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的故事》讀書心得: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已死?保護主義錯在哪了?

2022/12/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18年川普主張提振美國內需市場,將外移的產業移回美國,設置保護主義的各種貿易措施,拉開中美貿易戰的序幕。疫情後拜登提出製造業回美國、半導體自主等想法,且透過種種法案一一實踐。這一連串的改變都讓以往的國際貿易型態出現很大的變化,整個世界的經濟模式也從「國際化」逐漸轉為「區域化」。
密切關注這件事的我,看到《貿易的故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抉擇》封面有個標題「保護主義錯在哪裡?」,這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
《貿易的故事》這本書一方面探討貿易的本質與特性,一方面以故事輔助說明,讓我有不同層次的體悟。

一些發人深省的段落

眼中可見的一切不見得代表全部
書中有一段以奧運來比喻貿易的考量,舉例美國可以傾全力發展運動並且培訓選手,以獲得奧運的每一面金牌,然而李嘉圖點出:這樣耗費時間與資源在一件事而忽略其他事情是否恰當?
這段讓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國際貿易面對的詬病與非議常常來自國內業者,因為國際貿易會讓其產業受到威脅與衝擊。
如果一個國家不適合發展該產業,則應讓廠商走向轉型,而不是耗費高的機會成本繼續進行生產,甚至以貿易保護主義讓該產業得以存續。
「眼中可見的一切不見得代表全部」這句話不但適用於貿易上,人生的很多問題也是如此。人們往往只看到眼前的表象,而忽略了事情面紗後的真相,這個道理我在股票投資上亦有體悟。
雖然在理論上是有利的,但是在實踐上並不能保證這種好處一定會實現
很多時候分析問題或是做決策時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常常已經掌握充分證據與理論來支持事情會依照自己的想法運行,然而最後的結局卻是事與願違。
就如同上面所引用的話,理論上的推斷可能得到一個結果,但是當事情放在實務上操作,很可能因為許多變因的加入而讓原本計算好的一切與結果差之千里。
貿易也是這樣的,這讓我想到「非貿易財」的概念。當一國具備某種財貨較強勢的比較利益時,該國應該會出口此產品,甚至進行專業化生產,然而很多財貨會因為不適合運輸或是運費過高而產生非貿易財的出現。
正如同書中所說,理論上具有優勢的產品應當出口創造獲利,然而實踐上有產品保存、運輸費用等各種困難,因此這樣的產品不一定能帶來利益。
這句話在我投資時仍然適用,就算分析做得再多、情勢再好,如果遇到停損點還是得斷然出場,因此解決問題不能只著重於理論,也要考慮到實務上的因素。
世界各國建立了一個解決爭端的機制和貿易談判的論壇,以期進一步促進自由貿易。他們給它取了個不幸的名字,叫「世界貿易組織」。其中「世界」的字眼給反對者提供了將WTO妖魔化的藉口,他們說這像是一個邪惡的世界政府,企圖威脅各國的國家主權。
我還記得大學時有學到「全球化影響」這個概念,我的老師也有提到類似的觀點:反全球化的人認為「全球化」、「國際化」、「貿易自由化」等等都是強國創造出來的理論與名詞,目的是迫使弱國接受強國的想法與思維,而最終能夠在經濟與政治上壓榨弱國。
將WTO妖魔化的說法正是這樣,將開放貿易視為強國對弱國所做的經濟壓迫,但他們無視了自由貿易能夠讓各國發展最適合的產業,同時也忽略了WTO對於貿易的規範與秩序有一定的維護能力。

「比較利益」讓每個國家適性發展

讀《貿易的故事》時我常常想到生活中的新聞與議題,如2018年川普的新政(保護主義)、英國脫歐、拜登推動半導體法案、印度補助半導體製造等等。這些問題跟經濟與貿易發展有非常強烈的相關性,而書中將貿易的問題回歸到理論的本質,也就是「比較利益」。
另外也因為作者的關係,故事設定在美國,所以最後艾德的演講圍繞著美國的建國本質,也就是自由。
書中的很多情節都在講產業的發展與貿易,舉了很多現今非常成功的企業為例,並且比較「自由貿易」與「保護政策」對於企業發展有什麼不同,更重要的是探討後續對於人們生活上的影響。
很多時候千百年前的道理流傳到今日仍然可以發現其偉大之處,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至今還在各個貿易理論的書中被不斷提到,有理論闡述、有數學上的計算、更有現實生活的例子,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比較利益」對於現今社會的樣貌有莫大的影響。
正因為過去的人能了解「比較利益」這樣的理論,讓社會經濟發展走向自由與開放,現在的我們才能享受充滿各種選擇的生活,不論財貨或是就業選擇,甚至生活方式上的多元,都因為各個國家願意摒棄封閉與狹隘的保護主義,進而促成各式的交流,才能完成我們現今的成就。

自由貿易已死,省思台灣定位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台灣情況。記得以前我曾買過一張世界先進(5347)的股票,但是因為市場上傳出蔡力行將被紫光挖腳的消息,而使得這間它過去擔任總經理的公司股價大跌,我也因此停損出場。
若回到貿易的本質,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是否真的具有比較利益呢?當今面臨中國與美國兩方力道的夾擊,台灣科技業的優勢又在哪裡?
一方面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向台積電招手成功,使得技術與人才外流的擔憂在市場蔓延;另一方面美國想方設法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做出限制,對於以中國為主要客戶的台灣廠商來說勢必形成致命的打擊。
台灣過去的經濟與貿易成就源自於「比較利益」所驅使的全球化,再加上先人篳路藍縷跨足新的產業開荒拓土。然而當今面臨中國高度發展緊追美國,迫使美國打破以往的貿易與全球化觀點,放棄「比較利益」以換取世界技術先驅的絕對領導地位。台灣夾在中美之間除了政治問題已經難以解決之外,還得同時面臨經濟與產業發展的種種限制和劇變,對於相關產業的企業來說想必是從未有過的窘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9會員
189內容數
我是藍白拖主力,一位法人操盤手,這裡分享我對市場的看法,以及適合新手閱讀的投資知識,歡迎追蹤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