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

含有「保護主義」共 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2025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是否重蹈歷史保護主義的覆轍?本篇整合穀物法、史穆特-霍利、2018貿易戰教訓,剖析對GDP、就業、產業與國際關係的潛在衝擊,預測三大未來路徑,揭示公平競爭與互害邏輯的拉鋸。
Thumbnail
本文探討川普總統與聯準會主席鮑爾之間的衝突,以及此衝突對美國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影響。川普多次公開批評鮑爾不降息,甚至揚言要撤換他,引發市場擔憂。作者認為,儘管川普的行為前所未有,但聯準會的獨立性不太可能被輕易撼動。
Thumbnail
巴菲特在2003年提出進口憑證制度(IC)的構想,用以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問題。此制度的核心是透過出口換取憑證,進口需使用憑證,達到貿易平衡。此制度與川普的關稅政策有明顯差異,巴菲特的方案較為溫和,避免保護特定產業或引發貿易戰。雖然此制度有其優點,但也會衝擊其他國家的出口產業,造成國際間的貿易競爭加劇。
Thumbnail
本文探討股神巴菲特從大蕭條時期養成的風險意識,以及他如何看待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並分析巴菲特在面對貿易戰和市場不確定性時的投資策略,特別是他拋售股票、持有大量現金的行為。提醒讀者留意系統性風險及黑天鵝事件。
Thumbnail
  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宣誓並非特例。如今2025年,川普再次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嘗試以該口號為切入點,指出其背後的復古想像實質上是一種排外的、二元的、具意識形態性的國家重構策略。而開出的第一槍,便是對性別非二元與跨性別者的壓迫。
Thumbnail
美國再掀關稅戰,川普2025「對等關稅」政策是否重演歷史悲劇?從英國穀物法到大蕭條關稅戰,這篇深度解析揭示保護主義的代價與教訓,並帶你思考台灣產業該如何應對未來風暴。
Thumbnail
Arthur Laffer是雷根總統時期的經濟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Steve Hanke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兩人的經濟立場是如何大同小異?對於自由貿易、稅率政策、貨幣政策和央行的看法又是如何?居然還鼓勵大家要"抗稅"? 曾經的美元化的推手,何以現在又想要草擬"去美元化"計畫?
Thumbnail
2018年川普主張提振美國內需市場,將外移的產業移回美國,設置保護主義的各種貿易措施,拉開中美貿易戰的序幕。疫情後拜登提出製造業回美國、半導體自主等想法,且透過種種法案一一實踐。這一連串的改變都讓以往的國際貿易型態出現很大的變化,整個世界的經濟模式也從「國際化」逐漸轉為「區域化」。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