說 VCS Program 通過了 ICAO CORSIA TAB 的審查。 這句話一出,台灣碳圈立刻有人開始慶祝,好像航空公司明天就可以把台灣手上那堆 VCU 全部拿去抵銷排放。 研討會開始講、簡報開始轉貼、新聞開始引用
台灣的碳市場這兩年常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只要國外哪個標準、哪個平台、哪份報告提到 Verra 或 Gold Standard,立刻有人開始在台灣大力宣傳,彷彿這代表「自願碳信用又能拿來抵換了」、「又能當合規碳權了」、「CORSIA 要全面採用 VCC 了」。 這種氛圍就像在機場看到免稅店貼著「
IETA 與 PwC 合作發布的「碳市場轉型:2030 年之路」報告,深入分析了全球碳市場的現狀與未來展望。調查顯示,儘管市場對長期擴張和整合持審慎樂觀態度,但對於碳價能否達到《巴黎協定》目標仍感懷疑。報告強調了自願性碳市場的完整性、透明度與合規市場的協同作用是重建信任的關鍵。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