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en家覺察教室

含有「Sheen家覺察教室」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孩子學習停滯、只會照抄課本、不知道怎麼思考時,不一定是懶惰,而是缺少「打開思考」的鑰匙。《自主學習》一書提到的魔法開關句,是引導孩子釐清、拆解、轉化問題的工具。這篇文章透過親子對話,如何運用三句練習句:「為什麼?」「該怎麼做才好?」「怎麼做才有趣?」幫助孩子從卡關轉向思考,培養自主學習的起點。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對孩子吼完,自己卻更難受?這本《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提醒我們:情緒不是失控,而是出口被堵住了。這篇書評認同——家長和孩子都會有情緒。我也設計了一張「Sheen家情緒洞洞卡」,陪你在情緒的洞口坐一會兒,練習:先看見自己,才有力氣靠近孩子。
Thumbnail
這本《教出好兒子》分享了分擔家事、面對挫折、激發創造力、學會自省的四大教養重點,結合我和孩子的日常經驗,像挑菜、比賽挫折、拆解探索、練習反省。教養像跳格子,有時前進,有時重來,每一步都在陪伴中循環成長。今天,不妨和孩子一起看這張跳格子圖,聊聊他的想法。
Thumbnail
這次推薦的這五本書, 每一本都陪我走過不同的卡關時刻,也讓我開始設計屬於Sheen家的「便條紙測驗」,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便利貼,一起覺察、一起轉化、一起陪伴。 遇到教養卡關的時刻也沒關係,讓這些書陪你找到屬於你和孩子的節奏吧!
Thumbnail
「讓孩子參與選擇,並陪他理解自學是什麼」 每個家庭談自學的方式都不一樣 有些家庭在孩子已經上學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討論要不要自學; 而有些家庭像我們一樣,是從孩子很小、甚至還不了解學校是什麼時候,就走上自學的路。 不論是怎麼開始的,自學都不是談一次就結束的決定。
Thumbnail
孩子的未來,有時不是等準備好才啟動,而是先走、再調整。 我們家選擇自學,不是因為猶豫或不安,而是我一旦確定方向,就開始拼命找資料、拼命思考怎麼做。 這10個提問,不是我們曾經卡關的問題,而是我在啟動自學前,為了「更有意識地前進」所設下的確認點。 我也想把這份清單,分享給正要出發的你。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