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宣誓並非特例,這種動員人民成為美國的一份子,並共同爭取第一的短言,在1970年面對越戰失利、石油危機時,卡特政府也曾用來凝聚人民向心力以共體時艱。1980年,雷根也曾以「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作為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所企圖恢復的榮景,泛指二戰後的黃金三十年(1945-1975)。尤其美國防止共產勢力的馬歇爾計畫,在重整歐洲經濟時種下了許多政經影響因子,使美國國內生總值節節攀升,在60年代,更達到全球的40%(註1)。被收編在防堵共產勢力連線上的台灣,亦是接受美援的一份子(註2)。
馬歇爾原是二戰將領, 1947 年被任命為國務卿,同年6月,他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到歐洲振興計畫 (註3):
在未來三、四年中,歐洲對外來食品和其他關鍵性需求遠遠超過它的實際生產能力。它必須得到更多的幫助,否則將面臨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衰落。……我代表美國承諾,一切幫助歐洲復興的政府都將得到美國的支持,任何阻擋其他國家復興的政府都不會得到美國的幫助,並且,任何政府、政黨、組織如果想通過人民的痛苦來獲得政治上或其他方面的收益,都 將 遭 到 美 國 的 反 對 (Robin W. Winks;2009:11-12)。
這樣的援助不如表面上看來的那麼偉大無私,事實上,它以分化敵我為基礎,並藉此干預多國內政,成為戰後全球政治版圖急遽變動下,展開後殖民的第一步。而如今2025年,川普再次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嘗試以該口號為切入點,指出其背後的復古想像實質上是一種排外的、二元的、具意識形態性的國家重構策略。而開出的第一槍,便是對性別非二元與跨性別者的壓迫。
***
1月20日,川普完成宣誓就任第47任總統,並在演說中重申,美國將重返偉大和繁榮的光景(註4):
改革的浪潮正在席捲全國,陽光灑滿整個世界,美國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抓住這個機會。
我今天要向美國人傳達的訊息是,現在是我們再次以歷史上最偉大文明的勇氣、活力和活力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我要恢復民眾的信仰、財富、民主和自由。
上帝拯救我是有原因的,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
今天起開始行動,我們將開始美國的徹底恢復和常識的革命。所有的非法入境將立刻停止,我們將開始將百萬位外國人和外籍罪犯遣返。
我會終結抓了就放的作法。
川普的說法直截了當,慷慨激昂的演說所召喚的人民,是一群期待強權政府改善眼前社會問題的市井小民。他們失去自由、面對不平等,生活圍繞著失業、犯罪、謀殺、監禁、肥胖、青少年生育、酒癮、毒癮、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階級流動不易,貧富差距大到讓人失去過更好的生活的希望和可能。而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話語中,你之所以失業,是因為移民搶了你工作;犯罪事件層出不窮,是因為移民;活在恐怖攻擊的陰霾下,也是因為外來者。你的自由、平等和財富,被美國的他者奪去,因為他們的出現與跨越,改變了社會結構和秩序,造成社會混亂;而現在美國的策略,正是排除異己、保護自己,保護你。複雜的社會問題被過份的直線歸因,雖缺乏知識基礎,卻札札實實地指出了一個讓人非常有感的解決辦法,形塑出我的生活若少了移民、外來者、非我族類等等就會好起來的幻象。這樣的論述自然吸引許多認為政策大餅的餅乾削從來沒有飄落在自己嘴裡的選民。
「讓美國再次偉大」既簡單又暴力,人人都懂又充滿希望。一層層剝開,我們看到的表面非常美好,政府將帶來自由、平等和財富。進入第二層,則是策略上透過排除異己、保護自己來達成。接著是沒有明說的第三層,誰是「異己」?誰是「自己」?所謂的美國和美國人應該長什麼樣子?我們並不知道。然而,川普政府要恢復「光榮時代」的企圖卻很明顯,乃針對直線史觀上起點式的「美國根源」來進行「恢復」。那麼,要被恢復的「美國根源」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所回歸的某種「根源」被與真理等同,穿著「光榮時代」的漂亮衣裳,象徵著自由、平等和財富。正是在這點上,我們對這個根源所劃分出來的異己、自己是什麼,其實並不清楚。
***
追尋根源的具體例子,便是上任當天川普簽署的14168號行政命令,以「保護女性免受性別意識形態極端主義侵害並恢復聯邦政府的生物學真相」為題,其目的提到(註5):
全國各地,否認性別生物現實的意識形態者越來越多地使用法律和其他社會強制手段,允許男性自我認同為女性,並進入為女性設計的私人單性空間和活動,從女性家庭暴力庇護所到女性工作場所的淋浴間。這是錯誤的。
試圖消除性別的生物現實從根本上攻擊女性,剝奪了她們的尊嚴、安全和福祉。語言和政策中性別的抹除不僅對女性產生腐蝕性影響,也對整個美國系統的有效性產生影響。基於真相制定聯邦政策對科學探究、公共安全、士氣和對政府本身的信任至關重要。
總的來看,川普政府的論點有三:第一,將「流動、建構、屬自我認同」的gender,批評為「性別意識形態」(gender ideology),是某種極端主義、支配人民的虛假觀念。第二,之所以是虛假的,是因為性別成為單方面主觀的想像,缺乏客觀事實,簡言之,gender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川普認為的事實是「生物學真相」,有精子的是男性、有卵子的是女性,故所謂的性別是sex,只有男女二分,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相。第三,如果我們放任有精子的人出自不真實的主觀想像,認為自己是女性而進入女淋浴間,將剝奪整體女性的尊嚴、安全和福祉,造成廣大女性的不自由,並對整個美國系統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對此,女性主義哲學家Judith Butler以〈這是錯誤的〉(This Is Wrong)一文反擊,整理主要論點如下(註6)。首先,川普政府以生殖器和簡單的語言來確定性別的唯一標準,認為性別(sex)是人類身份的「不可改變」(immutable)特徵。這樣「不可改變」的話術,更像是自然法傳統,男性和女性的種類由神的旨意確立,屬於某種形式的創造論。而頒布此一命令的川普,要麼是為了呼應上帝的話語,要麼是將自己的話語作為上帝的話語。川普以科學的名義講話,基於配子進行性別分配是依賴不可感知維度,而實際上性別分配的主要方式乃是觀察。川普所謂的科學是什麼?僅僅是用了配子一詞,而事實是大多數生物學家都同意,生物決定論或生物還原論都無法充分解釋性別的確定和發展。
其次,川普所說的「性別意識形態」並不存在。就Butler而言,反對一系列惠及女性、兒童以及跨性別、酷兒、非二元性和雙性人的社會政策而虛構出來的幻象,其本身就是「被構建」的意識形態,而這正是川普政府在做的。現在,他們反過來試圖製造一種社會共識,即「性別意識形態」不僅存在,而且是一種危險的、甚至是破壞性的力量。這個破壞性力量在特定犯案中為我們熟知,為川普政府上升到「整個美國系統」岌岌可危,但利用特定例子來證實並放大他們已經感受到的一種仇恨形式。借用行政命令中的一句話,這是錯誤的。
***
在14168號行政命令「保護女性免受性別意識形態極端主義侵害並恢復聯邦政府的生物學真相」中,我們能夠看到在性別議題上,川普政府如何藉由「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話術,對被認定的異己展開壓迫。從三個層次的核心出發,在這裡,企圖回到的根源是作為性別唯一依據的「生物學真相」,以偽科學包裝,川普將自己的話語轉變為不可動搖的真相。於是越出男女二分真理的人,便是違反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結構的非我族類,例如他們破壞空間常規、賽事公平性(註7)。川普政府疾呼,我們有必要保護自己、保護女性、保護整個美國系統,共同對抗、排除那些滲透內部,藉由意識形態來支配我們的敵人。甚至出現「性別批判女性主義」者(gender-critical feminism),如知名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便以保護女性主張聞名。
我們不禁擔憂、並且想問,川普政府的企圖是什麼?Butler的批評幫助我們找到一絲端倪:如果這種真相被「恢復」到政府中,那麼生物真相現在就是政府聲稱的任何東西(註6)。換言之,就Butler看來,這種「真相的恢復」其實是以國家權力來建構虛構敘事。故「讓美國再次偉大」本身,才是強烈的意識形態,是對社會複雜性與性別流動的暴力簡化,回歸一個虛構的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恢復更多的真相。至此,我們可以說川普政府的真正意圖,在於動員「懷舊」來奪取語言與政治主導權。而這個語言、敘事、所建構的故事,就是歷史。恐怕這類「復古」語言,正與反DEI、反政治正確、反意識形態的立場結盟,共同轉向、反進步價值其道而行,形成一套新的保守霸權敘事。
真正需要警覺的,或許不是美國能否真正重返光榮,而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如何延續馬歇爾計畫的二元敵我邏輯與美國中心意識。藉此加劇社會分裂、更好地介入,進一步打擊左派勢力、更好地操弄政治版圖,這可能才是川普政府的重點。如今,我們看到許多被恢復的根源都是某種二分,就像馬歇爾計畫的左右劃分,且看到川普政府打著保護女性的名義,就像馬歇爾計畫打著協助重建的美名。
註
- 《福布斯》:五十五年巨變 美國GDP全球占比緣何遭腰斬、川普關稅戰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寅吃卯糧」高速消耗最稀缺的政治資本、美股佔全球市值比重報64%、逼近1960年代末期高點。
- 台美合作回憶 美援物資抵台。
- 陳季微(2013)。〈以歐洲美元市場探討國際金融制度的形成(2)
-關鍵的美元〉。《社會與經濟》月刊,2,12。 - 【現場】川普就職演說:美國的黃金時代現在開始。
- DEFENDING WOMEN FROM GENDER IDEOLOGY EXTREMISM AND RESTORING BIOLOGICAL TRUTH TO THE FEDERAL GOVERNMENT。
- This Is Wrong: Judith Butler on Executive Order 14168。
- 川普重申反跨性別立場 稱常識革命正席捲全球。
【延伸閱讀】
【“Trans”parency ·「跨」透透】研討會(上):跨性別到底是在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